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基础。而今随着理论与实践经验愈发丰富,我国的幼儿教育亦朝着高水平迅速发展。幼儿阶段的教育奠定了幼儿成长的基础,启蒙教育对幼儿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则是启蒙教育阶段对幼儿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了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自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54-01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父母陪伴幼儿的时间普遍不足,隔辈带的问题日益突出,存在“包办代替”、“娇生惯养”的普遍现象,对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理解重视不够。对于小班幼儿来讲,由于大、小动作发育还不完善,本身自理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也是一日活动各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使自理能力的培养变成细雨,变成春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持续性,使幼儿在“习惯”中提升自理能力。
一、创设有序环境,促进幼儿自理能力提升
为孩子创设一个有序的环境,可有效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提高自理能力。孩子每天在有序的环境里,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主动寻找最符合自己年龄特点的内容从容学习;能使他们拥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充分发挥自我,从亲身体验、探索事物中获得成就感;同时也能自律,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促进幼儿提高自理能力。
1.环境创设要适合儿童。
主题墙、区域墙要既美观又有教育意义,体现主题思想并能够根据主题的进展及时更换,在选择风格、内容上一定要根据本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去设计,引导幼儿共同参与。墙面上的“一日活动安排表”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每时每刻在做什么;在班级门口设置“今天我想玩什么?”总区域牌,让幼儿自主选区并做好每天区域计划,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活动。
2.用流程标记引导儿童。让流程标记告。
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例如,孩子的个人生活用品,水杯、毛巾、书包、晨检牌等都有孩子个人标记,让孩子养成自我管理的服务意识。在教室的门口,可以设计两条不同颜色的线条,并用箭头来指示幼儿进出路线,避免碰撞;在保温桶的旁边张贴接多少水量的标示图;在叠被子、叠衣服等生活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照片、图示的方法或者配有儿歌给孩子示范、引导,让孩子能够在流程图等指导下管理自我,提高自理能力。
3.规范班级环境教育儿童。
班级里的玩具、学具多种多样,要让所有的玩具都有自己的标签和位置,帮助孩子提高有序取放物品的能力。在教室里,教师可以使用标志线提醒幼儿喝水排队、绕圈行走,避免出现幼儿拥挤、打闹现象。摆放水杯的柜子隔断里贴上一条红线,每一排的水杯都不能越线,既规范位置,也便于幼儿收拾和检查,培养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给孩子作出正确的示范,保持有序的班级环境。
二、儿歌引导,培养自理意识和兴趣
儿歌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都有利于幼儿的记忆,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并且,幼儿对儿歌有着浓厚的喜爱。在教会幼儿穿鞋等难题时,要是普通的讲解,孩子们很快就失去了兴趣,但是用儿歌,就可以大大的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幼儿园,很多小班孩子都有将鞋左右穿反的情况,并且是普遍现象。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左、右这样的方位词对他们来说太抽象,他们还不能够理解和分辨。教师就可以利用一首儿歌《鞋宝宝》,叫小朋友们把小脚并拢,拿起自己的鞋宝宝,一起念儿歌:“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教会了儿歌,让孩子们一边唱一边互相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这时候,小朋友们煞有其事地互查起来,像发现“新大陆”一般报告着:“宝宝生气了!”“宝宝高兴了!”。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多关注经常穿反的小朋友,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來。这样开展,很快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班里就没有不肯穿鞋、穿反鞋子的孩子了。
三、积极鼓励,满足幼儿的小小成就感
不论是大人还是幼儿,都希望被鼓励。小班幼儿的能力还达不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难免会想退缩,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活动中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正在不断长大,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教师在活动中还要采用多种适宜的非语言行为与幼儿交往,如用抚摸、微笑、竖起大拇指等,让幼儿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关爱、信任和鼓励,为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创造条件,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用努力做到“君子动口不动手”,创造各种机会让幼儿来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大人。老师要学会适当放手。即使孩子暂时做错了,可以让他从头再来,坚持做,鼓励孩子,给予他们支持。
四、家园共育,共同提高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幼儿不仅仅是生活在幼儿园更是生活在家庭中。幼儿在家的时间远远大于在园的时间,所以家园配合得好,事半功倍;家园配合得不好,事倍功半。教师可以通过个别家访、谈话和调查表的形式不间断地关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状况。还可以采用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长义工、日常交流、观摩、亲子活动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针对不同的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调整策略,并加强日常联系,达成一致目标,共同要求幼儿,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鼓励幼儿,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在长期的协作配合中体验“合力效应”。使幼儿自理能力的锻炼不会因为从家到幼儿园或者从幼儿园到家而中断开来。
综上所述,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让幼儿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游戏、学习、活动,体验这一过程带来的乐趣,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汪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12).
[2]王春芝.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1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