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时间管理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时间的认知水平较低,缺乏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沉迷手机和游戏的不在少数。如何提高其时间管理的有效性,找出适合的策略和方法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时间管理;可行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时间管理现状
1.時间管理的两极分化现象
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整日手机不离手,微信抖音刷不停,这部分学生普遍有空虚感、茫然感,很难找到目标。另一部分学生则处于异常忙碌的状态,校内社团、校外兼职忙得团团转,有时候连作业都无法顾及。
2.学习动机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奋斗目标,既没有提升学历的迫切需要,又不愿磨炼过硬的职业技能,尤其在一些职业资格证书相继取消后,毕业变得相对宽松,随意打发时间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高职院校学生时间管理策略及方法
1.时间管理矩阵模型分析
偏重于第一象限(重要紧急)的结果:让人倍感压力,疲于收拾残局和危机处理。偏重于第三象限(紧急不重要)的结果:让人短视近利,轻视目标与计划,缺乏自制力,人际关系浮泛。偏重于第四象限(不紧急不重要)的结果:责任感缺失,遇事多依赖他人。而偏重于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的结果:有远见、有理想;守平衡;有纪律;有自制;少有危机。
由此可见,偏重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是最有价值的,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就解决策略而言,对于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的事务,应该马上去做;对于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的事务应该定出时间,随后就做;对于第三象限(紧急不重要)的事务,应该授权他人去做;对于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务应选择放弃。
实际上,对于高效能组织和个人而言,较为理想的时间分配策略应为:第一象限(重要紧急)占比20%~30%,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占比50%~60%,第三象限(紧急不重要)占比15%~20%,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紧急)占比<1%。
如何将事务合理对应到每个象限是较为困难的环节,可以采用列举法,将近期学习、工作以及个人提升的各项内容分别列出,按照A、B、C排序法进行排序,另外,还可采用“活动跟踪表”记录时间利用现状,也可以评测出活动是否有效。
2.时间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1)做计划时遵循SMART原则。高职院校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找到近期、中期及远期目标,更好地提升学习的动机水平,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的效能。
(2)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利用零散时间思考问题、阅读或完成学习小任务,尽量避免沉迷手机。
(3)实行单任务抗压机制。先把任务排成序,只聚焦一项,接下来一件一件做好,避免产生欠债心理。
(4)善用时间统筹法。统筹方法比较适合同时开展多项事务性工作,但不适合复杂而需要深入思考的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天畅,张泽彬.大学生学习动机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0).
[2]王超,刘锐,王毅.不同的时间管理策略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6(12):38-39.
作者简介:黄心月(1979—),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方向:文秘、写作、企业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6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