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融入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潍坊市的5高职院校为数据采集点,分析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学习情况,并就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融入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的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商贸专业;专业教育
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没有文化的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校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为融入高职教育,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传承文化,是所有高职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潍坊市的5所高职院校为数据采集点,以收集到的1660份有效问卷的信息为数据来源,进行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高认知水平低92.08%的受访同学非常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的作用;同时有90.88%的受访同学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自身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包括自身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影响;96.13%的受访同学都非常赞同在当代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说明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问题上,高职财经商贸类的学生的认知是高度一致的。
然而,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认知程度却相对比较低下,只有9.41%的受访同学表示自己非常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达89.3%的受访同学对此内容仅仅是有一些了解,并不深入;仅仅对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文化故事三项内容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仅有50.92%的受访同学的家庭教育中有关于“家训或类似家训的格言警句”。
因此,高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高,但是认知水平较低,如何在高职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内容的深度了解、掌握及应用,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方式单一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来看,参观博物馆以66.3%的比例高居榜首,随后依次是传统文学、文艺等的宣传交流活动、商家围绕“传统节假日”的活动、“古诗词大会”类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竞赛活动等形式,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社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占比较低。受访的大学生中有53.56%的人认为传承效果一般,仅有38.26%的学生认为传承效果较好。
同时,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并未起到应有的文化传承作用,学校开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方式中,以举办传统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开设各类传统文化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各种媒介开展宣传教育等方式为主;在课程设置中主要以思政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设专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学校只占44.8%,而在专业课中涉及该内容的仅占26.23%;形式的单一和课程的固化,使得35.16%受访者认为学校虽然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活动,但效果一般。
3.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程度较低
①提升财经商贸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高职财经商贸类学生认为在职业素养的重要程度排名上,以责任意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奋学习、公正守礼位居前五,而这些素养,都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因此89.37%的受访高职学生认为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很有必要,并且有83.18%的受访者认为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并由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必要。
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
在高职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中,如《管理技巧》、《人力资源管理》、《消费心理学》等专业课程中均涉及到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有的任课老师认为这不属于“专业”的范畴,不重视两者的融合与促进,将该部分内容弱化,甚至舍弃,或者仅仅采用传统的经典诵读、课堂研讨、传统文化故事分享等老套固化的方式,未能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专业课程产生的深度影响。
③多途径多形式有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
从调查情况看,受访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验智慧内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内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等均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比例均在60%以上,同时受访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中要注意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采用文本、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传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大学生个性特点和需求的内容学习,注重地方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提升高职学生在专业课程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愿和成效。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1.重视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高职院校要充分学习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层面应该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制定、教案设计与课堂实施等方面为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融合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学校多为教师提供各类传统文化知识培训与讲座,丰富各种载体,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与素养,破解教师自身专业学科的限制,真正理解和把握“知识技能传授”与“文化价值引领”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弥补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了解不足的短板。同时,教师自身应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时代的多样化手段,如慕课、动画及音视频等多元化的形式加强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与储备。
3.利用“互联网+”手段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教育
文化传承教育要与时俱进,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面向10后的高职学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挥“互联网+”条件,丰富新颖形式,多渠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素养教育
结合时代特点,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与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点,以专业课程为背景、课程案例为载体,打造寓教于乐、师生互动的课堂交互模式,实现文化传承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
参考文献:
[1] 叶旋.从“技能本位”到“德技并修”——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专业教育的路径探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3):17-21.
[2] 周幸.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构建和创新[J].管理观察,2019(14):104-105.
基金项目:
潍坊市软科学项目2018RKX039《“互联网+”助推“文化名市”实现路径研究》;山东省教改项目2017292《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财经商贸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管理学基础与技巧〉课程为例》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潍坊市产品质量检验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