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与基层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智能化建设初具规模,智慧农业气象平台的效益越来越显著。气象局围绕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需求,逐步探索出信息技术与智慧气象融合的服务体系,深入农业产销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惠农气象”平台涉及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预报、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通过精准定位和监测,实现作物育种、耕种、喷药、收割等关键环节的无污染农业生产目标。
关键词:生态环境;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智慧性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630069
引言
农业气象服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要落实新时代生态、和谐的农业生产与生态平衡制度,就要借助自动化气象观测仪、感应器来构建智慧化、立体化的作物监测网点,对土壤条件、种植环境进行实施管控,确保农业生产与生态系统的平衡,带动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1 基层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简析
农业自动化气象监测站具备气象监测和病虫害预警等多项功能,通过智慧农业云凭条,对病虫害防治、作物生产、产业营销等多个项目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能够对地面生态环境和多种气象要素,如风向、温度、湿度、气压、降雨量等进行实时自动化采集,并且准确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和信息的存储、传输、打印服务,提高了气象观测点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工作量。智慧气象服务支持多种网络通讯功能,借助终端接口和微机有线相连进行数据通讯,稳定性较高,且监测精度高,不需要人工值守,抗外界干扰因素的能力较强,软件功能丰富,对促进科技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决策气象服务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规模种植区都遭受了强冷空气袭击、春季干旱、汛期强降水、雷雨大风等自然灾害气象。面对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气象局认真履行了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应急联动等职责,及时为基层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决策气象服务,并提出科学建议,及时把极端气象灾害引发的人生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2 服务满意率提升
借助智慧气象平台,聚焦社会热点,及时向大众公布天气预报,增加服务频次。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电视、显示屏、气象发布网站、电子邮箱等多种报道形式传播气象预警信息,为农业生产生活趋利避害提供服务建议,从而提高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
1.3 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智慧气象预警平台真正实现了实时、全面、精准的为农服务目标。全程紧扣农事的关键环节,按照“一年四季不放松,一个过程不放过”的服务理念,全力做好农作物安全生产气象保障服务工作。针对主要粮食作物耕、种、管、收等主要节点,为做细做优气象服务工作及时发布农用天气预报和病虫害常发期预警,通过服务平台对所有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加密发送气象信息,滚动更新多种预防措施,确保气象信息和预防措施能够及时发送到基层群众手中,指导农户做好应急工作。同时还加强了和农业部门的协作,开展农田调查,及时部署农事活动。
面对基层农事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气象预报服务也要加快创新,从互联网优势出发,关注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对农业气象服务的影响。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应该做到把群众需求作为目标引领,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种服务计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尽快完善顶层设计,扎实推动智慧气象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前进。
在基层服务中,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变化,清楚地了解当地的农作物生产现状及主要问题,化繁为简,做好全局性规划。最关键的是把握好农事关键期,特别是做好灾害天气频发期的应急工作。由于农业生产与地方气候的特征关联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而农业气象又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知道农事生产的方法也有差异。例如我国黄淮平原在夏季初期易发干热风,南方春季阴雨低温,沿海地区容易受台风的影响,东北地区容易发生霜冻灾害,即便是经纬度相同的区域出现的气象灾害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气象预报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象人员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了解程度。要做好基层气象服务,不仅要准确分析,提供充足的依据,还要避免主观臆断,使其流于形式,因循守旧地沿用传统服务方法。在气象预报服务中,有必要认识到生态环境对气象监测的影响,主动开展基层调研,搜集相关资料,科学处理信息,以统计和实验的方法让气象服务成为群众的主要依赖。
2 生态环境与基层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的关系
基层智慧气象服务的过程,是指导农事生产活动的过程,也是优化生态环境的过程。要落实气象探测,才能为气象决策服务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自然环境对气象探测工作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致使环境探测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直接对基层智慧气象农业服务的信息分析和决策方案带来了极大地不便。由此可知,生态环境保护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重要性,从根源上来看,对气象探测环境带来主要破坏的因素来自于化学药物污染、气象灾害等。
新时代农业气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切实改变服务产品与农事活动供给不足的现状,综合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立足关键节点解决技术难题,这样才能在不同区域、不同的气象环境下解决农业生产不平衡的问题,着力促进智慧农业的发展,确保国家粮食的安全,强化防灾减灾力度,实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农业气象服务是由国家各级气象部门提供的系列业务,服务对象主要是气象决策部门、农业部门和零散农户。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环境对气候监测的影响,对农用天氣预报、灾害预警服务也开展了针对性改进。
2.1 气象观测与实验技术人员通过田间观测和实验,采用自动或人工措施实时观察作物生长的具体情况、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从而让农业气象服务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 2.2 产业情报服务在详细分析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后,结合历史气象数据,判断未来气象走势,并制定合理化的因谷底策略,为农户提供指导服务。气象情报服务有助于群众及时掌握气象变化,并借助反馈结果控制化学药物的使用,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例如土壤墒情监测可以让农民了解不同作物的最佳灌溉期。 2.3 气象预报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气候分析和统计的方法来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切实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不管是气象预报还是生态环境保护,都要立足农业生产实际,从而提高准确性。
3 如何加强基层农业气象服务
3.1 提高责任意识
气象服务人员应该认识到,智慧气象平台承担着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预警服务和农事指导的责任,必须始终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三农”问题展开调研和服务工作,为农户提供丰富、准确的气象信息。要落实公共气象服务制度,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农业气象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服务意识,把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性作为主要目标,严格遵守公共气象服务的公益性原则,以服务为宗旨,在基层气象服务站点配备专业化人员,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合作和基层政府的联系,建立定点、定期的农户走访制度,拓宽获取作物生产信息的渠道,掌握地方最新产业的发展动态,细致分析市场需求,综合作物栽植区域的气温、气压、湿度等相关要素,制定季度、年度的工作计划,执行任务,确保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具备持续性、规范化。
3.2 深入基层调研
生态环境是影响智慧气象服务探测的主要因素,要分析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破除不良因素对探测过程产生干扰。深入基层群众了解实际生产难题和不同群众的需求,确保服务产品的针对性,成为联系农民和部门的重要纽带。开展调研工作是明确工作目标,强化科技指导的必要措施,也是新时代提高智慧气象服务有效性的根本途径。气象人员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准确分析当地产业创新的可行性,改变以往田间监测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大力研究自然环境的变化,发展设施农业、科技农业。在各个站点逐步建立起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基地,开展自动观测业务,完善设施农业建设,对蔬菜、瓜果的适宜种植期展开全面研究,模拟生态作物在不同生态环境和气象条件下的过程,提高作物的抗性,有效抵抗寒潮、大风、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的破坏。提前对作物生产的起止时间和影响程度进行精细化预报,制定短期、长期气象预测计划,科学安排农事活动,建立现代化农业技术选骨干体系,夯实基层农业气象服务。
4 结论
随着各地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优化基层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提供了条件。基于全面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角度,综合推动智慧气象农业服务的发展。为了提高智慧气象服务实效,需要从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进行考虑,大力引进自动化气象观测技术和物联网分析技术,为农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气象预报产品,贴身打造服务系统,让农户能够及时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性。
参考文献
[1] 李宏伟.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气象因子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2016(24):7.
[2] 赤杰,张华,常文庆. 浅谈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服务[J]. 现代农业,2016(09):63-64.
[3] 何翠榮.“互联网+”下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研究[J]. 江西农业,2018(18):51-52.
作者简介:
李天宇(1990-),男,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生态与农业气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