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苗医药棒疗法配合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验案举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苗医药棒疗法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苗医外治方法,极具民族特色,民间运用较为广泛。文章报道课题组采用苗医药棒疗法配合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典型医案一例,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苗医;药棒疗法;颈型颈椎病;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0089-03
  颈型颈椎病是临床康复科、骨科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之一,属于颈椎病的初期阶段,约占13.3%[1],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颈项部疼痛、僵硬,严重者可并见颈项部活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2]。颈椎病当属于中医“痹证”、“项强”等范畴,临床多用针刺、艾灸等方法治疗。课题组在“个体化苗医药棒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项目中,发现大多数颈型颈椎病患者在苗医药棒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疗法治疗,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典型案例1例,以飨同道。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颈型颈椎病的病因有风寒湿邪侵袭、过劳、外伤、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正气不足是基本内因,颈部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外伤、长期姿势不良,使颈部肌群劳损而发生痉挛水肿、脉道瘀闭是为外因。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打破了颈椎的生理平衡,致使“筋失其和”、“骨失其位”或感受风寒湿邪,致使三阳经输不利,营卫失和或急慢性损伤致气血凝滞,脉络受阻。
  苗医认为,颈型颈椎病当属“风湿类疾病”中的冷肉风和冷骨风(冷风湿)[3]。外界的风、寒、湿、热相应毒素侵入筋脉导致筋脉受损而产生相应部位的疼痛、冷热、麻木等不适。而内脏受损或失调致气血虚弱,从而导致“消弱不荣筋”和“气弱不行血”,内外因相互作用使筋脉痹阻,气血凝滞,从而发为冷肉风、冷骨风。
  2治疗方法
  2.1苗医药棒疗法将制备好的弩药液均匀涂抹于治疗部位上,覆盖保鲜膜,用桑枝棒进行敲打,敲打顺序:①颈部两侧:风池穴部位到肩峰外侧缘,大致沿着手足少阳经进行操作。可以先敲打左侧,也可以先敲打右侧;②颈部及背部正中。天柱穴部位到第七胸椎部位,沿着督脉、膀胱经进行操作。一个来回计为1次,操作5次后蘸取一回弩药液,每分钟完成1~2次,直至5mL弩药液用尽,总操作时间20min左右,操作力度因人而异,以患者能耐受,皮肤轻微潮红、发热为度[4]。治疗完毕后,取下保鲜膜,用无菌纱布将药物擦拭干净。针灸取穴:颈夹脊、天柱、后溪、阿是穴为主方;加风池予温针灸,针柄上加10mm艾柱,注意防止掉落烫伤。艾柱1次治疗点1壮,燃尽。共留针20min。药棒敲打后,再予温针灸治疗,均为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后休息2d,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2.2个体化诊治-配合温针灸疗法针灸取穴:颈夹脊、天柱、后溪、阿是穴为主方;加风池予温针灸,针柄上加10mm艾柱,注意防止掉落烫伤。艾柱1次治疗点1壮,燃尽。共留针20min。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后休息2d,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3验案举隅
  患者某某,女,23岁,于2018年03月16日初诊。主诉:颈肩部反复疼痛3年余,加重2周。病史:患者3年前因长时间伏案学习出现颈肩部疼痛,呈酸胀痛,后病情反复发作。2周前因加班后自觉颈肩疼痛加重,酸痛难忍,伴轻微麻木,头有沉重感,颈肩部僵硬,活动不利,微恶风寒,无发热,精神、纳眠差,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紧。专科检查:双侧风池穴、颈项肌广泛压痛,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颈椎活动度:前屈:25°~27°;后伸:28°~29°;屈曲(左):22°~25°;屈曲(右):20°~22°;旋轉(左):34°~35°;旋转(右):32°~36°。辅助检查:颈椎四位片示颈椎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颈椎病(颈型)。中医诊断:颈痹(风寒湿型)。苗医诊断:风湿类疾病(冷骨风、冷肉风)。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予苗医药棒疗法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6次后,疼痛消失,颈肩部无明显不适,无头部沉重感。精神纳眠佳,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缓。颈椎活动度正常。1个月后随访:未出现症状反复。
  按:该患者中医辨证属于风寒湿型,故在实施基础疗法—苗医药棒疗法后,配合使用温针灸疗法。人体作为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在体表多反映出体内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情况,因为穴位连于经络之上,而经络作为联系脏腑与全身的通道,通常情况下具有运行气血、调整阴阳,将信息传递到身体各个部分的作用,温针灸作为一种针刺与艾灸结合的方法,通过作用于体表的穴位,激发出经络的本能,将艾灸产生的热量通过针刺传至体内,进而起到温经通络、调理气血等作用[5]。颈夹脊、天柱、后溪、阿是穴舒筋骨、通经络,配风池穴温针灸以祛风解表、温经散寒而除湿通络,风寒湿邪除,则经脉畅通,气血运行正常,血荣筋肉,麻木感渐消;清窍得养,头部沉重感渐散。两个疗程后,疗效叠加,最终患者疼痛消失,无明显不适,正是药棒、针灸联合发挥效用的结果,二者共取“通则不痛”、“气血通散”之功。嘱患者避风寒、忌高枕、适量使用电子产品、合理安排伏案时间,1个月后随访患者未出现症状反复,疗效肯定。
  4小结
  4.1苗医药棒疗法苗族特殊的“大山文化”和“迁徙文化”造就了其治疗疾病时“以外治为精”的民族特色[6]。苗医外治法种类丰富,适宜疾病广,其所用药物随手可及,所用器械多为易于加工的日常用品,体现了苗医“源于生活,空手行医”的特点[6],安全方便,值得借鉴。其中药棒疗法是在治疗部位上涂抹药水后,用特制的木棒进行敲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7]。本疗法的最大4个特点在于简,患者易学易会;便,方便,可以依从医者嘱咐实施,亦可做为保健工具自己因时因地实施;验,“疏通经络、通气散血、拔毒祛风”,效果悦人[7];廉,本疗法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药棒疗法因工具简单、疗效较好而在临床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传统医学著作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就有药棒疗法的记载,“振挺疗法”即为药棒疗法[8]。临床研究发现,采用“苗医药棒疗法”治疗颈椎病,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科疾病均有着较好的效果。陶蕾等[8]观察苗药配液的药棒疗法在脊柱疼痛运用中的疗效,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苗药配液的药棒疗法治疗脊柱疼痛,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且安全性较好。药棒疗法通过药棒敲打和药物作用刺激腧穴,激发经气,又能透入腠理,循行于经脉之中,起到祛邪拔毒、畅通气血、调和营卫、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表明[9],敲打疗法的治疗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施专尧[9]经临床试验观察得出,敲打疗法能降低血沉、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和增高E-玫瑰花环形成率及调节免疫球蛋白增降。   4.2苗药弩药液苗医认为毒的存在是各种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故有“毒为百病之源”,“无毒不生病,无乱不成疾”的认识[10]。弩药大多数是有毒苗药,取其“以毒攻毒”之效治疗久病顽疾,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通气散血。刘向阳[11]对弩药液的毒理药理、安全性进行了动物实验,表明其对动物皮肤无刺激反应,且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苗医药棒疗法即为弩药、药棒的联合运用,该疗法将药、棒作用结合于一体,通过对穴位的强热刺激和药物成分的双重作用,达到刺激生灵能,扶助内能,舒筋通络,温散冷毒,祛除毒邪,促进康复的目的,体现苗医理论“气以通为用,血以散为安”,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解痉,增强局部新陈代谢的作用[4]。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以疼痛为主,中医学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病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皆是“不通”的病机所在。正如《外科证治全书》云:“诸痛皆由气血瘀滞不通所致”。
  4.3个体化诊治-配合温针灸疗法个体化疗法是在患者个体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考量而给出的方案,课题组从颈型颈椎病的不同证型出发,采用药棒疗法作为基础治疗方案,再配合选择合适的个体化中医疗法,根据个体证型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归根结底还是辨证论治,因人制宜[12]。
  苗医药棒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操作简便易行、疗效肯定,但以对症治疗,没有体现中医特色—辨证论治。该患者辨证为风寒湿型,故在苗医药棒疗法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以祛风散寒除湿。所以在临床治病过程中,应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而不能“一刀切”。为更好地发挥苗医药棒疗法的治疗作用,“个体化”尤为重要,而“个体化”方案的制定,有待医患共同配合。
  参考文献
  [1]张红星,张武昌.颈椎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1-32.
  [2]陆永辉.《灵枢》恢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33(1):20-24.
  [3]彭朝霞,赵能武,杜江.贵州六盘水苗医验方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5(2):122-123.
  [4]王兴桂,夏景富,莫礼华,等.苗药药棒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15):109-113.
  [5]叶宝林.颈三针配合温针百劳穴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6]付静,崔瑾.临床常用的几种苗医外治方法浅析[J].中国民族医药雜志,2016,22(3):31-34.
  [7]杜江,赵能武,赵俊华,等.西部苗医对风湿类疾病的分类和诊疗方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12(6):3-4.
  [8]陶蕾,何远方,肖渝.苗药配液的药棒疗法在脊柱疼痛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2):113-115.
  [9]施专尧.敲打疗法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医外治杂志,2001(5):22-22.
  [10]付静,崔瑾,郭伟伟,等.苗医“毒”学说之“攻毒疗法”探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6-8.
  [11]刘向阳.苗医弩药针疗法的实验研究[D].贵阳:贵阳中医学院,2009.
  [12]何伟.关于实施中医药个体化疗效评价的思考与建议[J].中医杂志,2015,56(3):186-188.
  (收稿日期:2018-11-02编辑:陶希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8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