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早期艺术史的绘画写实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绘画艺术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风格,随着近现代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们认识自然、表现自然的途径与方式也在不断拓展。究其源头,绘画的写实性有史以来似乎从没有真正被遗忘,绘画写实性特质总是在特定历史阶段以特定面貌呈现给观者,本文拟从早期艺术史中的美术现象出发分析绘画的写实性,进一步研究创作与教学。
  关键词:艺术史 美术 写实性 传承
  从古至今,写实绘画一直是西方绘画重要流派,一般来讲,写实绘画运用再现自然的手法还原客观物象的真实印象,逼真的描摹使之将现实中的具体形象作为一个完整的样本在画面上表现出来。传统写实绘画具有照片一般的可识别属性,人们能够透过作品一目了然绘画内容、知晓画面的故事、情节等内容,画面描绘符合人们常规视觉观察习惯和认知经验。
  一、史前形态中的绘画写实性
  史前人类历史造就了人们遵循自然、崇拜自然、还原自然原貌的造型习惯,这也影响到绘画内容的写实性并且在人类早期历史阶段的洞窟壁画中有所体现。
  (一)西班牙洞窟壁画
  从早期先民的洞窟壁画开始,人们已经学着在露天崖壁、洞穴壁面等场合描摹大自然的多种形象状态,无论是艺术起源的模仿说、游戏说等观点都无可避免地对人类早期社会形态中壁画、岩画有所研究。
  就形象的内容来分析,这些岩画、壁画无疑有着可读懂的形象描绘的,画面有着丰富的内容,例如旧石器时代壁画典范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洞窟位于西班牙北部城市桑坦德南面,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西班牙考古学者桑杜拉和其女儿发现的,洞窟长度接近三百米,主洞和侧洞共同组成其现在的主体结构,洞窟内发现的壁画大约有一百五十余幅。壁画主要分布在侧洞,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公牛大厅”,其中最著名的壁画是《受伤的野牛》,位于“公牛大厅”顶部。
  这些神奇的画面分布在洞顶和壁面上,画满了赭红、黑、黄、紫等色彩的野牛、野马、野鹿等动物。据统计在这其中,壮观的群兽图长达十五米,画面上共有动物二十余只,动物的表现采用勾线填色的方法,受伤的野牛、奔跑的野鹿等形态各异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加之洞窟壁面的高低不平的表面,营造出了富有动感的生动写实场景。
  (二)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1940年发现于法国多尔多涅的拉斯科洞窟壁画是另一处令世界为之惊叹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原始壁画群,绘制于大约一万五千年至一万年前,洞内顶部及壁部周围布满众多的岩画和刻绘,常见以各种符号和动物形象加以描绘,例如野马、野牛等,其中一个被野牛撞倒在地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人与野生动物之间惊心动魄的瞬间,生动再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为后人了解原始人类的生活场景提供了详实的形象考证资料。
  原始人类的洞窟壁画造型朴实无华、真实客观,是早期人类活动时期对于再现自然的造型原则的初步探索,虽然这种探索带有一定自发性,但从表现形式方面看毕竟蕴含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习惯、认知习惯和形象表现方法,奠定了早期写实艺术的基础。
  二、人类早期文明阶段的写实艺术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循序渐进的,任何一种文明的兴起、发展都会在历史阶段的更迭中表现出独有的特性。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左右至公元前五、六百年左右的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古欧洲等地早期文明阶段的造型艺术同样在写实性方面各具特色。
  (一)古代两河流域的美术
  两河流域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这一地区是世界闻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两河美术也是在广袤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萌芽、发展起来的。这里的古代艺术包括了四个阶段,即苏美尔-阿卡德美术、巴比伦美术、亚述美术、新巴比伦美术,分别也涵盖了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苏美尔人的绘画常以镶嵌画的形式呈现给世人,内容多包括征战和庆功等场面,依据情节的脉络展开描绘,对人物、动物、物品、场景等内容的构图有条不紊,以人物的面部侧视表现、身体正面表现、脚部侧视表现为主要表现手法,色彩明丽,尽管有强烈的造型平面感,但写实性的造型理念、功能概念已经具备。总体来说,两河流域的艺术表现内容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多表现在生产劳动、狩猎、战争等方面的描绘,这时期的工艺美术造型也具有一定的形象写实性特点。
  (二)古埃及美术的写实性
  从公元前三千年的统一专治王朝国家的建立开始,古埃及经过了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三个统治时期,古王国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工艺制作日趋精美,到新王国时期得到更大发展。埃及美术有强烈的程式化特征、讲究固定的形式美感。在一些彩绘浮雕作品中,写实性的描绘也会和装饰效果的使用相结合,例如《捕鱼图》就是将人、鱼与水作了不同的处理,人的写实性描绘与水纹的装饰化处理同时出现在画面上,这也构成了埃及美术写实性的另一个特征。
  (三)爱琴文明美术的写实性
  爱琴美术指的是地中海东部爱琴海地区大约公元前两千八百年至公元前一千二百年左右的美术。由于爱琴美术的中心地带位于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一带,历史上又常常被称为克里特-迈锡尼美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德国、英国的考古学家在相关地区的考古、发掘使爱琴文明的艺术魅力再一次震憾全世界,爱琴美术的写实性和现实主义的艺术氛围分不开,其艺术面貌对后来的希腊古典艺术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有史學家把爱琴美术看做古希腊美术的组成部分。爱琴美术主要包含有克里特美术、季克拉基斯美术和迈锡尼美术,据考证克里特文化是爱琴文化的发源地,而克里特文化的继承者则是迈锡尼文化,有学者认为古希腊文化的最早发源地是季克拉基斯群岛。季克拉基斯美术的代表作是一种大理石雕刻的小型人像以及一些表现人们生活题材的小雕塑,写实中带有简洁概括的造型风格;克里特美术主要集中于米诺斯宫,其壁画造型与一部分雕塑作品显示出写实技法与装饰特征的融合;迈锡尼美术的特征具有典型的纪念碑式风格样式,例如《狮子之门》中的写实性与装饰感造成了强烈、整体的形式美感,加之其他器皿上浮雕饰物的写实性、叙事性、生动性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的美术面貌。
  综上所述,人类文明的早期历史阶段诞生的绘画艺术具有普遍的写实性,这与早期先民的生活环境、信仰追求、图腾崇拜、集体活动等内容密不可分,对这一时期艺术史的研究有利于理解早期绘画写实性因素的成因、意义与功用性,为写实艺术创作与教学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和方法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范梦.东方美术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0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