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叶树繁育管理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七叶树(Assculus.chinensis)别名:梭椤子、猴板栗。是无患子目七叶树科七叶树属的落叶乔木,七叶树树形优美,干形通直,树姿壮丽,枝叶扶疏,冠如华盖,叶大而形关;花大秀丽,开花时硕大的花序竖立于叶簇中,似一个个华丽的大烛台;果形奇特,是观叶、觀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
关键词:七叶树;繁育管理;技术
1形态特征
七叶树是落叶乔木,高达25m,树皮深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黄褐色或灰褐色,无毛或嫩时有微柔毛,有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的皮孔。冬芽大形,有树脂。掌状复叶对生,小叶5~7片,叶柄长9~12cm,有灰色微柔毛;小叶纸质,长圆披针形至长圆倒披针形,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有钝尖形的细锯齿,长9~16cm,宽3~5cm,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除中肋及侧脉的基部嫩时有疏柔毛外,其余部分无毛;中肋在上面显著,在下面凸起,侧脉13~17对,在下面显著上面微显著;中央小叶的小叶柄长1~1.8cm,两侧的小叶柄长5~10mm,有灰色微柔毛。
花序圆筒形,连同长5~10cm的总花梗在内共长21~25cm,花序总轴有微柔毛,小花序常由5~lO朵花组成,花梗长2~4mm。花杂性,花萼管状钟形,长3~5mm,外面有微柔毛;花瓣4片,白色,长圆倒卵形至长圆倒披针形,长约8~12mm,宽5~1.5mm,边缘有纤毛,基部爪状;雄蕊6,长1.8~3cm,花丝线状,无毛,花药长圆形,淡黄色,长约1~1.Smm;子房在雄花中不发育,在两性花中发育良好,卵圆形,花柱无毛。
果实球形或倒卵圆形,顶部短尖或钝圆而中部略凹下,直径3~4cm,黄褐色,无刺,具很密的斑点,果壳干后厚5~6mm,种子常1~2粒发育,近于球形,直径2~3.5cm,栗褐色;种脐白色,约占种子体积的1/2。花期4~5月,果期10月。
2地理分布
我国黄河流域及东部各省均有栽培,仅秦岭有野生分布;自然分布在海拔700m以下山地,在黄河流域该种系优良的行道树和庭园树。
3生长习性
性喜光,稍耐阴,怕烈日照射;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畏干热;宜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深根性,寿命长,萌芽力不强;生长速度中等偏慢。
4繁殖管理
4.1种子采集
选择生长健壮,树龄在15年以上,结实较多且无病虫害的植株为采种母株。国庆节前后,有个别果实开裂时就可以采集,采集后进行阴干,剥去外皮选饱满粒大有光泽的种子。可立即播种或沙藏在阴凉处待春播,但要经常检查防止霉烂、冻害损害胚芽。
4.2圃地准备
圃地选择在交通便利,10~25°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向阳的沙质壤土地最好。播种前要提前整地,深耕,细耙,清除杂草、碎石等。整地前,667m2全面撒施腐熟发酵的牲畜粪便3000kg、复合肥50kg作基肥,与土壤混匀,浅松耙平准备播种。
4.3播种方法
春播一般在清明节前后进行,采用条状点播,株距为12~15cm,行距为20~25cm,深度为3~4cm,播种量为250kg/667m2。播种时种脐朝下,覆土与畦面持平不宜超过3cm,用脚轻轻踩实。可用0.5%高锰酸钾溶液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
4.4苗期管理
春播一般20d后出苗,土壤保持湿润。出苗高生长十分迅速,当苗高达20cm时要及时松土、除草,并且在阴雨天间苗,并要追肥尿素2~3次,每次量不宜太大,如高温干旱应遮荫浇水。7月终止高生长期开始木质化,应减少施肥和浇水,可叶面喷施磷钾肥以便促进苗木地茎生长和木质化。雨天要做好圃地内的排水,防止积水因水涝导致烂根。
4.5病虫防治
4.5.1七叶树常见的害虫。常见的害虫有介壳虫、金龟子、桑天牛等。对介壳虫防治要抓住卵盛孵期喷药,可选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每隔5~7d喷1次,连续2~3次可杀死。对金龟子可用黑光灯或汞灯诱杀成虫,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防治。对桑天牛可人工捕杀成虫,钩除幼虫或使用8%氯氰菊酯微囊剂100倍溶液喷施效果最佳。
4.5.2七叶树病害。七叶树病害主要是根腐病、叶斑病和白粉病。根腐病主要是由树穴内的积水导致而成,应及时疏通排水并在停雨后扒土晾根,并用百菌清对土壤消毒后覆土。叶斑病和白粉病一般发生在幼苗期,可用甲基托布津粉剂1000倍液喷洒。
(责任编辑禾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2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