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超澳大利亚 粤港澳大湾区还有哪些底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最近正式出台了。这片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万,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站到了新的发展平台上。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能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引领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也有对标世界先进水平的野心。那么,该怎样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
硬件可与世界三大湾区比肩
一说对标国际,人们自然会想到三大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三大湾区代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城市群,集聚、创新和引领效应极其显著。
像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中心之一;纽约湾区有2900多家世界金融、证券等机构,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东京湾区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集国际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于一身。
虽然三大湾区声名显赫,但从硬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可与三大湾区相媲美。在人口基数上,粤港澳是旧金山湾区的9倍,纽约湾区的3倍,东京湾区的1倍半;土地面积与三大湾区的总和相当;GDP总量与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相差不多,在全球国家中可以排到第十三位,超过澳大利亚,接近于韩国和俄罗斯;粤港澳国际机场总数有5个,三大湾区分别有两到三个。
另外,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通信创新集群排名仅次于东京湾区,资本市场总市值规模居全球第二,经济增长速度为世界各大湾区最快。
从互联互通情况看,广深之间、港深之间、深圳与东莞之间,都已形成了交通的潮汐结构,A地工作B地生活是该区域许多上班族的常态。
最重要的是,粤港澳大湾区背后是全球持续发展最快的腹地和最大的潜在市场。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步具备了成为世界又一个大湾区的基础条件。
软件提速升级大有可为
即使从全球视野看,粤港澳大湾区也是最繁荣、最有前途的区域之一。虽然如此,也应看到,在一些相对隐性的方面,粤港澳的九市二区还存在差距。
从产业结构看,粤港澳第三产业的占比是65.6%,三大湾区则都在80%以上。这说明,粤港澳还有一些传统产业需要升级转化;从世界500强企业看,粤港澳有20家,数量只达到了纽约湾区的三分之一左右;从资本市场总市值看,虽然深交所和港交所的上市公司总市值有6.22万亿美元,但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总市值高达37.68万亿美元;在全球前沿科技的领导力上,在很多领域,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转化的速度也不够快。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有不同的制度模型和区域治理模式,在人员和资本交流、法律仲裁、经济管理等方面存在内部差异。大湾区深度融合并形成更大协同效应,还有待在区域合作治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金线”开放包容是必由之路
当然应该承认,因为发展时间不同、机遇不同、战略定位和使命不同,粤港澳大湾区不可能完全照搬三大湾区的经验。但是,微观层次有不少治理经验还是可以借鉴的。
比如粤港澳大湾区中,有一条广东2017年规划部署的长约180公里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目的是由广州、深圳和中间的东莞共同打造“中国硅谷”,对标的是旧金山湾区的硅谷。
硅谷有高度集中的智力优势,仅诺贝尔奖得主、数学菲尔兹奖得主就超过100位。斯坦福系下,涌现出了谷歌、雅虎、思科、惠普等一大批声名显赫的企业巨头。
這是因为除了智力优势,硅谷还有高效率的融资体系、无缝对接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斯坦福大学与硅谷企业设有“学徒计划”,学生可以去斯坦福系企业打工实践,企业员工也可以到学校旁听课程。
粤港澳制造业更发达,企业众多,院校科研实力也在逐步提高,产业升级的需求也很急迫,可以借鉴硅谷厂校合一的经验。
总之,开放和包容是湾区经济发展的“金线”。这其中不仅包括服务和贸易的开放包容,也包括对治理经验的开放借鉴。“软硬兼施”,粤港澳大湾区自会创造自己的发展路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5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