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促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对于新入园幼儿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更是离不开家庭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家长工作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班 家长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4-0005-01
我们平时都说幼儿园的工作琐碎,小班的工作就尤其琐碎。因此,做好家长工作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只有家园配合一致,才能真正实现因人施教,才能对每个幼儿实现良好的教育,下面就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大家谈一谈本人是如何做好小班幼儿的家长工作的经验。
1.指导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
家长的教养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而家教观念又影响和制约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养行为。但是现在的家长很溺爱孩子,以至于大部分孩子受不住“挫折”,而家长也没有意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平时也有很多家长都会向老师反应“我们家宝宝,最近在学校是不是特别不乖呀?回家儿歌都背不出……”较多的家长很喜欢地从孩子会背几首儿歌、会唱几首歌曲来评价孩子的在园表现。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我们会利用班级网页给家长推荐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并通过QQ群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反应孩子的一些在园问题,引导家长正确全面地看待孩子,找出、看准孩子的优点、特长,然后结合孩子的愿望,老师和家长再一起去探讨,在共同探讨中,发现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及时给予家长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家长一起带领幼儿健康地成长。
2.加强家长常规性工作,以不同途径的交流争取家长的的信任
(1)家校路路通:家长的另外一位好“老师”
为了争取家长的理解与信任,我们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家园中的沟通。我们通过家校路路通能请家长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如通过家校路路通传达给家长一些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预设发展,请家长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而给予帮助;有时个别幼儿今天表现特别棒,我们也能通过路路通发消息告诉家长;如果哪个幼儿生病没来园,除了电话的慰问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家校传达家长一些幼儿的学习内容,可以引导家长在家进行一些指导等等。
(2)班级网页:孩子在园生活的“放大镜”
经常会有家长这样说起 “今天,宝宝回家说当了娃娃家爸爸,不知道小家伙当爸爸是什么样子!”、“宝宝说今天一起染裙子啦?小家伙手上肯定弄的很脏,好像很好玩的样子!”……无意间的闲聊,能发现家长除了关心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更感兴趣的是幼儿在每个环节中的过程、表情、细节。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我们经常会拍摄孩子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瞬间”或者是自主游戏时的“大人样”,然后放于班级网页,这样就能让家长第一时间的看到孩子的“幼儿园生活”。除了孩子的在园照片,我们还记录了宝宝们的许多趣事、宝宝的作品展以及开设了家园讨论平台、育儿经等等。班级网页就像是一个孩子们幼儿园生活的“放大镜”,能满足家长随时随地的了解孩子的在园生活。
(3)家访、短信、电话:老师辛苦了,谢谢你们
家访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家园不同生活环境中的表现。每次家访活动之前,我们都事先准备好家访的内容,需要相互配合的地方等。在家访中,用语言沟通的技巧与家长一起找出造成孩子“特殊”的原因,商量解决的方法,让孩子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除了家访,平时我们也与家长保持短信与电话的联系。虽然家长平时工作比较忙,但是肯定也很想了解宝宝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因此一个电话或者一条短信,简单的沟通了解,能让家长“安心”的工作,同时也能让每一位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老师心中的分量。我们也会耐心的倾听家长的意见和想法;面对家长有疑惑的地方,也细心地帮助他们解惑,做一个耐心的听众和诚恳的解答者。
3.家长配合,一起收集主题材料,丰富主题活动
每次所开展的主题活动,都是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的。每个主题活动即将开展,我们通过家园园地及时向家长介绍主题活动的目标和一些主要的活动,使每位家长了解班级正在开展的活动。每个主题我们都会设计一张调查表,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在制作过程中,既丰富了幼儿生活经验,同时也能加强亲子合作。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使我班的主题活动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
在主题《亲亲热热一家人》中,我们请家长收集一家人的照片、家庭小趣事等,展示在了主题墙上,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成长、家庭的快乐与温馨。在主题《夏天真快乐》中,我们发动家长一起收集了夏天的用品,带领幼儿一起到户外体验夏天的炎热等。每次需要家长配合的时候,我们都会用家校通的方式告知家长,对家长们的配合也及时地给予感谢。
总之,与家长将心比心、真诚、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家长,我们同样会从家长身上收获百分百的回报与信任。
参考文献
[1]袁曦.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分析:基于杭州市学龄前儿童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1
[2]李瑶.大班幼儿对父母的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0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