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的《乱》赏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日本电影的巨匠黑泽明,其《罗生门》《七武士》《用心棒》等多部黑白电影都受到好评,而其少数的彩色电影——《乱》《梦》等也不能轻视。在本稿中,将对黑泽明晚年作品《乱》的名场面进行说明,并对其中的象征手法和人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黑泽明;乱;象征手法;人性
0 序言
日本电影的巨匠黑泽明,其《罗生门》《七武士》《用心棒》等多部黑白电影都受到好评,而其少数的彩色电影——《乱》《梦》等也不能轻视。黑泽明的电影《乱》以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为创作的本源,描写了一文字家大殿下与其三个儿子之争的故事。
1 《乱》中的名场面
電影开头,父亲站在三个儿子的面前说,只要兄弟们相处得好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然后又让大家看看三支箭是不会折断的,但三郎却一把将三支箭折断。本场景引用了毛利元就的故事,不同于原本故事中的三支箭不会折断,而是着眼于即使三支箭也会折断,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黑泽流的黑色幽默。
该片最值得观看的高潮是秀虎被儿子们攻入三之城,被困于熊熊燃烧的天守阁中的场面。守护秀虎的武士们接连被杀,女人也相继自杀,秀虎即使想要切腹,连一把刀也没有。在火焰迫近的情况下,秀虎神情呆滞地从火里走出来。外面有许多士兵包围着城楼,然而大家都不想去直接面对昔日的领主秀虎,不知不觉地空出了道路,秀虎从中间经过,飞奔到荒野,毫无目的地开始彷徨。
2 《乱》中的电影手法
《乱》是1985年日本电影史上制作费最多和规模最大的电影之一,其中服装颜色鲜艳,制作异常精致。剧中人物形象吸取了能剧的精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黑泽明本人的绘画作品非常出色,在其开始拍摄彩色电影之后,在《Dodes'ka-den》《乱》《梦》中巧妙地使用了颜色表现了他的想法和角色的个性。在《乱》这部电影中,太郎的颜色是黄色的,次郎的颜色是红色,三郎的颜色是蓝色。大殿下秀虎的颜色是金色的,但慢慢褪色,变成白色。而在电影的开头色彩鲜艳的绿色草原逐渐呈现灰色。秀虎所在的城堡颜色也从华丽的白城逐渐变黑,最终成了烧尽的废墟。一文字家的家纹上面是太阳,下面是月亮。太郎是太阳,次郎是月亮,而三郎是一个不圆满的圆。三郎一心只想着父亲,不惜惹怒秀虎,在迎接父亲时也想避开与哥哥的战争。从这一表现来看,他和想引退的老年秀虎一样,也是一个无法生活在这个乱世的人。
黑泽明的电影经常使用天气美学。《乱》中有七个天空的场景。最初的秀虎和儿子们、亲信藤卷和绫部狩猎时的场面是晴天。在秀虎在做梦之后宣布隐退时,就像是在提前预告一文字家的凶变一样,天空中有云在移动。三郎和丹后对秀虎直言不讳,最后被秀虎逐出家门,天空开始变阴,意味着秀虎开始其末路。秀虎被太郎和次郎赶出城堡,天上有很大的太阳,此时的太阳即象征着太郎。在这个烈日下,因为太郎的命令,农民都躲起来,无法获得粮食,便听信了生驹的话进入了三之城。在阴霾中,三之城的大门如同墓碑一样伫立。太郎和次郎进攻三之城时,有一幕是云遮住太阳,暗示着太郎的死亡。最后,秀虎睡在原野上,三郎等人叫醒他时,他看到云层散在的灰色的天空,叹息道:“这是个什么样的天空啊”。这意味着三兄弟之间的争斗结束,同时也象征着一文字家的终结和黑色时代的延续。
黑泽明的《乱》作为其晚年的作品,在音乐上也有其独特的美学。在电影中,武满彻多处借鉴日本能乐,以管弦乐队的基础,使用笛子尺八,鼓,鼓等传统乐器,营造出一片荒凉的景象,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舞台空间,以大量能乐性的音乐来表现出混乱和悲伤的感觉。伴随着太郎和次郎攻击三之城的地狱般的影像、代替刀和枪相碰撞的声音和人们的哭喊声的,只有音乐在静静流淌。这个寂静制造出了超越物理时间和空间的长时间残酷的心理体验,煽动毛骨悚然的紧张感,使悲哀的氛围仿佛要溢出屏幕。当丹后和狂阿弥把秀虎带到草屋与末的弟弟鹤丸相见时,鹤丸吹着笛子。那笛子的声音就像在责怪秀虎一样,越变越快,在那之中充满了家人被杀、城堡被烧毁、自己失去眼睛的愤怒和悲伤。秀虎最终也没能承受住其心中的怨恨,逃出小屋,冲到外边,完全疯了。电影的最后,鹤丸一人站在城上的镜头,音乐突然停止,给人一种战争的悲剧感。而且,黑泽明通过音乐来确保空间性,给观众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3 《乱》中的人性
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在影片中向观众展示了世间的喜悦、痛苦、欲望、毁灭等种种情况,并分析和解剖了人的灵魂。在《乱》中大殿下秀虎年轻时达成霸业,确立了最高地位。通过杀人、流血和战争得到的东西成为灾难的种子。最初的秀虎身着金色的衣服,女人也有很多,像狮子一样威风凛凛的样子,而随着被太郎和次郎被剥夺了权力,仆人背叛,三之城被攻破,他的脊梁越来越弯曲,衣服和皮肤也渐渐发白,最后变成了像幽灵一样的人。乱世中杀了许多人的他虽然傲慢,但他作为一个人,始终愧对末、鹤丸、丹后和三郎,无法忍受被罪恶折磨,于是狂奔而逃。太郎的妻子枫在憎恨中性格扭曲,她进入一之城后,唆使丈夫把敌人秀虎逼走。丈夫太郎死后,她勾引并拉拢丈夫的弟弟次郎,在次郎和黑金的关系中播下不和的种子。最后,她煽动次郎杀死三郎,发动诸侯的战争,使一文字家最终走向灭亡。她不择手段,活在无尽的仇恨之中,所以对末的头颅有无比的执念,只因其无法原谅逃离世间的痛苦和痛楚的人。
太郎和次郎把父亲赶出去,互相杀戮,生驹的背叛和枫的仇恨,他们受到惩罚也是理所当然的。在欲望的支配下,他们不分父子、兄弟、君臣、夫妻,你争我夺,结局只能是走向灭亡。黑泽明通过在《蜘蛛巢城》中鹫津这一典型的角色,暴露了自我、欲望、自我中心这一人类本能或者说是共同点。该片深刻描绘了人类的弱点、残酷和凶恶。这是日本人的民族性,也是世界上所以人类共通的属性。人类互相伤害,互相斗争,引发战争,都是由于这种人性的暴走,我们不得不对此进行深刻的反省。
但令这部电影成为更好的作品的是即使在乱世中也存在“善”。丹后和狂阿弥忠于秀虎,并照顾了因受刺激而疯掉的秀虎。虽然狂阿弥曾一度想要离开,但还是无法扔下可怜的秀虎,所以即使不停地发牢骚,他也一直待在秀虎身边。善良的末,她的家人虽然被秀虎杀害,但她已经忘记了过去怨恨,皈依佛门。她虽然原谅了秀虎,但却因枫的固执而被杀害。三郎是个正直的人,是一个为父亲着想的人。他为父亲砍树的场面可能是电影中最温馨的场面了。最后战斗胜利了,三郎带着恢复了理智的父亲,走在回家的路上被杀了。末和三郎的死就像在宣告着世间的无可理喻一样,使悲剧更进了一步。人类已经没有了任何希望,混乱将会一直持续。电影的最后,曾对姐姐不断重复“不想要一个人”的鹤丸孤身一人站在城墙上,佛像掉在了草丛里,就像是在对世间的悲伤诉说着在人类的争斗面前神佛的无力。人类的杀戮并不会在这里结束,一文字家也不过是世界的一个角落,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发生着。
4 结语
《乱》是黑泽明晚年的杰作,对人性的思考贯穿整部电影。黑泽明在电影中描写日本民族的现实和历史,揭示了人性和灵魂的冲突,探求人类自古以来无法回避的本质性问题:欲望、自私、憎恨和毁灭。在黑泽明的电影中,可以看到对人性、民族文化进行深刻反省的电影巨匠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 杜隽.黑泽明的《李尔王》——《乱》——谈黑泽明对《李尔王》的移植与改编[J].台州学院学报,2007(5).
[2] 王雅.黑泽明《乱》与莎士比亚《李尔王》[J]. 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9).
[3] 王立峰,张颖.黑泽明电影《乱》中的人性思考[J].电影文学,2013(2).
[4] 许恩茂.从黑泽明的生平看电影《乱》中的创作心理[J].新闻世界,2014(4).
[5] 曲猛.流淌的极静——黑泽明《乱》的视觉意象[J].作家,2015(14).
[6] 火惠娟.黑泽明导演风格阐述——电影《乱》为例[J].戏剧之家,2017(15).
[7] 郑绍楠,郭小丽.黑泽明电影《乱》的佛教视野和美学思想[J].电影新作,2017(2).
[8] 徐越北.黑泽明电影《乱》中的音乐空间塑造[J].北方音乐,2017(12).
作者简介:虞安隽,女,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