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语言启蒙教育的小学语文教育,是儿童由语言模仿迈入规范化学习的关键阶段。如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升语言的应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趣味
学生们常说,语文太难学、太深奥无味。教师也常说,语文课不好上,课堂气氛较沉闷。如何让语文课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乐起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会产生出强大的内部推动力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去探求。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便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习的效率。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方法是多样的,现结合本人近来教学实践略作阐述。
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课堂枯燥
学习主要是认识活动和智力活动,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高效催化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往往是生字词的学习、阅读学习、组词造句、作文等内容的学习,虽然有不少教师意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通过提问来产生互动,形式单一,整个课堂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更说不上专注学习了。
(二)学生为本难以体现
当前,“教师主控型”授课风格仍占主导地位,课堂教学几乎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常规性言语大约占了课堂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二。在语文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里,宣讲、陈述、告知活动占据了主流,提问、反馈、引导、解释等活动所占比例很少,学生与老师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交流几乎没有。多数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不高,认为语文课堂过于枯燥、课堂学习打不起精神,学习兴趣不高。
(三)忽视了班级的边缘群体
经研究学生的课堂互动机会,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数量和密度都很大,但在思考时间、研讨时间和对问题本身的考虑深度以及教学节奏上都存在着问题。其中,语文老师课堂关注对象、互动对象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同学身上问题最大。而不少教师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这就导致被教师忽视的边缘群体失去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觉得语文学习很无聊,出现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等打扰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
(四)课堂教学思路呆板、单一
当前,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新课标,但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仍然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就阅读来说,由于长期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很多教师的语文教学仍是按“识生字―给课文分段―归纳中心思想”这三步进行。在整个教学中没有听、说、读、写训练。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使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脱节,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二、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一)把“愉快教育”引进课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1.正确认识小语教学与愉快教育的本质。
“愉快”是教学的形式,教学是“愉快”的目的,为教学寻“愉快”,以“愉快”促“教学”,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深化“愉快”、“教学”目标与形式统一,“愉快”与“教学”保持同向。
2.改进教学方法,寓愉快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在教改实验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愉快”是手段,“训练”是目的。教师只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材,从教材出发。
利用背景的渲染。如教《在仙台》一课时,在对中国的社会背景以及在仙台情况做一简单介绍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当时中国国民如此贫穷的情况下,一个中国青年学生,只身一人到日本仙台学医,人们会怎样看他?他又会受到怎样的待遇昵?这样通过背景的渲染,使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同人物命运联系在一起进入情境氛围。
从课题出发。课文的题目,是文章最精彩处,往往蕴有深刻含义,文章的学习目标往往包含其中,教学中我充分抓住文章题目大做文章。
从关键词语提出。词语是文章的基本要素。抓关键词语对把学习目标展开学习,甚有重要意义,所谓重点句,指的是直接反映文章内容的句子,它于课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能。抓住它,对于把握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二)改革课堂教学,为语言文字训练扬起风帆
课堂教学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主要阵地,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块生动的阵地,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法的设计、材料的安排和内容的难易程度,要分层设计,分类教学,使优生听起来不乏味,中等生不很难,后进学生有兴趣。
2.充分利用最佳時间。一节课前20分钟,学生学习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是一节课的最佳时问。后进生集中注意的时间比较差,注意的稳定性不够。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去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力争在前20分钟完成主要教学任务,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3.时时牵制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顺利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上课时教师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充分发挥他们手脑口的利用率,使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不断消化,40分钟内学生的体验是:轻松—活泼—兴奋—成功。
总而言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把握好课堂这个阵地,充分利用这个阵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好训练时机、训练层次、训练程序,切实处理好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关系,真正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