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农村初级中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增多,但农村人口仍然占据重要比例,农村中学仍然具有存在的重要意义。但同时,农村中学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与城区中学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   教学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当前,农村生源在各类优质学校生源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不仅985、211高校中的农村生源越来越少,就是省级示范高中、省一级达标学校中农村生源也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农村生源在上述优质校生源中减少有城镇化发展等原因,但同时也反映出农村中学的教育必须引起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村初级中学的硬件设备有了很大的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农村初级中学和城区的中学在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农村的特殊情况,农村初级中学在教学上存在特殊于城区中学的问题,笔者就本区域农村初级中学教学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一、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农村生源的逐年流失,导致农村初级中学教师富余,教师编制总体超编,但同时存在学科结构不配套,科目比例失调的情况。英、数、语教师超编,政史地、理化生教师不同程度缺编,体、音、美教师缺编严重。同校教师承担课时不均衡,干群之间、教师之间矛盾加深,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某些学科后继乏人,受编制所限,缺乏年轻教师的补充,老龄化严重。受城镇化的影响,农村的师资队伍极不稳定,名优骨干教师想方设法进城,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农村教师少有外出学习培训机会,缺乏先进教學理念的引领,许多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握把不到位,教学目标游离,照搬别人课件,对所讲内容理解不深,缺乏自己的思考与设计。教学针对性、时效性不够。部分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传统,“重结果、轻过程”,忽视思维训练,忽视理科实验。教育教学内容肤浅,随意随性。课堂教学呆板,少互动,没活力,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教师一言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启发、引领学生都成了一句空话,上课走流程,只为完成一节课45分钟教学任务。
  (三)教学常规管理粗放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对教学常规疏于管理,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批改、考试质量分析等管理粗放。据抽样调查问卷统计显示:50%以上的教师反映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缺乏精细化管理。主要问题有:
  备课管理方面:检查主体单一、方法指导滞后、跟踪管理乏力。很多教师教案为打印件,无圈点批注,无教学反思。学校在过程管理上,更多关注的是浅层次的评价功能:只管教案书写是否规范,教学“环节”齐全就行。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去挖掘深层次的“诊断”功能,很少给教案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学校在教案的检查上定格在“只要有就行”的低要求上,无法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上课管理方面: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提前候课制没有得到落实,教师随意调课、停课现象严重。
  作业管理方面:关注面和涉及面不够广、检查的方式较为单一、研究的力度还不够。教师批阅作业时只简单做个记号,没有进行深入的有效的书面订正,有部分教师只在作业上写上日期或写一个“阅”字,没有任何的批改。
  (四)教研科研工作弱化
  相当一部分学校缺乏校本教研的评估激励机制,科研教研工作流于形式。多数教研组计划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很好的落实。有的教研组根本就没开展过教研集备活动,连教学进度都不统一,参差不齐。教师对教研走过场,形式多于内容,校本教研实效差。
  5.学生家庭教育缺失
  在农村,大部分的家长外出经商或者务工。因为忙于生计、赚钱养家,就把抚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交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其他亲戚,他们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而这些“代理家长”根本无法胜任家庭教育的重任,家庭学习氛围差。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学生在农村学校中占53%以上。农村的这些“代理家长”对孩子要么放任不管,缺乏应有的关爱,要么过度宠爱,家庭教育方面严重缺失,许多的孩子变野了、自信心不足了,学习态度、习惯差,主动性不够,最后都走上了学困生这条路。
  二、改进措施及建议
  (一)扎实强化履职担当,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领导要树立教育信仰理念,找准角色定位,为学校科学发展负责,办人民满意教育,造福一方百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核心引领,抓住优秀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带动大多数党员齐头并进。要加强中层干部管理,明确处室职责,真正使处室各司其职,特别要抓好教务处教学管理职能的落实,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认真研究修订教职工绩效考评制度,特别要结合各级统考成绩,体现多劳多得。
   (二)潜心突显质量意识,优化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质量事关学校的落脚点和生命线,是学校的口碑和金杯,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不断优化的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中楼阁。学校必须狠抓、善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把严格教学常规管理看作学校日常工作重要一环,加大检查力度,从严治教。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师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要对随意调课、停课自习、请人代课等违规行为“零容忍”,才能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运转,良好教风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还要落实相关管理措施,对教师教案、听课笔记、课堂教学、学生作业等教学常规工作要及时检查、适时跟踪、及时反馈,提出预警信息和相应对策。
   (三)严格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严格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时俱进构建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永远在路上。加强行政干部值日、巡课,让“推门听课”成为常态,不断强化教学环节过程的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集备组作用,定时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集体研讨教材教法,不断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领悟,提高对教材解读、演绎能力,循序渐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在“有效、高效教学”上下功夫;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把新课程教学理念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为主的思想。通过集备集思广益,充分挖掘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扩大课堂思维容量,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精心设计高质量训练题,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学校领导、教务处主任等要积极深入课堂,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加强教学监控力度,提高业务指导能力。
  (四)創新落实科研先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学校要树立科研兴校意识,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行政干部、教研组长、党员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工作中,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确定每周教研活动时间、地点、主题,从备课、说课、讲课、议课入手,贯彻实用型、互动式教研方式,通过集备研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扎实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五)制定有效激励措施,打造名优教师队伍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 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学校应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制定有效激励、奖励措施,加大各级名优、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建立激励、奖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让年轻教师自愿扎根学校,扎根农村。创造条件,为教师在课题研究,科研论文、外出培训等方面施加政策优惠,多渠道锻造学科骨干。利用好政策加大资金支持,以优厚的待遇吸引骨干教师、优秀毕业生来农村中学工作。制定、实施教师系列成长计划,积极创造教师成才的条件,建立健全评优激励机制,保先进促后进,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实现学校的持续快速发展。
   (六)加强校际联系,建立城乡合作机制
  农村多数初级中学规模偏小,教学班少,许多教师都是单人单干,集体备课研讨无从谈起,缺乏同伴互助和激励。偏远农村的教师,外出进行学习培训的机会少,缺乏专家引领。依托教研片,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联系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的一个重要平台和途径。在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指导部门统一安排下,充分利用城乡合作机制对农村学校的多方位帮扶,利用名师、骨干教师送教送培下乡工作机会,“迎进来,走出去”,同台竞技,促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3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