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幽默反讽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简·奥斯丁作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在1813年创作的《傲慢与偏见》中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通过反讽手法的灵活运用,描述了各式人物的对话和内心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同时展现了女性对婚姻的态度,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幽默反讽;运用
  0 前言
  简·奥斯丁比较善于利用反讽手法,她的小说中充分利用人物对话和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了反讽艺术。在以往的关于简·奥斯丁的研究中,人们更多地从思想和文学方面来进行,关于语言行为艺术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从语言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的反讽应用进行分析。利用反讽艺术可以有效强化语言表达效果,使读者产生心理共鸣。常见的反讽方式主要有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结构反讽三种形式。
  1 幽默反讽概述
  从概念上来看,反讽主要指说反话,也就是正话反说或者反话正说,这种表达方式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描述丑恶或者虚假的现象时采用“赞美”和“肯定”的语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说话者的鄙视和挖苦。在文学作品中,幽默反讽是常见的表现形式,幽默反讽的应用不是为了掩饰作者的真实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读者的兴趣,提升他们对语言的领悟,搭建作者和读者沟通的桥梁。幽默反讽的应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情景来合理应用。具体来说,幽默反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语言反讽。利用这种幽默反讽艺术时,表达者公开表达的意思和实际想表达的效果存在区别,主要体现在小说创作的语言层面,有助于渲染人物特点。言语反讽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说话者的态度和对事物的看法,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二是情景反讽。和言语反讽相比,情景反讽在表现效果上更注重整体效果。这种表达方式主要从主题立意、情节编撰和叙事结构等方面来进行,表达效果更具张力。情景反讽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这种表现方式给予了作者更大的表现空间。情景反讽通常没有直接表达者,只有被嘲讽的对象。这种反讽方式也被称为无意识反讽或者非故意反讽。三是结构反讽。这种反讽方式通过扩展叙述者或人物的话语,以文学作品的整体性为出发点,在结构特征上有两重意思,在整部作品中贯穿反讽的基调。
  2 《傲慢与偏见》中幽默反讽的运用
  2.1 言语反讽
  《傲慢与偏见》言语反讽是最常见的形式,这部小说中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在小说的开始部分,作者利用反讽式的对话来表达了男人们的思想:“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是一条公认的真理。”随即转换笔锋,对女人的想法进行描写,将女儿嫁给有钱的男人是班纳特太太的真实想法,她希望自己的5个女儿都嫁给有钱的男人。从言语表达上,读者可以对班纳特太太爱慕虚荣的个性有大致了解,同时为她之后的表现打下了基础。在参加舞会时,班纳特太太为了增加女儿的吸引力,对大女儿各种精心装扮。当大女儿和富家子弟密切交往时,班纳特太太各种浮想联翩。此外,在表达凯瑟琳夫人的蛮横无理时也采用了言语反讽的方式,表达了简·奥斯丁对这种人的强烈反感。
  2.2 情景反讽
  在这篇小说中,情景反讽的例子也随处可见,作者以女主人公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生活和家庭的种种观念,同时也反映了18世纪女性对爱情的追求,这和当时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矛盾。伊丽莎白第一次和达西见面时,两个人在思想上是格格不入的,随着傲慢与偏见的消除,最后两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整个情景设置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傲慢与偏见》以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随着日常交往和交流的加深,他們在思想上逐步达成共识,最终收获美好的结局。在小说情节的设置中,作者没有把两个人的见面场景安排得很美好,而是在达西的傲慢上花费大量时间,进而造成女主人公的种种偏见。随着达西对伊丽莎白了解程度的加深,发现自己对她的感情越来越深,然后向伊丽莎白求婚,当然遭到女主人公的严词拒绝。遭受拒绝的达西开始反思,并以写信的方式向伊丽莎白澄清误会,同时用实际行动帮助伊丽莎白的妹妹。在小说中,宾利小姐对达西也有爱慕之情,表面上她很欢迎伊丽莎白的来访,但是背地里多次阻挠男女主人公,也带来了误会,也很多场景中也表达了情景反讽。
  2.3 结构反讽表现主题
  结构反讽是从小说的整体结构入手,将反讽的基调贯穿作品始终。《傲慢与偏见》的主题是财产、地位与婚姻。奥斯丁就这样把世间的荒唐、矛盾、可笑都摆在读者面前,不作武断的结论,超越了一般道德层面上的是非判断,在小说最后给了读者一个响亮的“耳光”,使他们明白,那个一开始就被嘲笑的人在最后竟然被证实是最正确的人,表现了其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尽嘲讽,也正是这些嘲讽使其作品充满了戏剧色彩,变得妙趣横生。
  3 结语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通过对幽默反讽艺术的有效应用,在表达人物性格、作品主题上更加鲜明。在整篇小说中,作者对语言反讽、情景反讽和结构反讽进行充分利用,使得整部小说趣味性更强,在文学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作品流行200多年。
  参考文献:
  [1] Abrams M. H .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 周雯.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赏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J].语文建设,2014(11):27-28.
  [3] 苏福星.基于言语行为理论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J].语文建设,2016(3):29-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1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