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要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用开放教育形式训练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在问题解决中激发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能力 培养 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更加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是教学的关健。
一、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数学意识
问题可化为代数方程组等。通过建模活动,能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家黄炎培曾提出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研究表明大多毕业生在走向社会后存在有知识、少能力的现象,因此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果把数学教学变成教、学、做紧密结合的特殊课堂,将课内外、主导与主体、知能结合起来,效果就十分显著。课堂教学要转换思维,形式上灵活多样,使之集知识、能力、创造、审美教育于一体,启迪学生学会生存、学习和创造。
1. 开设数学活动课。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动手操作、写调查,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例如,学了解直角三角形后,鼓励学生说出测量山高、河宽、预测台风的方法和步骤;学完了“垂线段最短”性质后,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等。这样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并加以实践。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扭转部分同学的的消极厌学情绪,明确“数学有用,要用数学”的学习目的。
2. 数学不但是必需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思想。数学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完成,利用课外、假期、实习见习,引导学生调查、采集生产生活中数学应用实例加以分析求解,指导学生将结果写成小论文使学生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把数学应用和教学有机结合,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能使学生自觉运用数学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实施素质教育应激发学生填补空白的欲望、敢为天下先的胆量和脚踏实地的精神。
二、在问题解决中激发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新教学目标强调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心智技能开发,培养创造创新能力。因此,教学中我力争做到:
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层次参与。问题解决教学,实质是思维的训练过程,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辨证思维,并用以指导今后整个人生的各种活动。经过长期问题解决培养的学生决不会“高分低能”。比如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梯子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讨论,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和近似解。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猜一猜,底端也将滑动1米吗?列出底端滑动距离所满足的方程,你能尝试得出这个方程的近似解吗?这个距离是比1大,还是比1小?在此基础上,再提供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方程一般解法的情趣,并经历探索的过程。
2. 建模训练。对学生在实践调查中搜集的数学问题进行討论,建立数学模型,如水利、交通等问题可化为代数方程组等。通过建模活动,能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