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一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代表作,短短千余字,将一个小时中矛盾无奈痛苦挣扎的女性角色描述得淋漓尽致。在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男权制的压迫和女性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在一个小时里讲述的故事中,小说很清晰地展示了男权制对女性生活的影响与压迫。本文从男权制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部小说中的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
  关键词:男权制 女性 影响 马拉德夫人
  一、概述
  凯特·萧邦,又名凯特·肖邦,美国女作家,本名凯萨琳·欧福拉赫蒂(Katherine O'Flaherty)。她出生于美国圣路易斯,以刻画女性意识的复苏和独立精神著称于世。现代批评家称她为“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的先锋”,“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写作于19世纪中晚期,当时是美国第一个女权运动的高潮,在新女性的努力下,女性获得一些地位,但是依旧受男权主义的影响,男女地位依旧是不平等,女性依旧是没有获得普遍的自由。该故事精炼地讲述了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得知丈夫死后,在寂静的一个小时里的情感反应和心路历程。长期以来,这篇小说被认为是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评论界主要从女性主义、女性的觉醒等诸多角度来解读该短篇小说。而本文在男权主义这一视角下切入研究《一个小时的故事》,分析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
  二、男权制的介绍
  基督教认为,女性是不洁之物。德尔图主教说:“女人,为了使你不要忘记,你是使人类走向灭亡的东西,你要常常双眼含着忏悔的泪,用乞求的目光,愁眉苦脸,衣衫褴褛地度日。女人!你该进地狱之门!”他又说道:“哪怕人类灭亡,也必须选择独身之路。”如果说男尊女卑的观点还仅仅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那么这位主教的言论简直就是仇女和相当刻毒的了。作为一个以爱心为本的宗教,能够对人类中的一半有如此的怨毒,真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从基督教的论述中,即可以看出: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并且受到歧视。
  男权制是在宗教中就可以找到依据的,但是“男权制”这一定义,是由凯特·米利特在“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时期提出来的,并解释男权制指的是男性统治,一个社会中,无论在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军事领域以及古代最重要的宗族祭祀权,所有权威的位置都保留给男性。人类社会最大的不平等是两性之间的不平等,男权制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使男性在社會中处于支配地位,女性处于劣势与服从的地位。
  三,《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
  19世纪中晚期的社会,男权制依旧极度盛行。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很低,诸多行动也受到限制。尽管当时迎来了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但是女性的自由仍然被男权制度所影响,女性依旧没有获得和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和自由。在男权制的影响下,女性的生活依旧是受限制的。
  (一)男权制下:冠以夫姓
  冠夫姓指的是从夫姓或妇女结婚后不用本姓而改用丈夫的姓氏的行为,也是夫权婚姻的产物。冠夫姓的两种基本形式为只用“夫姓”与“夫姓+本姓”。在文章的开篇读者便可以读到“马拉德夫人”这个词。“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都是小心翼翼的,尽可能地温和委婉。”这句话说明,在男权社会下,女性结婚后需要跟随丈夫的姓。于是,她们会被称为某某某的夫人。其实,这种冠以夫姓的制度本质上是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对女性自由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一种压迫。“小说伊始并没有明确描绘文化背景,但字里行间却深藏玄机,间接体现了当时社会传统和女性地位。”(李亚莉,64)从中可以看到在男权社会下,女性只能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自始至终处于从属的地位,无法活出真正的自己。然而,在后面的文本中,当读者都了解到马拉德先生去世这个消息时,作者却借着姐姐之口,大胆地叫出了自己的名字。“路易斯,请开门。”从这个小的名称改变中,读者不难看出,女性一直无法摆脱男权制下冠以夫姓的束缚。然而,当丈夫去世不到一个小时的时候,主人公的姐姐便称主人公的名字为“路易斯”。北大教授申丹说道:“此文本结构表达出单一的特别清晰的反抗男权压迫的女性意识。”(申丹,102)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的设计。在当时男权社会下,女性只是受支配者,一直被男性所控制,毫无自由地生活在丈夫的支配下。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昭然若揭。另外,在文章结尾,人们得知她丈夫没有死,最后便称主人公为“她”,而不是“路易斯”。“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死于心脏病——说她是死于极度高兴”,从这里也不难看出,主人公在丈夫回来的那一刹那,又回到了从属地位。受束缚的地位使得她的名字又只能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她”。
  作者对称呼变化做了明显的呈现:马拉德夫人——路易斯——她。这使得读者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如何等的低下。在男权制度下,女性连简单的姓名权都没有,这是一种不公平的变相压迫。
  (二)男权制下:弱者形象
  在故事开篇,当提及女性时,读者就可以看到,在当时社会的背景下,女性的定位便是弱者。比如这句,“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都是小心翼翼的,尽可能地温和委婉”,“小说主人公马拉德夫人生活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她的丈夫温柔体贴,在外拼搏养家,她的姐姐和朋友是如此关心她,就连告诉她丈夫的死讯都是吞吞吐吐,遮遮掩掩,生怕吓到她”(蔡玲凌,77)。马拉德夫人的生活状况是:患有心脏病,不堪一击,生活脆弱,被家人和朋友小心翼翼地保护。连丈夫的死讯,人们都没能直截了当地告诉她。这说明,在当时社会下,女性的生活像是被保护在牢笼的小宠物一般,足不出户,不堪一击,自由受限。她只能做个默默承受这一切的人,默默受着束缚。在那样安逸舒适的环境里,马拉德夫人只能顺从这样的生活状态,她丧失了个人意志,一切屈从于来自丈夫的那种压抑。她扮演着传统太太的角色,从而处于这样为大众所认为的一种弱者地位。   故事中,主人公的姐姐,作为女性,都认为女性是弱者。“路易斯,开门,求求你了,开开门——这样你会生病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连主人公自己的姐姐也认为,妹妹是因为她丈夫的死亡而备受打击,这才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与外人接觸。主人公的姐姐担心主人公路易斯会生病,会经受不住打击。在当时社会,女性就是如此被定义为弱者的。
  在当时社会中,不仅马拉德夫人一人是弱者,当时所有的女性都被称作弱者。“要是别的女性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在这句话中,人们争论最多的就是:她和其他女性相比,她没有那么爱自己的丈夫,她爱自己的丈夫吗?其实,这句话背后的另一深层含义是:其他女性在听到这种消息的话,她们的状态可能是崩溃,或者是立即晕过去。在当时社会,女性普遍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她们不像男性一样坚强果敢,也不像男人一样可以承受一切压力和打击。这也正是说明了在男权制下女性受到歧视,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的境况。“《一个小时的故事》以19世纪的父权社会为背景,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处于从属地位,不是独立的个体。”(张咪,82)这句话也同样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的地位和形象。在男权制社会中,丈夫是女性的生活支柱,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女性都要依附于男性。女性不是独立的个体,只是丈夫的附属品,在家庭和社会上只是被保护的弱者。
  最后,在故事的结尾处,读者依旧可以看到女性的弱者形象。“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死于心脏病——说她是死于极度高兴”,她因心脏病过世,判断为因为兴奋过度而死亡。这种结果其实是最讽刺的。令读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这个死因都不是站在真正的平等的角度来判断的,而是在男权制下,以传统的男性角度出发给出来的死因。这恰恰体现了女性的弱者形象,甚至连同死亡都是脆弱的。“由于长期受到男权制社会意识形态的压制,马拉德夫人的潜意识/本我无法得到适当的发展,丈夫突然死亡的消息让她完全爆发内心深处强烈的渴望——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自由。但是强大的父权制力量把这一切美好彻底打压回去,马拉德夫人以死亡祭奠属于她的自由。”(朱传莲,74)可以看出,在男权制的社会下,马拉德夫人的死亡原因都是在男性视角下给出的。这也印证了本文中的观点——女性属于弱者地位。
  所以,在男权制下,女性的普遍形象可以用“弱者”来定义。
  (三)男权制下:伦理约束
  通过马拉德夫人得知丈夫死亡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在男权社会下,女性受着伦理的种种限制。“立刻疯狂绝望地扑倒在姐姐的怀里泪如泉涌。”从中很容易读出来的是:主人公因丈夫的死亡,从而获得新生而高兴。但是此刻,她又为何扑在姐姐的怀里,哭了起来呢?客厅是接人待物的场所,是人们与社会交流的一个平台,一般来说,在这里人们的举止行为都要符合社会礼仪,所以答案很明显,在众目睽睽之下,她作为一个寡妇,即使内心因为获得自由而喜悦,也不能表现出来,因为这是违背伦理的。不仅不能表现得高兴,还必须展示给众人的是:伤心,难过,痛苦。所以,她倒在姐姐的怀里哭了,这哭泣是在伦理的束缚下而哭泣的,是符合传统伦理的好太太行为,即虔诚、贞洁、服从、温顺。男权社会下,女性必须遵守着社会伦理的约束。
  而当主人公路易斯转而进入了外人看不到的,属于自己的房间里时,她又展现出另外一面。“透过窗口,她可以看到屋前广场上的树梢在新春的气息中兴奋地颤抖着。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鱼的气息。窗下的街道上,一个小贩正在叫卖他的器皿。远处依稀传来缥缈的歌声,数不清的麻雀也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文中很清晰地表明,马拉德夫人在属于自己的房间里,看到的是窗外宜人美好的景色。不仅看到的景色是优美的,而自己未来的生活同以往也是不一样的。“她想象着未来的日子,春天的日子,夏天的日子,所有将属于自己的日子。她祈祷着长寿,而就在昨天她还那么肯定地嫌生命太漫长。”昨天的她,还因为未来的日子是那样漫长而烦恼,而现在的她,在自己的屋子里,却期望着未来的时光长一些,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长一些。在自己的房间里的她和在外面的她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这是因为伦理——男权社会下女性受到的束缚。女性想追求自由,渴望呼吸自由的空气,但是她不能这样做,因为在男权制下,女性不允许获得属于自己的自由,因此只能在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屋子里自由呼吸。
  综上所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只能受伦理的约束,无法获得应有的平等和自由。
  五、结语
  凯特·肖邦的这部短篇小说,以这样简短的篇幅,却讲述了一个小时内发生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这一个小时中,读者看到了马拉德夫人的内心变化,还看到了女主人公浓缩的悲剧一生,并且了解了当时社会女性受到的男权制下的令人窒息的、不公的待遇与压迫。这部作品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女性解放运动以及对男权制社会的抵抗。凯特·肖邦以女性的觉醒和反抗为主题写出来了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她超越了19世纪末传统的现实主义写作技巧,为美国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旨在浅谈《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在男权制度下,女性被冠以夫姓,女性变成弱者形象,女性还受到社会伦理的约束。在分析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中,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是具有丰富分析潜力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值得进一步分析与研究。更值得令人深思的是:在当时社会下,男权制仅仅是对女性有影响吗?男权制下的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大的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史上又有怎样的影响呢?希望学术界可以在日后对男权制的研究中,可以深入研究此方面,从而推动学术界对男权制的进一步了解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9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