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音乐素养培养的实践训练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水平摆在了突出位置。与此同时,“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提出实施“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要求的理念。从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内涵及要求出发,艺术素养的培养成为“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理念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音乐素养的培养也必然成为高素质小学教育新师资至关重要的必备素质之一。本文通过笔者在参与教育部立项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项目中的教学、实践的总结及深入思考,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学习训练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本源特点,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实践训练体系和构建实训、实习一体化的平台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从整体上改善和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的质量,为该地区未来小学教师从事小学教学、活动职业所需的艺术素养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的参考。
关键词: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音乐素养;实践训练
一、概述
(一)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意义及能力结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水平摆在了突出位置。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提出实施“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要求的理念,旨在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推动师范院校深化教师培养观念、机制、课程、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培养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故此,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内涵要求则是: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
(二)小学教育师资音乐素养培养的意义及目标要求
从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内涵及要求出发,艺术素养的培养成为“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理念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高素质小学教育新师资至关重要的必备素质。那么音乐素养的培养也必然成为高素质小学教育新师资至关重要的必备素质之一。
根据“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培养理念的目标定位及实践取向分析,笔者认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科型”乡村小学教育专业师资应具有的音乐素养的培养目标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音乐、舞蹈技能的训练,具备识谱歌唱、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等基本能力;第二,在基本技能素质形成的基础上,應具有能够结合边疆各民族地区的音乐、舞蹈艺术风格特征,进行歌曲、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再加工、创编或是推陈出新的创作能力;第三,应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评价及教学的能力;并能够具有开展小学相关音乐类及运用音乐元素开展小学班、队等活动,且能够对活动过程、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的能力。
二、现阶段小学教育专业师资音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以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实际情况为例,结合课题组师生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及训练体验,以及师生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乡村小学校园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开展音乐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首先,不适应乡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实施音乐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不足,应变能力较弱;
其次,学生教、学、练不能够形成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将音乐、舞蹈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成因分析
通过对上述的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以下的成因分析:
首先,目前的课程设置大部分都是分科设置,缺少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低下,应变能力较弱;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多年来的以学科教学、系统知识学习及教师为中心、为标志的传统教学理论的习惯影响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其次,本专业小学教师音乐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乐理》、《钢琴弹奏基础》、《声乐演唱基础》、《舞蹈基础》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与训练来实现,教师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教师人数和精力有限,即使再饱含高涨的教学热情,也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再次,学生们在入学以前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音乐和舞蹈的训练,处于音乐素养基础几乎为零的状态。而对于往往已经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的成年学生,学习钢琴、舞蹈的、钢琴存在较大难度,大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较多学生只能够是勉强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学习、训练及考核目标,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进而造成该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实践及运用能力较弱,课堂组织管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较差,创新能力不足的状况存在。
最后,音乐、舞蹈艺术的学习和提高,实践是最重要的保证。尽管该专业的管理者和授课教师均努力地为同学们创造诸如舞蹈专场演出、器乐大赛、小学教育专业汇演、毕业晚会、迎新晚会等等的实践平台,同学们也确实是能够得到相应的实践和锻炼。但是舞台上的展示,毕竟是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有质量的作品。故而,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作品的质量上,都没有办法做到全员参与。这样,不可避免的地有大部分同学仍然是没有实践锻炼的机会的。
三、实践训练对策分析
(一)扎实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边疆民族地区“全科型”乡村小学教育教师的培养,应根据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和乡村一线小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需要的职业素养需求出发,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人才培养。以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小学教育师资。
因此,笔者认为就该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及能力的培养方面,无论是从学校办学管理者、教师、还是该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承认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学师资中音乐教师尤其匮乏,导致乡村少年儿童音乐学习质量难以保证的现实。以此对“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音乐素养及能力的培养能够形成共识,明确培养目标的同时,扎实地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对该专业学生培养理念的落实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教学、训练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影响到学生在乡村开展音乐、舞蹈教学及校园活动的质量。 笔者认为,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应从教师、学生专业认同两个维度予以落实:首先,教师应该在观念上进行调整,认同乡村小学教师音乐、舞蹈素养的培养与音乐、舞蹈专业培养要求的区别;落实不需精、专,却求全面的教师音乐素养成要求。其次:从学生认识层面出发,在学生大一进校时,应结合新生始业教育培训安排,以及结合学生见习等平台,培养学生乡村教师职业素养中音乐素养培养的认同感。改变学生不清楚作为小学教师,尤其是乡村小学教师具有一定的相对全面的音乐、舞蹈素养的意义。
(二)以“职业取向”为核心,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教育教学不能脱离实际要求,应根据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需求调整、构建合理的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合理构建该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在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笔者认为,应结合目标导向的“OBE产出教育”理念,具体分析小学教师开展学校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活动所需的音乐、舞蹈素养,构建职业取向为核心的音乐学科课程、训练体系。具体为:
第一,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对于该专业的学生,面对他们还有其他学科繁重的学习及训练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保证音乐学科知识及训练的现实。笔者认为在对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方面的要求,应主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方面进行调整。课题组通过相应调研发现,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在音乐理论知识的设置方面,可以不用与音乐专业学生等同。例如,在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着重让学生掌握音、音高,音乐中的速度、力度记号,装饰音,音程、和弦,调式等基础理论即可,对于移调、转调、和声、曲式等不太容易理解的知识,则可以在社团、活动课程、展演比赛等教学活动环节中进行渗透。这样在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则可以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保证学生弹、唱、跳实践操作的训练上,以保证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质量。
第二,应减少分科课程,增加综合课程,丰富课后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丰富和拓宽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强化学习动机。而且,跨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比较适合学生的未来发展。
第三,结合地域优势,凝练地区特色,注重构建多元的化音乐教学体系。既要学习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要注重我们傳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尤其是边疆地区丰富和深厚的人文环境共同孕育了独特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些民族乐、舞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在舞蹈素养方面的培养,基本功练习模块,我们主要采用芭蕾舞基训的体系进行软开度、形体塑造等的练习,而在舞蹈组合训练、作品学习及创编的能力培养模块,则注重运用我国尤其是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元素进行学习训练,其目的是运用学生较为熟悉的舞蹈元素保持激发、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以便加深理解,便于巩固,已保证学习质量,达到教、学、训练目标要求。
(三)合理构建实践训练体系
第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社会实践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完善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完善由学习理论知识、练习、见习和实习和总结反思等环节,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完善校内练习基地和设施设备,满足学生校内实习实训需求,强化实践能力训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注重实践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构建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修订各实践环节质量标准和规范,完善规章制度,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评分方法和总结评估等各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定期对实践练习,见习,实习进行督导检查,考核实践教学效果。
(四)构建实训、实习一体化平台
实践性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教师教育必须要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我校的见习与实习大部分放在大三大四,导致学生们在进校时一方面对于自己的职业素养的构成理解不够全面,不明白自己学习音乐、舞蹈等技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小学教育的现状和需求不明确,以至于对音乐素养的培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应该从大一开始,就为学生参加见习实训和实践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校与小学的密切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怀和精神、以落实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边疆“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培养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以“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要求的小学教师。诚然,音乐素养的培养,必然是乡村小学教师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音乐教师缺乏的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而落实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美育教育的要求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的通知[M].2014.8.
[2] 楚雄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S].中国国家教育部,2015,9.
[3] 刘径言.小学卓越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J].教育科学究, 2015,12.
[4] 杨思帆,梅仪.卓越教师计划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目标[J].新教学研究,2013,05.
[5] 谢国忠.卓越小学教师:内涵、特征与职前培养[J].新课程研究, 2015,04.
[6] 马毅飞.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卓越取向[J].世界教育信息,2014,08.
[7] 杜涓,武健琨,杨国龙,李云秋.楚雄师范学院构建“应用型”小学教师音乐素养的实践[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