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學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恐惧写作文,可谓“谈文色变”。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学生作文写作素材的匮乏。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写的人和事,但作文教学时,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以期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前言:作文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均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现阶段,绝大多数小学生对写作有一种抗拒反感心理,探究其中的主要原因则是学生无话可说、写作素材匮乏等。因此,若想进一步提高小学作文教学实效性,教师则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加强对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研究。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相关内容作出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僵硬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僵硬化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呆板缺乏活力,这种死板的教育模式在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没有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导致教学模式缺乏创造性。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仅仅扮演一个接受者的角色,没有将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内在消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秉承快乐写作的教学宗旨。
  (二)教学方式过于陈旧
  时代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学生获取小学语文作文信息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生活的感知情况不断加强,对生活及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随之升级,但是在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方式上还处于陈旧化的教学发展方向,教学方式不懂变通,无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不符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导致学生的写作兴趣不足,写作热情不高,教学方式上面临严重困境。
  (三)作文教学内容单调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是学生进行语文创作的灵魂和核心,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语文作文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扩充,活跃力不足,内容的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在对小学语文作文进行创作时,缺乏创作空间,想象力不足,学生的创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这种内容的单调的创作环境中,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活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作和想象空间。
  二、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引领,尊重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树立生活化写作教学理念,加强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两者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为学生文章书写注入新的活力,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通过自身的亲自参与获得全新的思想情感体会,并将其落实在笔墨之中撰写真情实意的文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为例,要求学生以这首古诗为原型书写一段话,重点呈现“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的情景,将作者思想亲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感描绘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对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将小学作文教学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之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在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前于现实生活中进行资料搜集,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明确基本的写作思路,为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构建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模式。
  例如,在“描写类”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自己所喜欢的实物带入课堂,在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指导学生掌握描写类文章的写作基本方法、文章逻辑结构。随后,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类似的优秀文章,通过文本示范解析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由此可见,课前准备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真实的生活素材,有利于丰富学生情感,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再如,在“我的理想”主题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愿望与理想,并与其它学生进行分享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感受作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素材积累生活化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加之其自身信息素材筛选能力较弱,使得部分学生在得到作文题目之后无从下笔,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素材、科学筛选素材,以便使得学生在作文书写环节中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第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课内积累,对教材中的优秀文章进行重点赏析,从行文思路、结构技巧、创作手法、词汇语句等环节做出透彻解析,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充分借鉴和吸收文章中的优秀写作经验。第二,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课外积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客观诉求为其推荐有针对性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建立完善的读书计划,在课外书籍的阅读环节中获得创作的灵感,不断汲取文章创作的养分,并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选择有针对性的课外读物,如《老人与海》、《格列佛游记》、《追风筝的人》、《热爱生命》等,学生在书籍阅读之后撰写读后感,也可以对书籍中的某一章节或者某一片段加以评论,于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结: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围绕当前学生写作素材匮乏、观察能力不足等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案,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素材积累几个方面构建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掌握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与规律,并将其运用到作文书写活动当中,写出情真意切且生活气息浓厚的文章,使得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许华闽,吕少若.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8(08):97-99.
  [2]王勤叶.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49-50.
  [3]马永兰.关于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探讨[J].才智,2017(36):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