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其效果取决于实施前提以及途径。坚持传统认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认识德育是面向学生个体的,德育与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培育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德育渗透的理解前提。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数学活动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建构中接受德育的熏陶,是有效的实施途径。德育渗透需要关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2B-0016-03
核心素养强调培育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通常情况下,关键能力会被理解为学科知识的建构及其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与学科特征高度相关;而必备品格指向学生的思想品德,强调思想品德被学生接受之后,形成的影响学生言行的品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有一个最有生命力的研究话题,这就是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研究话题会有相应的研究结果。那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又应当是怎样的呢?对此,笔者进行了探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坚持传统认识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小学教学中已经是一个普遍共识。德育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从这个角度讲,德育有其需要坚持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认知。
(一)德育指向中华的文化传承
德育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文化的形式存在的,文化影响着社会群体或者个体的言与行,德育恰恰也是引导人的言与行的,因此说德育指向文化传承非常恰切。
数学学科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故事或者数学史,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进而形成德育认识。无论是教年、月、日,还是教元、角、分,都可以从社会发展对纪年的需要,从经济发展对货币交换的需要角度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当学生感觉到中国文化的丰厚时,往往就能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这种认同是德育形成的基础,包括爱国的情感可以更为顺利地生成。
(二)德育指向学生的个体修养
德育本质上是指向学生的个体修养的,当我们在核心素养中强调要培育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關键能力时,实际上品格与德育也就具有了高度重叠的地方。既然是面向学生个体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那德育的个体指向就非常明显。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不是面向全体的空泛概念,而是面向学生个体的有效渗透。介绍中国农历的纪年方式,然后让学生个体去复述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其他同学倾听,就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渗透方式。
(三)德育指向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品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将学生的品德形成与数学学习过程整合起来,最好要做到润物无声。也就是说,德育不要成为口头的说教,而要成为言语或者言行的渗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品德的熏陶,是德育渗透的最高境界。所以,当我们强调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时,要非常注重德育与数学学习过程的有效融合。
二、在数学教学方式选择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实是要高度重视教学方式的选择的。在好的教学方式运用过程中,德育渗透才有可能。有研究者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关注实验(活动)的数学价值,也要突出实验的育人功能,在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同时,促进其“必备品格”的形成。具体而言,应做到:引导发现,让辩证唯物的观念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萌芽;关注数据,让务实求真的思想在数学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初绽;强调过程,让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养成。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选择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渗透时,教师的努力空间实际上是比较大的,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清晰的认知。而要达成这个目标,除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呈现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事物,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自己去制作轴对称图形。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即教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笔者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就是将北京天安门的图片通过电脑处理,留下一些轮廓线,然后遮挡其中的一半(即留下主要的线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留下的一半图形上重点标出若干个点,以便学生更好地作出对称图),附上方格背影。
其后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天安门的另一半。这样的教学要求,并没有因为图形的相对复杂而提高。相反,笔者在教学的时候,首先提供的是一幅色彩鲜艳的天安门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其是对称的。然后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画出天安门。
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必然要关注天安门的一些细节,然后寻找它的对称点。很显然,在这样的过程中,轴对称的知识是可以得到深化的,轴对称的特点是可以把握的,而学生认识天安门的过程,实际上又是一个关注祖国传统建筑细节的过程,斗拱、飞檐、圆柱、拱门……都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一个凝聚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乃至于更多文化的营养,就可以在这样一个数学活动中,流入学生的血脉。由此,学生对祖国建筑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认同,也就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而之所以达到这个效果,与在此教学环节中选择数学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这一教学方式的选择,使学生有了体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而在这个时空中,加工的对象是祖国的传统文化,德育认知的形成几乎就是必然的。
三、数学教学中面向小学生认知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任何教育教学,都必须关注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有效地渗透德育,教师也需要注意提醒自己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抓好德育。
大量的事实表明,今天的小学生对于空洞的说教已经毫无兴趣,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需要的是“渗透”——渗而透之,德育自然也就有了效果。而渗透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对学生认知特点的把握。比如,当学生对某个数学概念感兴趣时,也从自身的知识系统中提取出与德育相关的内容,这就能起到较好的渗透效果;又比如说,当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素材与德育相关时,教师也应当尽量选择可以进行德育滲透的素材,对问题进行编制。这样,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德育的熏陶。比如说,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既彰显着古人的命题智慧,也彰显着今人的解题智慧,在古今联系当中,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这条线索,串起学生对中国数学文化的认识,进而可以为德育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需要数学教师研究德育与数学的衔接点,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此才能起到“渗透”的教育效果。应当说,这样的德育思路,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王晖, 徐立秋. 中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27).
[2]张相东. 小学数学课的德育渗透策略及方法[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30).
[3]李新.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与策略[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7,(1).
[4]孟宪翠.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 基础教育论坛, 2017,(4).
[5]张玉霞.关于“1+1”双主共进式家校德育合作的策略[J].教育革新,2017,(12).
[6]师琦.拓宽德育工作渠道,让学生在行动中成长[J].新课程(下),2014,(8).
[7]路雪霞.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关于小学德育有效模式的解析[J].新课程(小学),2018,(12).
[8]吴婉玲.浅析加强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8,(12).
[9]蒋慧.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应用[J].新课程(上),2018,(12).
[10]陈金叶.尊崇学生天性,开展快乐德育——小学德育游戏的开发与应用探微[J].教书育人,201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