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减肥增效技术模式应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辽中区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推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深入推进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1 减肥增效技术模式
1.1 开展蔬菜新型肥料施用技术
针对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加快带动新型肥料应用,每亩推荐施用微生物菌肥10公斤,有机水溶性肥料250毫升。
1.2 开展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大力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每亩推荐应用秸秆腐熟剂6公斤,挖作业沟50条,根据情况配施微生物菌剂5~10公斤。
1.3 开展设施蔬菜秸秆简化还田降盐消毒技术
大力推广秸秆简化还田降盐消毒技术,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调节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质量,每亩应用秸秆腐熟剂6公斤、生石灰50公斤,施用碳基蔬菜专用肥料(18-6-12,硫基)40~50公斤。
1.4 开展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选择有水源条件的农民合作社,鼓励其开展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推动水溶肥料施用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农产品品质。
2 实施效果
2.1 经济效益
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设施蔬菜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经济效益显著。根据测产结果统计,蔬菜3.5万亩,亩增产500公斤,增产率4.16%,亩减肥(纯量)12公斤,节支增收1039.6元。
2.2 社会效益
通过技术应用转变农民传统的施肥观念,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施肥品种、用量和方法趋向合理。农民接受新型肥料的意识也逐渐提高,不同程度地施用配方肥、微生物菌肥、有机水溶性肥料。同时加速秸秆的转化还田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2.3生态效益
新型肥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轻了过量施肥造成的地下水和空气污染,减少了肥料施用量和病虫害发生,改良土壤,提升了农产品品质,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3成功典型
3.1秸秆简化还田降盐消毒技术应用
以沈阳市辽中区益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典型,引进654马力秸秆粉碎机,将每茬拉秧的作物秸秆粉碎,还可以将粉碎打捆的玉米秸秆1200公斤直接在大棚地打碎,秸秆还田效果良好。10多分钟就将100米大棚內的西红柿秧处理完毕,而以往每次拉秧要雇两个人干上大半天,而且没地方放这些秧,设施蔬菜秸秆还田不仅让菜农省时省事,还能让菜农省钱增产。采用秸秆简化还田降盐消毒技术,高温闷棚杀灭有害病原菌,实现玉米秸秆的清洁无害化高效利用,有利于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抑制土壤板结,使土壤透气不跑风,保水保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3.2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
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蔬菜的需水需肥规律、地块的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进行水肥管理,即按蔬菜生长各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和土壤养分的供给状况,将融为一体的水肥适时、定量、均匀、准确地输送到蔬菜根部土壤,一套设备可供给20个大棚,具有节工、节水、节肥、节药、高产、高效、优质、环保等效果。同时降低棚内空气湿度8%~13%,减少病害发生。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社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春江详细算了一笔账,与百姓常规施肥相比,节约化肥30%~50%、节支450元以上(常规亩投入1560元);节水40%~50%、节支40元(常规亩投入100元);节药15%~30%,节支90元(常规亩投入600元);节省劳力15%~20个,节支1200元;作物产量明显提高,每亩产量平均增加500公斤以上,平均单价按1.8元/公斤计算(常规单价1.6元/公斤,作物品质好,平均单价提高0.2元),去掉有机肥投入成本400元,亩纯利润提高2280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5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