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英语阅读的突破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需要掌握多项技能,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阅读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会直接影响到语言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单纯的局限于获取简单信息,而是需要深度思考、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在学习不同内容时,学生需要结合课程目标以及实际需求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加深层次的方式,满足深度阅读的目标。初中学生在开展英语阅读学习时不仅需要单纯的掌握故事含义,还要做到明确文本当中的各种逻辑关系以及深度思想。这不仅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也可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以及思考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创新
引言:
英语是构成初中学生完整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在当时起到的作用相当明显,但是在社会以及时代大力发展的背景之下,其中存在的弊端日益暴露,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发展实际,进行大力度的突破与创新。真正意义上满足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提出的多样化需求,最大限度拉近英语阅读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
一、学校应当多开展阅读相关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每堂课程都是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的意识也只能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并不是可以无限制地接受新知识。学校可通过举办相应组织以及活动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1]。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开展深度阅读。社团等更是要结合教学实际以及教学目标,开展相应的活动,例如开展深度阅读交流会等,学生可在阅读中将自身所获得的知识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大家一起协调努力的基础上解决。学生在社团中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并不断提升自身学习兴趣,对表达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的提升都有积极意义。
学校也可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的方式,将更为专业的知识带给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设立专门的时间用于阅读。或者是通过举办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赛时,可以利用课外知识问答以及课外单词积累等多种方法。或者是通过英语阅读能力比赛,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所学知识都是在日积月累当中逐渐累积起来的,需要提高对英语深度阅读的重视程度。
二、老师应当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在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老师始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老师的榜样作用会直接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提高对自身教学作风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要着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身的辅助与引导位置。通过创设合理教学方法的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在热情。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使用单一的教育方法。需要综合多方面内容,对其进行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自主能力。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得到最大限度调动后,会主动吸收英语知识,再逐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深度阅读。教师的榜样作用并不应该局限在某一个角度,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需要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与角度进行,还要引导学生将眼光放置于其它内容方面,例如课外知识以及英文文章等。在学生阅读遇到问题时,给予学生耐心细致的解答,这也是教师更新自身知识储备的方式之一。将更多有意思的英语学习事件或者故事讲述给学生,吸引学生兴趣。在课程完成后,利用相应的游戏与活动,恰当巩固学生在课堂当中所学知识增加学生的记忆。
三、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的英语深度阅读环境
教师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在一定的场所进行,最为常见的就是班级。良好的班级氛围是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需要在多次讨论基础上确定。然后征得学生以及教师的意见,共同在课堂上做出一些改变,例如开展一些活动,或者是改变课堂内容等。在提高班级英语范围时,并不能完全依靠班主任一人的力量,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在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时,需要利用人性化的措施,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也可通过外部建设的方式,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自己制作的英语海报张贴在班级墙面上,或者是建设英语角。这些都是通过学生自己努力而建设的活动。学生会更加关注,并加大英语阅读的学习力度。
四、结束语
现代英语阅读教学需要着重突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尤其是从更加深度的层次开展文章的内涵探索,从中学习到全新的知识与内涵。教师在真正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从多个方位全面了解文章,真正挖掘全藏在文章中的价值。老师在真正理解文章含义后才可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与价值,正确引导学生,将全新的事物与知识提供给学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这对初中学生英语课堂以及英语学习的顺利开展都有积极意义。在学生以及老师协调努力的基础上顺利构建课堂评价体系,通过大量的实踐与交流,找出最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丁冰.浅谈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5(5).
[2]吴言.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创新路径研究[J].才智,2017(04):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