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无公害种植管理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农作物栽培的主要方向。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可以看出,相较于传统以化肥促作物生长的栽培模式,无公害栽培更具销售优势,种植户所能获取的经济效益也更高。然而我国实行无公害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时间并不长,在各项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630060
  引言
  无公害栽培技术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市场发展的根本需求,遵循了系统化、标准化、技术化的原则,在绿色科学、无污染的理念引导下对农作物进行全方位的栽培,有效解决了化肥农药污染造成的健康隐患,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与破除“三农”问题有着直接联系。
  1 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发展现状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就是在培养、种植、管理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控制化学药物的使用,通过使用无副作用的物质来替代化肥、农药等物质。众所周知,为了让农作物产量达到预期目标,在栽培时往往会添加必要的有机肥和底肥,以促進作物健康持续成长。在使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时,就要根据作物的生长规律和营养需求来调节肥料的使用量。而农药则要借助种植经验选择针对性较强、污染较小的类型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还是应当以生物防治为主,虽然其反应时间长,但效果显著,能有效避免副作用的扩散;土地质量管理也是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使用的基础,也是作物种植的第1步。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健康和产量,就要切实维护好土壤质量,规避已经被严重污染的化工区域或难以彻底消除有毒物质的土地。
  当前,无公害栽培和管理技术已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很多科研者纷纷投入到新型技术的研发中,推出了大量的创新技术产品,对推动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具有一定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农药残留量过高、产量不达标等问题。农作物栽培具有时效性,技术使用效果的检测指标便是产量、质量和药物残留量。在种植作物时,种植人员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会盲目使用化学药剂,作物在生长发育阶段无法及时将有毒物质通过代谢作用排除出去,最终会进入到人体中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除了上述内在栽培管理因素的影响,还有外界的影响。如在深入贯彻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上,新技术应用试点的周边分布着大量的工厂,工厂没有对所排放的废水废物开展及时的处理,加之生活垃圾的乱堆乱放,不断污染着试点区域和种植环境,给产品质量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增加了作物产品中的有毒物质。种种因素都制约着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实施,因此,要发挥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科学性作用,就要继续开发并研究更深层次的栽培管理模式。
  2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有效措施
  2.1 土地管理
  土壤的营养含量和质量好坏与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品品质息息相关。基于改善土壤条件,可进一步提高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种植户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对地方GDP的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改善土壤种植环境的技术措施较多,主要有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如农药、肥料等,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壤自然环境的作用。此外,可联系周边化工厂以合理的途径处理好废水废物,避免给种植区域带来二次污染。在使用无公害栽培技术时,要系统化地对土壤进行测试,采用安全的措施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的健康成长。新栽培种植技术的管理方案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达到经济效益目标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灌溉、合理施肥、高效控病虫害的方式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公害作物栽培。另外,作物种植具有阶段性,长期的土壤物质转换导致土层内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如果不加以整地处理可能会导致产量的降低。因此,为了达到无公害栽培的终极目标,应合理改正土壤的耕层结构,为不同的农作物打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土地平整工作包括碎石、杂物的处理,合理选择土壤翻整的深度,确保出苗的一致性,有效提升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效率。
  2.2 水肥管理
  要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就要立足于作物生长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如水分和肥料,这些是作物发育的必然物质,无公害栽培技术更是看重对水分和肥料的控制。随着工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废水废物的排放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在节水灌溉之前,一定要对水资源进行严格检测和把控,对于有害物质超标的水源应当禁用,尽量改善水源污染;在施肥方面,应遵循适量的原则,按照作物的生长规律科学选择施肥品种,提高有机肥的使用量,避免因过量使用肥料给土壤带来副作用。
  2.3 农药管理
  农药的使用虽然对病虫害控制起着较为显著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副作用。病虫害是作物栽培不可避免的一种自然侵害,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除了减少农药的使用,还可以利用生物防治的方式,提前预防病虫害,进而保证农作物的安全性。
  2.4 选择品种
  负责研发无公害栽培技术的人员,应认真做好技术使用的宣传工作,尽量向种植户讲明技术的使用原理和特点,根据不同阶段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种植土壤的特质选择优势作物品种。如抗性高、抗旱能力、抗冻能力强的作物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和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2.5 田间管理
  在进行无公害栽培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控制好每一个环节都对最终种植效果产生着影响。一旦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后期也难以通过补救来挽回损失。因此,在作物种植时,技术人员应秉持耐心细致的原则,对田间进行科学管理。特别是作物出苗后,应着重做好查苗和补苗工作,摘除发育不良、抗性弱的幼苗,确保田间秧苗的完整度,从而为后期管理夯实基础。田间管理也包括病虫害控制,除了上述在前期工作中控制病虫害的侵害,在田间管理的不同时期也要做好防护措施,科学用药,统一防治。积极采用多项防治技术进行管理,提高病虫害治理工作的综合性和有效性。在田间作物收割后,应当保证田间的整洁无杂物,以供下次作物栽培的使用。对于患病植株可作为有机肥施加,提高土壤有机物质的含量。   2.6 中耕松土
  大部分农作物都为根系发育,中耕松土的目的便是提高土壤的疏松度,促進作物的生成代谢作用。中耕松土的措施主要有土层中耕和地表中耕。前者采用施肥、灌溉等方式来制成一个新的土层。后者为人工作业,如使用粗铁丝,在地表进行纵横来回耙,制作成草肥,提高地表的疏松度,对于种植区域较大的可采用梳草机进行疏松。
  2.7 转换主体开发模式
  要想进一步使栽培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接轨,就应尽快改进传统的种植方式,优化技术管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完善顶层设计,合理进行项目规划、产业可行性研究,逐渐使作物栽培模式发生良性转型,使其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无公害栽培技术,应健全宣传体制,扩大推广范围,建立多个地点基地,健全扶持政策,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农作物产品。
  3 无公害栽培技术的使用原则
  从作物的施种、施肥、培育、生长和成熟是一个全过程控制,无公害栽培技术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把控,依据规章制度执行。高科技技术对种植环境的依赖性较大,只有尽量减轻外界因素的干扰,才能栽培出环保健康的产品。不同的作物产品都有不同的种植标准,一般情况下,产品品质和质量受“三废”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从事标准化生产的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和系统化的原则,发展多样化的作物品种,适当开发新兴产业。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做出整体规划。产品的选择应由市场决定,只有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才能掌握种植核心。面对现阶段新技术推广效果不佳的问题,应从全局出发,认真做好技术试点公开活动,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技术宣传,让广大种植户认识到无公害栽培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并借助群众效应来拓宽技术使用面。
  4 结论
  为了促进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进一步扩大我国作为农作物产品主要输出国的国际地位,应主动积极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做好技术管理措施,完善准备工作,加强对田间的有机物质管理,规范种植行为,确保生产出健康、鲜美的农产品,提高市场的供应量。
  参考文献
  [1] 杨春.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8(09):108-109.
  [2] 张仁杰.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05):178-179.
  [3] 张杰.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J].河南农业,2018(17):29.
  [4] 张淑芹.浅析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01):112-113
  作者简介:
  白昌荣(1974-),男,在职研究生,农艺师,研究方向:冬枣栽培管理和蚯蚓及有机肥、土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