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宴飨礼阶级礼仪用乐之差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宴飨礼是周代礼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时期得到统治阶级的广泛推崇,并普遍实行于各个阶层,面对不同阶层宴飨礼的称呼亦有区别,平民阶层在历代古籍中称为“乡饮酒礼”,贵族阶级的宴飨为了与“乡饮酒礼”相区分便以“飨礼”相称。本文主要以“飨礼”与“乡饮酒礼”为主体,针对其具体实施的礼仪环节,笔者从谋宾、戒宾、迎宾之礼,献宾之礼,奏乐之礼三方面探述其“飨礼”与“乡饮酒礼”二者之间的异曲。
关键词:乡饮酒礼;飨礼;差异
中国,在五千多年的文化发展中创造灿烂的礼仪文化,在西周时,《周礼》将繁琐的礼仪归为“吉、凶、军、宾、嘉”五礼。宴飨礼为嘉礼,是具有“亲和万民”之意的礼仪活动,对各个阶层人们的道德行为都起约束、规范的作用。而宴飨礼根据参与的阶层不同主要分为“飨礼”与“乡饮酒礼”,“飨礼”是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施行的招待贵族的隆重礼节,而“乡饮酒礼”则在规定的时间场合内,为了达到尊贤敬老的目的,乡大夫招待贤能及德高望重之人的礼仪。“飨礼”与“乡饮酒礼”虽同为宴飨礼,但二者在实施礼节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本文以“飨礼”与“乡饮酒礼”为主体,针对其具体实施的礼仪环节,本文从谋宾、戒宾、迎宾之礼,献宾之礼,奏乐之礼三方面探述其“飨礼”与“乡饮酒礼”二者之间的异曲。
一、谋宾、戒宾、迎宾之礼
谋宾、戒宾、迎宾之礼是宴飨的宾客准备,谋宾为宴会的主人确定参与此次宴会的宾客人选。戒宾为主人亲自或遣侍从告知宾客宴会举行的时间、地点等。而迎宾就是主人带着帮辅在举行地点的门口迎接到来的宾客,主宾之间相互揖让后,带领宾客入堂中。在“乡饮酒礼”和“飨礼”的宾客准备期,“三礼”名称相同,做法却有区别,具体体现在:
1、谋宾之礼。乡饮酒礼是西周时期在乡学中举行的礼仪,其参与的对象为乡大夫、乡先生及众多贤者,而宴会的主人为掌管乡内政教禁令的乡大夫。而飨礼是西周时期招待贵宾的隆重礼节,谋宾人选主要为前来访问的使者或为本国的诸侯、功臣等贵宾。
2、戒宾之礼。在戒宾时,乡饮酒礼中确定人选之后,便告知、邀请宾客。飨礼在戒宾环节中,主人遣人告知宾客宴请时间地点后,宾客还需赋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3、迎宾之礼。在迎宾之礼中,乡饮酒礼主人会设立傧相随同在乡学门口迎接宾客,主宾之间寒暄揖让,随后宾入堂上。在飨礼中,迎宾的“傧相”亦繁多,主宾身边都会设傧相辅助,并有掌管宾客席位的执政。
二、献宾之礼
献宾之礼是宴飨礼中重要的环节,在献宾中主宾之间相互敬酒,以此来表达对来宾的尊敬,献宾之礼主要包括献、酢、酬,献、酢、酬三步合为一献之礼。
乡饮酒礼作为士大夫及平门阶层的礼仪,在献宾环节中均采用一献之礼,一献之礼为礼仪规格中最低的礼节,士大夫及众贤人都出自平门,士大夫虽在阶级划分上属于贵族,但是属于贵族的最底层,众贤者更是属于平民阶层,因此在举行乡饮酒礼时便采用礼仪最为简易的“一献之礼”。
而飨礼作为贵族阶层所实施的宴礼,主要根据宾客的尊卑等级实行献酒仪节,最尊者采用九献之礼,依次等级降低采用七、五、三献之礼。“丁丑,楚子入享于郑,九献,”楚子为楚国国君,郑伯以飨礼款待楚王,敬献九次。在《礼记》中载:“三献之介,君专席而酢焉。”郑玄注曰:“三献,卿大夫。”由此看出卿大夫行饮酒之礼行至三献。
三、奏乐之礼
在宴会进行中,为了赞颂国家、天子及欢迎慰劳宾客,在礼节中参入乐仪演奏樂歌,作为平民阶层的乡饮酒礼及贵族阶层的飨礼在作乐仪式方面亦有巨大区别。
乡饮酒礼在奏乐部分主要有升歌、笙奏、间歌、合乐、无算乐五部分,升歌是指主人向宾客进酒之后,由乐工四人(瑟二人、相二人)在乐正的指挥下升堂演奏,相在堂上歌唱“鹿鸣”等宴飨诗,瑟为之伴奏。在乐工演唱完之后,主人敬酒。笙奏为吹笙者立于堂下,磬立于南北面伴奏,共同演奏“南陔”等宴飨诗。间歌由堂上升歌与堂下笙奏两部分组成,二者更替而作。合乐是指升歌与笙奏相结合,“谓歌乐与众声俱作”,共同演奏《周南》及《召南》中的宴饮诗。无算乐是在宴会临近之时,主宾之间相对应的礼数减少,乐工不间断地陪奏歌唱,此被称为无算乐。
飨礼较之乡饮酒礼,行礼时陪奏的音乐与歌唱更为隆重、复杂。飨礼奏乐主要分为金奏、升歌、下管、舞四部分。飨礼在迎宾之时就已有金奏之乐,按照礼节,如果是天子飨诸侯,金奏之乐主要演奏《肆夏》的三个乐章樊、遏、渠。而春秋中后期,礼崩乐坏,出现种种“僭越”行为,卿大夫之间亦使用金奏《肆夏》之三乐章。飨礼升歌的变化主要为伴奏乐器及宴飨诗,乡饮酒礼中笙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在飨礼中伴奏乐器变为箫。在宴飨诗方面,如果主宾双方为诸侯飨使臣,则宴飨诗与乡饮酒礼相同;如果为诸侯飨诸侯,宴飨诗则为文王、大明、绵。在升歌之后,便是“下管”环节,而后是“舞”,有管则有舞。用管吹奏乐曲《象》,舞《大武》及《夏籥》两古乐舞。
四、结语
分析以上得知,乡饮酒礼与飨礼虽有同样的献酒仪式,但其中礼义仪节却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乡饮酒礼与飨礼同为宴飨乐,那为何二者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由此笔者想到西周时的等级制度,在等级制度下,各种经济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贯穿在礼仪活动中,依靠礼的举行来确立维护,在这种情况下便诞生了一套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来维护君权、族权等贵族权利。“乡饮酒礼”与“飨礼”的区别便在礼乐制度的影响下产生,君主、臣属、庶民各有其乐,等级化的礼乐对应着等级化的人权关系,在当时应是不允许僭越的,因此也就形成同为宴飨礼基本框架相同,内容却不同。在当代社会中,宴飨礼已发展为简易的宴客礼,其虽没有严格的礼乐制度限制,却仍在各个社会阶层中流传运用,其礼可以达到增进君臣、臣民、君民的感情,维系国家团结、祥和气氛的目的。言而总之,乡饮酒礼与飨礼虽同为宴飨礼,但其基本礼节是相同的,只是因为面对的阶级层面不同,飨礼礼节较之乡饮酒礼更具形式化、内容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8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