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促进阅读教学“读法写法”结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凡卡》为例,在教学时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对读法和写法有个系统化的认知,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 巧用读法 善讨读法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TP39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76-02
一、巧用读法,把握文本主旨
语文教学的阅读法有很多种途径,阅读阅读,即要求以读为基础,以读为感悟文本的切入点。当然,阅读不仅仅是简单的读,更多是有目的的读。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如何有效去阅读是非常茫然的——如何有目的地读?学生应该怎么样读才能更快提高本身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明确知道“我要用什么方法读”,在执教《凡卡》时,笔者是这样操作的:
1.知段意,理思路,明内容
在阅读教学时,笔者往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貌似简单,实际上“读懂”是因人而异的,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优等生会直击中心,中下生可能仅仅是知道粗略讲了一件事情,甚至一些后进生连文本讲了什么内容都无所得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更要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要求学生初读时用笔做好标注,懂得每一自然段的段落大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更好地明白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从中年段开始教学大纲一直要求的,尤其对于长文来说,学生在阅读中容易思维混乱,从而导致在课堂上尤其是考试中概括主要内容题目时失分。在执教《凡卡》时,由于文章篇幅长,结构复杂,所以笔者在解决了字词后,就在黑板上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标出(知段意——理思路——明内容),即要求学生明白读的任务:把每一段的内容用小标题标注,并把小标题进行串接形成主要内容——这让学生能有途径可循,从而知道《凡卡》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以凡卡的信为线索,写小凡卡被爷爷送到城里当学徒,受尽了种种磨难,想急切回到乡下,却实现不了这个小小的心愿,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读重点,读并想,悟感情
要更好把文本读透,显然仅知道段意、明白主要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感悟。这时候的重点就更应该放在“抓重点句段读进去想开来”,即读并想。读进去想开来,该如何想?这里的想也有很多种途径:可以联系社会背景,可以抓住人物细节描写,可以联系上下想,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如在执教《凡卡》时,我让学生读进去想开来,一些学生会想结合当时19世纪沙皇统治时社会的黑暗来体会凡卡的悲惨;一些学生联系上下文从凡卡的“三叹气、三看窗”体会凡卡的担心;一些学生结合文本的第8自然段凡卡的“挨冻、挨饿、挨困和挨打”的场景尤其是动词来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还有学生联系“凡卡圣诞夜跪着写信求爷爷带回去”与“自己的新年夜是充满了喜庆和欢乐”进行对比体悟,更能体会凡卡的这种悲伤和哀求……通过学生的巧用读法,文章的主旨自然而然凸显出来。
“殊途同归”,每个孩子的想法各有不同,读法各有不同,但是却又能体悟中心,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当中提倡的,这样既是因材施教,也是学生各施本领的精彩时刻,更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百花齐放”的氛围。
二、善讨写法,渗透写法迁移
善于阅读不仅仅是提高阅读素养的要求,更是回归“写”本真的必然途径。每个作者的写法风格不同,每种文体写作风格也不一样,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写法,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写法,探讨文本独特的写法风格。
1.独特写法,一文一得
《凡卡》这课在写法上以凡卡写信的顺序(写信前——写信中——写信后)进行安排,并有两处插叙(忆守夜、忆砍树)、多处细节描写和意味深长的结尾(以梦结尾);插叙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但是《凡卡》这篇文章的插叙却有独特性,以回忆的方式就行插叙,使全文形成作者叙述、凡卡信的内容和回忆内容三条线索同时进行的写法,这样的写法同时形成对比和反衬,让读者更深刻体会凡卡的悲惨。这是学生平时较少接触的,而且也是课后练习题第三题的问题:你发现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笔者在执教这里时重点介绍了此处“插叙”的作用,力争让学生做到一文一得:使板书呈现思维导图样式,让学生一目了然并明白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同时,笔者及时在此处提问:你认为此处的插叙有什么作用?学生展开讨论,根据板书思维图的展示和文本内容,学生对“插叙、反衬和对比”的写法的好处理解起来自然容易得多了。
2.探讨写法,异同对比
本单元的主题是阅读国外名著,在学习《凡卡》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篇是安徒生写的童话,一篇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优秀短篇小说,两者在写法上肯定有所不同。这时笔者把《凡卡》课后练习题的第四题进行了调整教学,用引导语:“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两位悲惨的小主人公,两个小主人公的命运同样悲惨,俗话说,幸福是相同的,不幸却各不相同!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两篇文章,对比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异同?”此处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看出两者的相同之处都是结尾采取了“似喜实悲”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卖火柴的小女孩》重在用虚实结合来突出主人公的悲惨;《凡卡》重在通过作者叙述、插叙和信三条线索的写作方式来突出主人公的悲惨。此时笔者再次追问:“你们认为两篇文章的表达方式能否互换?”这样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写法因文体和主题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才能更能凸显文章的主旨。
三、思维导图,训练读写结合
笔者在上述提到,阅读教学不能进行碎片化教学,读是从读者的角度去品析文本,写是从作者的角度去分析文本,两者是不可断裂的,同时两者会根据文本的内容和主旨进行有效链接甚至有相通之处,读最后也要落实到写上。在执教《凡卡》这课时,我就用整体的思维导图把读写的关系通过主要内容和主旨的方式进行串联,以达到系统性。
对读法和写法进行系统化教学和认识后,针对这篇文章“插叙”及“作者叙述、信的内容、插叙”三条线并行的独特写法,笔者在设计写法运用环节时,让学生根据“插叙”的方法,初步尝试两条线和“插叙”并行的方法对“一次春游”、“第一次煮饭”或“一次登山”的习作进行谋篇布局列提纲。
“教是为了不教”,以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领悟写法的能力,从而提高學生的写作水平,最后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正在追求的。故笔者在《凡卡》的教学中尝试了巧用读法、善用写法的教学方式,当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有利于课堂的教学尤其长文短教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预习也有非常大的帮助,不仅有利于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系统化掌握,更有利于学生的巧用读法,善用写法的实现,同时也是训练学生语文思维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读写结合”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所以我们对课文的教学,不但不能把读写进行断裂教学,还要把巧用读法和善用写法结合,并以之为范本进行写法的渗透和谋篇布局的训练,从而让语文课堂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