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法结合,在物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新是新时代下的根本所在,是国家、民族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来源之一。因此,作为知识传播、教书育人的学校课堂来说,始终保持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便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本文便围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内容,择取以初中阶段的物理课堂作为论述的依托背景,对课堂中的具体教学形式和内容展开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最为关键的因素则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将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三个要素紧密的结合在一处,如此,才能保障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价值的发挥得到最大化的保障。针对于此,笔者在以下的内容中,便秉持了这一分析作为基本原则,通过对上述所提的三个主体进行结合作了综合的考量,分三个角度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的设定。
1.设疑激趣,在调动思维中培养创新
设疑激趣的教学方法,所针对的是学生这一主体而言,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即,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激趣”,进而达到调动其学习思维的目的,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而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的旺盛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灵活而精力旺盛,因此,在设疑的教学引导之下,其创新思维便能得到有效的调动。
例如:我们以教学《声音的特性》的一节相关内容为例。对于学生思维的调动,笔者根据本节“声音”的主题内容,首先借助“音乐”元素为导入,向学生们提问:“钢琴一共有88个键,52个白键,36个黑键。这些音键用不同的力度按下去发出的声音也不尽相同,有的调子低,有的调子高,是怎么回事呢?”此处的设疑创设,依托了钢琴作为背景,能够同时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思维展开思考,以及引出相关知识点的目的。学生们由此便会产生诸多的思考,并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答案作出种种假设,譬如:可能是振动的幅度不一样;可能是钢琴音键材质不同,在受力时的幅度才会受到限制。诸如此类,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良好的激发和锻炼,大大的推动了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锻炼的目标实现。
2.自主实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创新
创新的结果离不开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对动手实践的参与,来进一步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锻炼。在物理课堂中,对于这一教学内容的设定,可以从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作为出发点展开拓展。在其中,我们可以借助“物理实验”这一活动进行引导,围绕“创新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根据具体内容开展自主性的实验,从而以此在动手操作中展开创新性的探究,为课堂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前提条件。
例如:我们以《浮力》一节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在本节中,笔者在对关于浮力产生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等理论知识点进行教学之余,便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性的实验来对所学加以证明。如:当学生在利用木块进行“浮力”相关实验后,笔者又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其思考,如何用实验证明虽然铁块、铝块等物体在水中会沉底,但也依然同样受到水的托力。由此,学生们在这一情境下便可以展开一系列自主性的实验。譬如,有的学生思考用弹簧测力计拉住铁块等物体,在测力计此时所显示的刻度基础上,将铁块浸入水中,以刻度的变化来作出判断;而有的学生便通过时间来判断,即,在同一高度,先后在有水与无水的情况下,向同一容器内投入铁块,从落底的时间长短来判断有无托力。如此,经过这一环节的自主实验,学生的创新能力便能够得到有效的挖掘,为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3.一题多解,在拓展思路中培养创新
创新的本质在于思路的多元化,学生只有拥有灵活、多变的学习思维作为思考的基础,进而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于此,在物理课堂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利用“一题多解”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锻炼,以此达到拓展学生学习思维的目的,为其思路的多元化形成提供有效的积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以“证明问题”为例。笔者听过之题目为:
某铁球的质量是316g,体积是60cm?,请证明此铁球是空心或实心。(P铁=7.9g/ cm?)
针对此题,笔者首先指导学生用“比较质量”的方法进行计算证明。如:先假定铁球是实心的,用铁的密度和铁球的体积求出其质量m,以此和实际质量m1比较,前者大于后者则为实心,若相等则为空心。据此,学生们列式为:
m=p铁v=7.9g/cm?×60 cm?=474g
由此答案比較,学生得出答案为空心。此外,在这一基础上,笔者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积”、“比较密度”等的方法进行了列式计算证明,极大地拓展了其解题的思路和思考问题的多样性认知经验,从而为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在做到将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的前提下,再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情况,作出适时地调整与优化,如此,才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出更为高效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彭维崇. 放飞学生的思维——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A]. .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
[2] 黄国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学理科园地,2019,15(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1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