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项目申报与管理中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科研项目研究引领着当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文章从完善项目申报机制,发挥科研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来优化项目申报的过程,增加立项项目总数;从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教师档案管理,加大项目执行过程管理,来完善管理体系,提升高校科研水平,推动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关键词:科研项目;项目申报;科研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下,科研能力不仅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推进科学技术不断创新、高新技术成果优化的源动力,它对当代科学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获得更多的科研项目、提升科研管理能力直接反映高校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建设,也是发表优质科学论文和获得科学成果的前提,更是成果与技术转换的桥梁[1]。因此,紧随科学的步伐,高校需不断优化科研项目的申报过程,完善科研管理体系,最大程度推动成果转换、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优化项目申报过程,增加立项项目数
1.完善科研项目申报制度,鼓励项目申报
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申报的重视程度影响科研人员对项目申报的积极性,而科研人员对项目申报的积极性又会直接影响项目申报成功的概率。因此,加大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申报的重视力度,制定相关科研管理政策和奖励措施,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别(国家级、省级、市级、地方项目等)完善相关管理政策:制定项目申报相关考核办法,强化高校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申报的主动性;完善不同类别项目经费配套方案,尤其是提高高层次项目经费的配套比例,激发项目申报的活跃性;实施人员绩效奖励政策,且及时划拨到位,调动申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申报项目的热情,最终实现提高项目立项率的目的。
2.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工作人员的服务作用
(1)政策信息传递到位。高校科研项目工作人员应在第一时间根据国家和地方项目申报通知和政策动向,正确分析资助重点;根据项目申报指南及附件内容,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及时制订详细的项目申报工作计划流程。通过互联网平台:学校科研网站、微信公众平台、邮件系统、QQ群等,将项目通知有针对性的、有时间节点性的、一层层(科研院→院系科研秘书→科研教师)的发布传递,保证科研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项目申报信息和相关事项,来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工作人员的传输纽带作用。
(2)辅导工作落实到位。在科研项目的申报过程中,加强相关辅导工作不仅能帮助项目申请人及时发现问题,也能促进不同学科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提升申报质量。辅导工作大概分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定期举办新进科研教师的项目申报辅导培训会;②按照项目类别召开项目立项经验交流会与分享会;③根据科学类别邀请同行专家召开座谈会与研讨会;④邀请项目计划单位的专家到校举办指导讲座。
(3)审核把关到位。全面加强申请书的审核工作,避免“带病”的申请书提交至上级部门,确保所有的申请书都能顺利通过主管部门的形式审查。首先,科研工作人员应根据当年项目类别和要求制订相应的形式审查明细表,让项目申请人在提交申请书至院系之前,认真完成相关的自查工作。其次,当申请书到达院系后,各院系科研秘书再根据本学科的专业特点对项目申请书进行复查。最后,科研部门对所有提交的申请书进行全面核查,确保每份提交的申请书无误。
二、完善管理体系,推进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
1.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要健全相应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让管理的激励和约束功能更加完善。此外,加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从项目申报到实施全过程的培训学习,有针对性地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实现办公自动化,保证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最终实现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细化和量化。由机械地根据各种政策、法规和制度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的模式,转变为主动介入科研项目申报和实施的全部过程,增加与申报人员的沟通,实时掌握科研项目执行情况,由被动转为主动的服务型管理状态,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服务作用,提高项目管理质量。
2.加强教师科研档案管理
建立健全科研人员项目申报档案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院校信息资源共享,包括:研究方向、申报的项目情况、在研项目执行情况、项目结题情况等。通过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每位教师可以自助查询每个项目的申请和执行状态及评审反馈意见。这不仅能帮助科研管理人员全面掌握教师的科研工作状态,也能帮助科研人员更全面地分析自身科研状况。借助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科研管理部门可为每位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帮助教师快速明确科研方向与问题,提升申报管理质量。
3.加大项目执行过程管理
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大致可分为:识别需求、提出解决方案、执行目标和结束任务四个方面。项目的执行管理过程,又可分为三个阶段:项目立项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验收管理。每个项目的管理过程都直接影响项目完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1)项目立项管理。科研项目立项主要包括任务书签订和资金预算两个方面。在项目立项时,科研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一起从管理角度分析任务书,针对项目的进度安排和运行周期,合理做好项目实施的有效评估和资金使用计划,保证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各类可利用资源发挥最大效益,避免项目执行过程中因资源缺乏和不协调导致项目延期的情况。
(2)项目实施管理。科研项目的实施不仅是项目负责人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科研管理人员需实时监管的一项任务。完善项目实施管理制度,包括:项目分类管理,经费使用情况管理[2]和项目运行进度管理。管理人员依照相关政策严格实施管理,通過项目申报档案管理系统,定期监管项目经费使用和目标执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提醒和激励机制,让项目顺利按时结题,实现社会效益。
(3)项目验收管理。在项目资助年限内顺利完成计划内容和实现工作目标是项目验收管理的关键环节。科研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别制定相应的结题流程和相关政策,包括:财务和技术验收两大块。科研管理人员在验收过程给项目负责人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培训,协助科研人员高效顺利完成结题工作。
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主要驱动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的新趋势。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大与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法律部门的沟通合作,增加科研人员知识产权相关的培训,提供完善的成果转换服务系统,加强成果转移转换的监督和审核力度,避免无形资产的流失。通过科研管理机构为更多的科研人员与企业搭建成果转换的桥梁,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完成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以推动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刘兰峰,杨相莲.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7):30-31.
[2]陈弘.“简政放权”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方法探析[J],经济视野,2016(4):71.
作者简介:张洋(1988—),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6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