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运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健康的自我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小班幼儿对自己身体活动能力的接受和肯定程度,帮助他们形成健康自我意识是极为重要的。自我意识是在生活中,个体与客观环境尤其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直接关系到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
  关键词:自我意识、师幼关系、家园合作
  所谓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由知、情、意三方面统一构成。“知”即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理解、自我概念等;“情”指自我的 情绪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等;“意”指自我控制和调节,包括自我控制和自我掌握等。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在出生时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在个体与客观环境尤其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
  一、小班幼儿运动中自我意识的现状与问题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要坚持。”其实,户外活动除了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还可以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培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活泼、开朗、勇敢、克服困难、遵守纪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班幼儿对自己身体活动能力的接受和肯定程度,帮助他们形成健康自我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在小班幼儿运动时,我们发现,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主要取决于其身体活动能力。就是说身体活动能力决定了其行为。运动能力较强、能够独立完成多种运动方式的幼儿,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而相反,那些动作迟钝、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的幼儿,在活动中就常常会遭受失败。因而他们也常常会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动消极、被动和退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比如在新小班开学后的第二周开展关于平衡的运动时,除了走圆圈,还尝试走“高低桥”,大多数幼儿都很大胆地在高低桥上走,碰到高处,有的自己爬过去,轮到天天时,他爬在上面不敢下来,小脸憋得通红,在老师的搀扶下,勉强走过去,娇小的辰辰第二次行走时,从上面滑下来,哇哇大哭,之后他再也不肯走“高低桥”了。又如: 在运动小游戏“大头娃娃”时,老师扮演大头娃娃,摸小朋友的头,小米吓得躲在别人身后一动也不动,优优“哇”一声哭起来,几次的活动幼儿也常常处于这样的被动状态。那么,如何培养活泼健康的自我意识?
  二、培养小班幼儿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建议
   (一)在运动中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教师可以为幼儿示范动作,展示如何通过身体或借助材料实现你的活动目标。这种示范对于小班以及不善于理解口头指令的幼儿或者词汇量有限的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当然,示范的目的不是要他们精准地模仿教师或能力更强的幼儿的动作,而是帮助他们获得动作概念,然后自己练习。在幼儿出现一些有不安全隐患的动作时,教师也可以预防和纠正幼儿的错误,并示范正确的动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来领导户外自主活动。作为领导者,幼儿要提供口头建议,或演示动作供别人模仿。担任领导者能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使他们理解活动名称和多动本身,因为他們需要把这一些进行内化并告诉别人。大部分的幼儿希望成为领导者,但是也有幼儿比较胆怯,这时候,作为教师,更需要鼓励他们,而不是强行要求幼儿担任领导。在自愿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在班级平时不大声说话的儿童会在领导方面发挥自如,即使不善言谈的幼儿也可以成为户外自助游戏的主人。在运动活动中,我们注重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关心幼儿的情绪状态,善于探索幼儿的内心,对于在活动中能坚持的幼儿我们加以表扬并鼓励更多的幼儿向他们学习,从而带动了一大批。
  (二)在运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我们在活动前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如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会通过讲故事、谈话、讨论等方法应到幼儿去关注运动中的安全问题。活动前检查仪表,向幼儿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活动中,注意调节幼儿运动量,身体状况,及时提醒幼儿擦汗、喝水、减加衣服等。为了防止幼儿的运动强度过高,幼儿园给幼儿特别设置了休闲区,幼儿可以在木质长廊上休息喝水,教师也可以及时的为幼儿擦汗。因为休闲长廊造型很美,所以现在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很愿意在自己口渴或者累了的时候到休闲长廊休息。这样既保证了运动的强度和密度,更有效防止了过度运动,保证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幼儿运动时,教师应当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
   (三)家园配合,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现代的家庭多数居住在高楼里,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因此他们的孩子在运动中可能会缩手缩脚,躲在一旁;一些孩子有爷爷奶奶照顾,大人的溺爱,包办代替,使孩子产生过度的依赖,困难面前退缩,如在运动时碰到高的地方,就要老师搀扶、因害怕而哭叫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坚持与家长联系,共同探讨幼儿自信心缺乏的原因,并要求取得家长的配合,坚持做到:1.不要溺爱孩子,支持孩子与同伴交往。 2.积极开展家庭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开朗的性格。3.家园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幼儿的点滴进步, 以获取幼儿每一发展阶段的信息,共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小班幼儿在运动中的自我意识的建立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它不是我们老师强迫灌输的,而要让每个孩子主动去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各种教育实践中、家园和谐的配合中去获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4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