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习作评改能力的培养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讲求方法,其中,培养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是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再进行修改和评价三个阶段的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
  【关键词】 小学生;习作能力;评改
  对于评改习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教师们评改习作的“放手”已成定局,而努力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则势在必行。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呢?
  一、强化朗读,便于发现习作中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因此,修改作文的第一步就是读。此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学生作文中没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错别字,搭配不当,语序紊乱,事例不典型、不具体等主要问题,用教师范读或指名读的方式,让学生发现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评改的点,增强评改意识。
  1.读一读,发现标点符号不可少
  习作《我的发现》中描写蚕宝宝外形的片段:“蚕宝宝真的是可爱啊它的身上都是小黄色的可爱的小头头它的身子像小火车一样一节一节的它长长的肚子上有十只大脚胸前长着六只小脚上面还长满了小刺把它们放到手上痒痒的。”没有标点符号,教师就故意不停顿,一口气读下来,累得气喘吁吁,学生们听后顿时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他们也意识到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于是,边读边改后成为:“蚕宝宝真的是可爱啊!它的身上都是小黄色的可爱的小头头,身子像小火车一样一节一节的,长长的肚子上有十只大脚,胸前长着六只小脚,上面还长满了小刺,把它们放到手上,痒痒的。”改完后,学生发现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后,句子变得连贯、生动了。
  2.读一读,发现错别字笑话多
  习作《臭味的“克星”》中写道:“我心里想:一定得拿一点袖(柚)子的皮。辛(幸)好咋(昨)天袖(柚)子没有吃完,如果吃完,皮给扔了,那令(今)天的冰箱就丑(臭)得不得了了。”教师指名学生读一读。课堂上,顿时掀起阵阵笑浪,学生们担心自己写错别字,也闹出笑话,于是,个个像啄木鸟般逐字逐行地搜查起来。
  3.读一读,发现用词不当问题大
  作文《冰箱新发现》的结尾:“一件情事(事情)终于解决了。”指名学生读一读,辨析“事情”和“情事”语意有什么不同?学生们一比较,发现词序颠倒,不仅表达的意思不同,甚至会导致篇末跑题的后果。
  教师在课前应精心收集典型病文,以此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发现作文问题的兴趣,然后可以采用同桌或小组互换读的方式,互相找出作文中存在的毛病。随着学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则可以采用自读或互换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果没有学生的认真朗读,有可能就发现不了习作中的常见问题。由此看来,“趣读”是有效提高学生评改作文能力的首要途径。
  二、创设情境,使习作修改富有趣味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既然发现了作文中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进行修改。可修改作文是一项枯燥烦琐的事情,教师如何让学生乐于修改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了。教师精心设计情境,将学生们看作“啄木鸟大夫”,找毛病看作“寻医问诊”,修改作文看作“对症下药”,然后在小组中进行“寻医问诊”“对症下药”,每一次修改作文后,评选出“最佳主治大夫”,这样一来,学生们互改的熱情高涨,修改作文不再是一件索然无味的苦差事了。
  另外,对于学生作文中事例不够典型,不够具体、生动,主题不够鲜明等重大问题,教师在肯定学生修改的基础上,精心设置情境,将学生看作“闯关勇士”,鼓励学生进行二次、三次修改作文。例如,《难忘的六小时》写的是“我”参加县象棋比赛,苦战六小时,以失败告终的事。这篇习作题目新颖,题材真实,但主题不够鲜明,主次不够分明,细节不够生动。学生很难在第一次修改后,能将以上毛病一一修改到位。教师就让该生进行二次、三次修改,然后将几次修改后的作文,粘贴在“写作之星”的专栏上,供学生们对比、学习。教师将修改习作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技巧,作文的兴趣与自信也随之增强。
  三、巧引妙拨,让习作评价充满快乐
  学生在修改完作文后,就要进入第三个环节——评价作文。如果说修改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那么,评价作文,学生也是一脸茫然,无从下笔。也许有学生会问:“我会修改作文就好了,为什么要自己评价,那不是老师干的事吗?”其实,让学生自己评价作文,倒不是懒老师的托词,而是因为修改作文和评价作文好似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怎样让学生学会并乐于评价作文呢?如果说修改作文重在“寻根问药”,那么评价作文则重在“脸上贴金”。何为“脸上贴金”?就是要求学生努力寻找作文中的优点来评价。比如:题目新颖,用词准确,过渡自然,语言细节具体生动,比喻形象等,并在好词、好句上做上记号。
  首先,教师先随机抽一篇作文,读后,让学生当个“小评委”,评一评本篇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再由教师当场补充完成。师生配合评价后,再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评或自评。学生有章可依,评价起来,便兴趣盎然,依葫芦画瓢,有模有样,长此以往,学生评价作文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接着,等到学生具备一定的评价能力后,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轮流接写周记,小组里的每一位成员,可以在欣赏完文章之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受,并进行评价。此做法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因为担心作文会受到别人的“差评”,因而竭力写好作文;在欣赏别人文章时,总想给别人留下与众不同的评价,受到大家的关注。这样一来,学生们每天最大的乐趣不是写文章就是评论文章,你追我赶,乐此不疲,评价能力提高的同时,作文能力也随之提高。
  通过对习作读、改、评三个阶段的训练,相信可以使学生不再害怕评改作文,反而会享受这一过程,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8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