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实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可以从结合教学实际、利用现实生活、利用延伸问题、利用联想、利用数学故事五方面来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关键词:教学情境;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003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积极投入,积极思考,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力来自于对该学科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做到以“趣”激学。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基本策略。
一、结合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自然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力的发展。如果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感官不能被调动,思维不能被激活,不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也就是说,体现不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就不会有良好的学习成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知、情、意、行”,使其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例如,在“解直角三角形”一节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思考:已知东方明珠塔的高度为468米,在前往参观途中的C处测得东方明珠塔塔顶A的仰角为25°,你知道此处离东方明珠塔塔底B还有多远吗?这时,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于是纷纷画图计算,但很快就发现以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很顺利地引入这节课的研究内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二、利用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
学生的认知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运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如果在教学中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作类比,那么将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旦接受,也会被学生牢牢掌握。而现代教学手段,很容易让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重现于课堂上。
例如,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情境:从两个合页、一把锁就能把门锁住的事实中,看到什么问题?将锁锁在任意地方都可以吗?由此使学生了解到平面的概念以及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引申,自行车是怎么停放的?你见过的凳子最少有几条腿?学生可以自己作出概括,最后师生共同得出定理,悟出数学问题的实质,促使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三、利用延伸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勇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适当发展,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深化这种结构,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且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在三角形部分有这样一道题:在△ABC中,∠A=50°,又BD平分∠ABC,CE平分∠ACB,CE,BD相交于点T,求∠BTC的度数。这是一道基础题,考查了学生角平分线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如果仅仅让学生解决这道问题,教学就有些平淡了,应该再向深处挖掘,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如下问题:若∠A=x°,你能用含x的式子表示∠BTC吗?这看上去是一小步,仅仅是把50°换成了x°,数字换成了字母,实际上却是一大步,它巩固了前面的关系式,建立了∠BTC与∠A之间的联系。
四、利用联想创设问题情境,煥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激情
在数学中,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让学生较多地接触,适当地总结,有利于学生提高,同时要联想有没有做过条件或结论类似的题目。
例如,1. 线段AB的中点为C,线段AC的中点为D,若线段BD的长度为5厘米,那么线段AB的长度是多少?2. 已知∠AOB的角平分线为OC,∠AOC的角平分线为OD,若∠BOD的度数为50°,那么∠AOB的度数是多少?这两道题目的考查角度不同,但方法完全一样,对于七年级学生学习几何问题是很好的。利用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要找出问题相似的地方,或“形似”(条件或结论一样),或“神似”(方法或思路一样)。“形似”我们称之为一题多解,而“神似”我们称之为多题一解。
五、利用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如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内容时,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明勾股定理的过程,讲我国古代的经典数学巨著《九章算术》等,再引入正题,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数学教学是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终目的,而创设问题情境只是一种手段。
总之,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那种反复灌输,强化作业,以外在的压力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只对结果感兴趣,而对探求真理的过程缺乏热忱,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的课堂教学了。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作者单位:广东省五华县华南中学 5144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