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高校学生对曲艺认知状况的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曲艺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百戏之根;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曲艺在传承优秀文化、讲述家国故事、规范道德行为、赞颂社会正义、弘扬审美风范、激励青年奋斗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传媒的普及和外来时尚文化的冲击,曲艺文化面临传承困难、观众缺失的尴尬局面。论文主要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对曲艺文化的认知现状进行简析,并提出让曲艺文化回流青年学生生命大河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 曲艺文化 青年学生 文化自信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曲艺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传媒的普及和外来时尚文化的冲击,曲藝文化面临传承困难、观众缺失的尴尬局面。青年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接收快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人群,但因多种原因却成为曲艺文化传播最易被忽视的对象之一。本文主要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对曲艺文化的认知现状进行简析,并提出让曲艺文化回流青年学生生命大河的可行性策略。
  1高校曲艺传播状况
  曲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曲艺文化所体现的理论水平、文化底蕴,不仅能提高青年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提高审美能力,还能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积极意义。但因为曲艺文化的地域限制、校园文化的狭隘发展、专业团队的偏向传播、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等原因,导致曲艺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承、传播远远低于其他人群。笔者针对浙江省20所高校开展了“关于高校学生对曲艺认知状况”的专项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3758份。根据对有效问卷的分析研究、部分高校曲艺社团的实地考察,从青年学生自身的接受心理出发、把握曲艺文化的特质,为曲艺文化能更好在青年学生中传播提出更具科学性、策略性、可行性的参考建议。
  2曲艺在高校青年传播过程中的顽疾
  2.1校园文化建设思维狭隘
  校园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形态、多层面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折射和反映,对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过于强调发展娱乐文化、专业文化,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青年学生的课余生活,表现出过分注重品牌培育、内容创新、成绩获得的功利目的。而真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却相当薄弱,曲艺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更是被边缘化,少有做细、做实、做深、做久。笔者针对浙江省20所高校开展了“关于高校学生对曲艺认知状况”的专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极少或没组织过曲艺活动的高校占到了70.71%;有70.32%被调查者认为曲艺在高校中不受重点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不大或与高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差异较大。
  2.2当代社会,曲艺传播时往往忽略高校青年
  作为中国最具民族民间色彩的表演艺术,在中国整个的文艺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因其具有较浓厚的地域属性和民间特征,演出往往集中于农村、集镇、社区或当地的中小学,曲艺竞技也都安排在剧院,青年群体往往被忽略。但在抽样调查中发现,如果校内有组织相关“曲艺”活动,愿意参加的学生占到1/3,说明仍然有一定比重的青年学生有兴趣感知曲艺文化、参与曲艺活动。如2012年11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师生同台演绎绍兴莲花落《真假孝子》,一改以往单人说唱的传统套路,以现场伴奏、演员说唱配舞台哑剧表演,并把现代化的舞美、灯光、音乐、字幕机等元素融入传统曲艺的表演形式中,让在场近600名观众见识了醇厚民间文化的魅力。宛如流水的曲调、诙谐动情的说唱、令人捧腹的表演,妙趣横生的情节,使人耳目一新。短短70分钟的演出,掌声、笑声达80余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活动,青年学生相比于普通民众、中小学生,更具备学习时间、知识储备和欣赏能力,也有利于检验曲艺演员功力、作品质量和曲艺文化的传承、传播。
  2.3青年学生少有机会领略“正宗”的曲艺风采
  青年学生接触曲艺表演的机会,绝大部分来自本校的语言类表演为主的、非专业的学生社团、协会的活动,少有机会领略“正宗”的曲艺风采。由于学生团体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曲艺的专业认知非常有限,表演的许多所谓的曲艺节目,实际上都是“戏剧小品”,而与曲艺本身无干;于曲艺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而言,不仅谈不上有什么意义,更是对继承真正曲艺文化产生误解与误导。笔者通过调查显示:92.07%的表演节目来源于网络模仿,由此暴露出的内容过于社会、表演完全模仿、品味出现“三俗”等问题屡见不鲜,这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毫无裨益。
  3青年学生能成为曲艺传承的潜在生力军
  3.1呼吁曲艺课程成为高校公共选修课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办学的重要功能,对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有着独特的优势。曲艺课程成为高校公共选修课,加大曲艺理论知识的普及力度,系统讲授曲艺作品的赏析方法,既是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和艺术教育功能、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而且,高校青年相比于中小学,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强,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感知、学习曲艺文化,从不同地方语言、生活习惯、风土人情里更好的了解社会和国情,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滋养高尚的品德情怀。因此,在高校开设曲艺公选选修课程有利于弥补师徒传承制这种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的艺术教育模式的不足,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远意义。
  3.2组织曲艺名家名作进高校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播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反映中国审美追求。应鼓励曲艺名家名作进校园演出、任教,鼓励曲艺表演者、理论工作者和高校艺术教师联合出版教材,加强推出精品课程和专业教材建设。曲艺以它独有的、轻松的、容易被大家接受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不仅可以增强名家名作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还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艺术家、好作品,提升青年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地域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高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翠姐姐回娘家》、《新乡长上任》、《合浦还珠》等歌颂清官廉吏、仁人志士、孝德榜样的经典剧目,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效果是第一课堂所不能替代的。
  3.3举办青年学生曲艺表演专项竞技
  曲艺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是最具有交流性、知识性、娱乐性的传统文化艺术。搭建多样的青年学生曲艺表演专项竞技,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感,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满足了传统曲艺的授课形式,拓展局限的曲艺传授对象,令曲艺艺术之花能常开不败。2016年12月,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青团杭州市委主办了首届在杭高校大学生曲艺展演,共计收到来自在杭19所高校学生会、艺术团、戏剧社等单位的39参赛作品,呈现了“作品多、苗子多、题材多、形式多、创新多”等特点,通过艺术竞技,创作表演贴近师生实际、突出思想内涵的优秀文艺作品的同时,讲好身边好故事,与时代同向同行,为高校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工作提供有效路径。
  3.4加大高校曲艺社团的扶持力度
  根据笔者抽样调查发现,近三分之二的高校活跃着一批热爱曲艺表演的学生团体,他们热情极高、氛围较好,愿意为曲艺文化的传播、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但由于绝大部分高校没有相关专业设置、没有相对专业师资,这些学生组织在经费、师资、专项培训和平台搭建上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加大高校曲艺社团的扶持力度是非常必要的。如加大对高校曲艺社团的经费支持、师资引荐、专业辅导和发展规划,使得学生形成曲艺的专业思维,掌握曲艺艺术规律,培养学生在表演、创作、理论研究、编导策划、管理等方面综合能力;邀请曲艺界专家、传承人选拔青年骨干组成教学团队,创造条件进行一对一的精细化培养,有利于书写和记录伟大实践,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 潘海平,张乐,彭红.文化育人,文化兴邦[J].新华每日电讯,2001.
  [2] 鑫鑫,邱思文.传统曲艺融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策略探析——以沈阳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5.
  [3] 吴华.高校曲艺教育峰会关注曲艺学科建设[J].中国艺术报,2016.
  [4] 周小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曲艺式教学方法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
  [5] 康尔.中国曲艺与通识教育[J].中国艺术报,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6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