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朗读教学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和手段。朗读一方面能够将学生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直接反映给教师,另一方面朗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优化朗读教学呢?
  朗读训练目标精确化
  现在,很多教师在制订朗读教学目标时,往往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统一性目标。其实,这样的朗读教学设计要求的目标颇有些大,且在对学生的指向性方面并不能起到显著作用。基于这个原因,教师应当在学生总体完成朗读训练的基础上,再一次了解实际学情,才能将朗读训练的目标设计的更为精确化。
  例如,《赶海》这一篇课文的语言十分生动有趣、节奏感强、语言形象,是能够对学生朗读训练产生显著作用的优秀文章。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朗读训练时,将课文中的语言韵味以及美感读出来。在教学《田园诗情》时,教师也应当熟知这是一篇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文章。因此,教师在進行朗读教学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将头脑中所展现的文字转化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并且适时的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引领学生对于脑海中的图画进思维扩展。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对不同文章的各种朗读技巧掌握之后,学生的自我朗读质量才会稳步提升。
  朗读训练落点精准化
  教师在针对不同课文内容开展朗读教学时,首先可以合理地分析和探究课文中一些典型的句子或者段落,借此帮助学生完成日常的朗读训练,其实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需要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致的思考探究和领悟之后,才能够了解到这篇课文应当怎样精准朗读。
  例如,教师在教学《黄河的主人》第三自然段的朗读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在第一次朗读时,都容易将“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这句话中的“啊”字习惯性的在朗读时读成了第二声节;还有很多学生习惯将“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中的每个数字在朗读时都做片刻的停顿。发现这些问题之后,这位教师适时的选择使用多媒体出示画面: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行驶,就如同一片叶子在水中飘荡,好似它随时都会被黄河的浪头吞没。学生在看到这样的画面时特别惊讶。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学生自然而然的将“啊”朗读成四声;在朗读“一、二、三、四、五、六”时在这几个数字之间的停顿也变得和之前朗读时截然不同,语气在这时的转换也变得急促起来,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深刻的语境。教师一定要将这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学生的朗读训练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朗读之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在面对不同的课文时应当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和帮助。
  朗读训练想象情感化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当合理地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与朗读相关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与延伸,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语文朗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图片、光盘、音乐和体态语言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课文情境的渲染与创设。当然,教师也能够将课文中的一些儿歌放到学生的课堂游戏活动中来,让学生在玩闹的过程中完成朗读,将寓读于乐的教学效果显现出来;由于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对于表演其实都特别的喜欢与憧憬。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引领其进行朗读表演。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基于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领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完成朗读学习。
  例如,一位教授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这位教师用句子“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来激发学生在朗读时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蝴蝶谷中全都是金黄的蝴蝶,密密麻麻的如同一片金黄的云朵。”读完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说出他们从这句话中都读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也正是能够借助这样的想象,加大对蝴蝶的印象,一方面学生对文章中的“金光闪闪,十分壮观”等文字有了深刻的想象与感悟,另一方面又帮助学生在品读文本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除了可以在阅读之后自我评价外,还可以和同伴一起朗读、小组间自行组织合作朗读、表演朗读等多种形式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学生也可以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相互评价,在思辨中成长,体验评价带来的快乐和收获,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样:“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思辨中不断地去感受朗读带来的想象与情感。
  结束语
  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绝非一朝之功。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不同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时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引导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够将无声的课文转换为动听的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高新区仁桥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