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教材文本进行写作指导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是我国教育的必修科目,而作文又是这门学科的重中之重。如今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与教师一谈起作文就谈“文”色变。本文针对如今作文教学的一些情况,探讨如何立足教材文本进行写作指导,以此来破解作文教学的瓶颈。
  【关键词】立足教材文本;作文教学;写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最基本的必修科目,起着培养基础语言文字能力和熏陶人文精神的作用。而作文又是语文这一科目的重中之重,写好作文不仅是应试之需,更是立己立人之需,陶冶情操、传承人文是作文的内在要求。”造成如今作文教学越来越尴尬的局面,笔者认为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合力造成的。首先,教师的思想观念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传统的教学观念当中,教师更加注重阅读教学,忽视作文教学,课时安排时间也相对较少。很多教师都认为作文成绩的高低是不能通过一时的学习加以提高的,要有较好的学习功底,所以往往不愿意在初中进行提高作文专项成绩的训练。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很少有学生平时会自己练笔,除非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即使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有部分学生是从作文书里面摘抄一篇或者凑一篇作文交给老师,写作文纯粹是为了应付老师。大多数学生(包括优生)非常讨厌写作文,一提写作文就说不会。
  面对上述的情况,笔者觉得: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语文作文的重视程度,消除作文成绩难以提高的观念,对作文的教学要做足准备,时刻补充自身文学知识储备,提高文学素养。对于优秀的文章要有所研究,教师要研究其产生的过程、编写的方式,熟练掌握写作思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作文实践,并做好修改工作,每次学生的提高都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发现并指导,引导学生对作文加以重视。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丰富写作形式。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名著和每单元设置的综合性学习是经过许多专家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才编制出来的,特别是我们现在在用的这套部编语文教材。
  由此可见,如果学生在写作时能选用大家熟悉的课本素材,一来上手更快,有利于我们灵活运用;二来能很快引起同样对其熟悉的阅卷老师的注意。因此,立足教材文本,进行写作指导,通过课内的学习延展到作文写作中是一项明智之举。通过读课内名著、课文,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等,充分挖掘写作素材与技巧。立足教材文本,不但能在作文中占尽先机,而且能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不再担心言之无物。现在,笔者仅举三个立足教材文本的写作训练实践,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立足教材文本,挖掘写作资源,破解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瓶颈。
  一、立足教材文本,从写作方法入手——“学会仿写”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学会仿写”。所谓“仿写”,指的是模仿范例文章,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首先,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要明确一点“何谓范例作文”。外面畅销中考满分作文书,多种多样,令人目不暇接。其内容的可靠度和可信度是有待商榷的,而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手上的材料差异性较大,很难统一起来。唯一能解决这个矛盾又不花费钱财的“最好范例作文”,就是学生手中教材里面的课文。其次,部编语文教材注重经典性,所选课文大部分是文学史、文化史上有定评的作品,包括那些沉淀下来,得到广泛认可的作品。这就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一篇范例文章的立意、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都有可供学生模仿借鉴的地方,在进行仿写训练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仿写点,从而有效解决学生写作时出现的弱点。
  在作文教学时,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整篇文章空洞、混乱,几乎没有逻辑可言,大多数学生都是想到哪写到哪,整篇文章的内容显得“假、大、空”,又杂乱无章。从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出现的这个问题出发,笔者决定让学生仿写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课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一篇亲情题材的文章,抒发对亲人的真挚情感。
  在学生仿写前,我让学生重读了这篇课文,让学生尝试从作文的角度来点评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从“本文的艺术特色或者写作技巧是什么,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谁蕴含着一种怎样的情感,谈谈你读完之后的感受”等方面展开。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出本文采用了寓情于景的艺术技巧,巧妙地用了衬托、对比、伏笔等手法,表达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愧疚和思念之情,读起来令人十分感动。最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列出了一个大致的写作过程(以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为例):确定描写对象(母亲)——确定文章题目(《秋天的怀念》)——安排文章的线索(秋天)——安排文章的结构(总—分—总)——列出写作提纲——完成作文。
  二、立足教材文本,从读课内名著中获取写作资源
  部编版教材的名著导读跟之前相比有一个重大变化:不仅重视阅读名著的相关内容,更加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例如     《傅雷家书》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要求学生掌握的名著,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名著,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诸如艺术、道德、爱国情怀、家教观等方面,学生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读懂所有的内容。出于这个考虑,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读书方法——选择性阅读。根据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根据人数把班级学生分成几组,设置一个组长,几个成员。利用教材里面提供的专题探究,让各个小组形成相应的读书报告、文章、书信等成果。所有人都要做相应的读书笔记。历时一个多月,最后以开《傅雷家书》的读书交流会为最终的成果展示,在交流会上,各小组成员分享在阅读《傅雷家书》中的收获,展示各小组的读书成果。
  《傅雷家书》里面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內容,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提供很多写作素材。傅雷本人又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其文字功底可见一斑,因此这本书的用语是值得学生去推敲、借鉴和学习的。所以,我提醒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点,学会摘抄书中有哲理的或者精彩的语句。这样,我们不仅了解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积累了很多素材。同时,我们也能学习这本书的语言,为自己的写作添砖加瓦。   三、立足教材文本,从综合性学习中领略写作语言的优美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是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一个项目,自新课改以来,成为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一个板块。它体现为一种学习方式,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部编版语文教材注重多样性,尤其是重视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选取和学习。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古诗文的学习,因此新教材加大了古诗文的比例。
  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
  面对新形势,教师与学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学生应该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古诗文素养与能力,教师则需要提高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众所周知,古诗文的学习是比较困难的,教师与学生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与学习中。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都肩负了很大的压力,而且效果不见得多好,久而久之,学生一看到古诗文就犯困、犯难,不想学。教师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不够,教学热情也会慢慢消退。最终结果是古诗文不仅没有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营养品”,反而成为教师与学生日渐消瘦的“毒品”。其实,教师与学生可以换一个思路,不要把古诗文的学习当成一种决胜成绩的工具,而是作为一种享受来学习古诗文。古诗文的学习确实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那不妨最大限度发挥古诗文的力量。教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不要纯粹地把这种教学当成阅读教学,也可以延伸到作文教学当中。教材选入的古诗文都是古人留给子孙后代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文化当中的精华,教师与学生应牢牢抓住这一点,把握好古诗文。
  部编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文包括:从《诗经》到清代的诗 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范围之广,类型之多,可见一斑。笔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根据学情,因势利导,在八年级举行了一场古诗文活动。参照的是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漫步古诗苑”。这场活动要达到三个效果:其一,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使他们不再畏惧古诗文;其二,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发自内心爱读古诗文;其三,学以致用,如何把积累的古诗文运用到作文当中去。通过这种语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积极配合(比如,在“古诗文背诵流畅”活动环节,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气氛活跃),教师的适时引导(比如,在“看诗文说一段话”活动环节,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教师在旁边采用苏格拉底式的“助产法”引导学生说出最后要讲的话,得到想要的结果)。活动结束后,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以2017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作为适应性训练,学以致用。笔者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把古诗文运用到写作当中去,在布置写作任务时,特别附加了一个要求:每篇文章至少要引用不少于4句古诗文。对学生而言,可能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聰明的学生会发现,引用古诗文不仅会让自己的文章显得更加有文化底蕴,对于这篇文章的解题与构思其实也大有帮助。
  总之,通过立足教材文本进行写作指导,是一个很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笔者通过让学生借鉴课文写作特色——学会仿写,读课内名著获取写作资源,利用综合性学习里面的古诗文领悟语言之美。从写作技巧、写作素材、写作语言三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作文论[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温儒敏.“新教材”新在哪儿?[N].人民日报,2017-08-25.
  (编辑:龙贤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2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