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前置性作业是当前教育领域比较受师生欢迎的一种作业方式,是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前置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作业,为新知学习作预备、作铺垫、作指引,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学生
  【中圖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2B-0083-02
  新课程标准倡导“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他们主动地探索新知,而教师则处于“帮学”地位,以教师的“无为”成就学生的“有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而前置性作业,是新课改理念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旨在让学生先做后学,对新知形成初步的感受和浅层的理解,对新知的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的作业形式,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在课前对要学的新知一无所知,听课时抓不住重点,学习缺乏针对性,致使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简单、低效的做法,立足多元化的角度,为学生设计多样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带着思考和疑惑走进课堂,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一、设计调查性作业,做好学习准备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但教师应该“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课本中的很多数学知识,距离生活比较遥远,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如果学生的学习资源来自学生的身边,就会无形地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可以从调查入手,以调查获得的数据为突破口,将其作为鲜活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实现高效学习。
  在教学“复式统计表”之前,教师考虑到让学生体验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相比的优势,是教学的难点,于是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前置性作业:班中有这样的几个课外兴趣小组:二胡、葫芦丝、竖笛和古筝。教师让学生在课下分别调查每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然后算出每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并分别制作成单式统计表。这样的前置性作业,因为需要调查的内容就在学生的身边,学生很乐意完成。在学习新知中,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调查的内容,并让学生对照单式统计表回答:哪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最多?哪个兴趣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哪个兴趣小组的女生人数最多?学生们脱口而出,声音响亮。当教师问及4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是多少时,学生们迟疑了很长时间才回答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自然地进入了对新知的探索。
  上述案例,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为学生巧妙地设计了调查类前置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发挥主动性,为新知学习积累了素材,做好了准备。
  二、设计操作性作业,有效感受新知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数学知识的深奥、复杂,令很多小学生“望而生畏”,无法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操作性的活动,将复杂、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形象、直观的事物,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性认知,有效地开辟学习的新路径,使动手操作能成为发展学生学力的“内援支撑”。
  在教学“容积”前,为了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操作类前置性作业:回去测量家中长方体木箱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它的体积。然后从木箱的里面进行测量,测量出里面的长、宽、高,然后算出长、宽、高的积,再与算出的体积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需要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学生自然会想到应从木箱的外面量,这样的操作难度不大,学生很容易完成。教师让学生从里面测量,算出长、宽、高的积后,与体积进行比较,会发现从里面量要比从外面量的结果小一些,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做会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为课堂中内化“容积”的概念降低了难度。
  上述案例,教师面对抽象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了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融入到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中。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为课堂中构建知识体系铺路搭桥。
  三、设计生活性作业,体验数学价值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与生活有着广泛的链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是重要目标,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应注重为学生搭建生活的平台,让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后续学习数学和研究数学积淀生活经验。
  在教学“时、分、秒”前,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用时、分、秒的地方。如,倒计时会用到秒,短跑比赛一般用秒来计时,十字路口红绿灯交替出现的时间等,都要用到秒,让学生初步感知用秒计量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再如,成年人每分钟的心跳是七八十次,一路公交车每隔10分钟发一辆车,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等,学生可以感受出用分计量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学生们也找了一些生活中用到“时”计时的地方,如一天有24小时、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睡眠时间应有10小时等。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可以在生活中寻觅数学,体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上述案例,教师针对难以掌握的概念,为学生巧妙地设计了生活性前置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积极地探索数学知识。
  四、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应用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灵动思维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充满实践性的前置性作业,将要学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诱发学生完成的兴趣,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状态探索新知,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更好地诱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在教学“树叶中的比”之前,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具有实践性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到附近的生态园或者植物园,收集不同的树叶。学生们发现,树叶有大有小,有长长的、尖尖的、圆圆的……不同的树叶,形状一般不同,长短也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是同一种树叶,尽管有大小之分,但它们的形状却有着相似之处。学生们采集了感兴趣的树叶,然后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们自然会心生疑问:为什么同一种树叶有大小之分,而形状却相似呢?这样的问题,自然会引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去探究树叶中的学问。
  上述案例,教师没有将学生禁锢于课堂之中,而是将学生引向课外,投入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培养他们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总之,前置性作业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助于提升学生认知的起点,提升数学学习的功效。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具有指向性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数学思考,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中想说、敢说、乐说,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洁.基于生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前置性作业布置[J].新课程,2017,(12).
  [2]汪丽萍.多元化教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
  [3]陶月芬.因课而异  因人而异——例谈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16,(25).
  [4]唐玉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个性化课外作业的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3).
  [5]李祥天.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J].教育革新,2018,(7).
  [6]陶志花.浅谈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J].教育革新,2005,(3).
  [7]徐继瑾,许万明.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八种类型[J].教学与管理,2003,(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