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书院制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学生社区在基层党组织工作建设中已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书院制为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使其党建工作呈现多元性、多样性、自治性的新特性。由此,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组织生活、创新宣传教育、完善考核评价、采用“导师导生”相结合等模式加强书院制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为祖国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书院制;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模式
  近年来,书院制已成为高校学生教育培养的一种新型模式,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大类专业基础+专业+X”的组合路径开展人才培养。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国外传统的“学院制”,打破了以班级为管理单位的学生管理制度,以学生公寓为载体,建立起以书院为单位的学习、生活、起居、交际社区。由此,随着书院制培养模式在高校的兴起,同时也给高校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变化,對于传统的依托于院系管理的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那么,如何在书院制的高校学生社区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模式,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社区教育和发展功能,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 书院制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新特性
  书院制的教育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高校学生社区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而党建工作在走入高校学生社区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以下三点新特性:
  1.1 多元性
  高校传统的基层党组织构建形式一般是将“支部建在班级上”“支部建在院系上”,由此,就造成了党支部的支部成员结构体现单一性,譬如:专业单一、年级单一等。而书院制下的高校社区党组织构建形式是将“支部建在楼栋上”,因此,党支部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班级、年级,就呈现了其“多元性”的特点。书院制打破了专业、年级等束缚,学生社区中有楼栋党支部和楼层党小组,这样的成员构成既有横向的同宿舍同年级专业、又有纵向的不同层次不同院系的混搭,有利于激发支部活力,提高学生党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热情。
  书院制的学生社区模式则非常有利于不同背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党员学生之间相互研习,为他们搭建了互补的平台,为党员学生从“多元性”找到“统一性”提供了可能。也释放了学生的自主性,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活力。
  当然,党组织成员构成的“多元性”对于党员管理来说也会构成挑战,如何建立适用于各学科学生党员的考评体系?如何调动占比多数的高年级党员的积极性?如何建立对占比少数的低年级党员指导帮扶?如何充分利用多元性的优势?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1.2 多样性
  高校传统的学生党员教育一般是以院系或班级党组织为单位,通过集中学习、上党课、开会、集体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单向式”输出型党员教育。而书院制下的高校学生社区党员教育形式则非常多样化,通常可以结合书院制“第二课堂”通识教育的特点,例如,开展楼栋党员沙龙、党员文艺汇演、讲党员小故事、竞选社区“公益”党员、党员宿舍评比等教育学习活动。开展党员学习教育的场所也可以是楼栋大厅、楼层活动室、学生社区广场、学生社区网络会议室等,这些多样化的场地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也提供了载体。
  当然,书院制下的高校社区党建工作不止是在党员教育活动方面,还体现在党员培养方面。学生党员的成长过程一般由较为固定的联系人、所在党组织其他成员、教师等人员进行考察培养,但是,在书院制下的高校学生社区,对学生党员的考察培养就更加多重化和贴近化。例如,可以是与学生党员本人起居生活在一栋楼的高年级正式党员与之成为联系人、并对其在宿舍平时生活的表现情况进行考评和建议,可以是学生社区楼栋辅导员对多个学生党员进行深入宿舍的心理、学业指导,也可以是由各个楼栋党支部一起联合举行较大型的学习培训活动等。由此,书院制下的学生社区党员教育形式就呈现出“多向式”互渗型的特征,充分发挥了书院制学生社区的教育功能,体现出了“多样性”的新特点。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具有“多样性”的教育活动不但能够深入人心,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党员的创新力和感染力,塑造出人格健全、情操高尚的学生党员,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1.3 自治性
  书院制下的高校学生社区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大为不同,书院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书院制下的学生社区一般会形成“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实现“四自”,即“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1]学生楼栋辅导员则协同“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开展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和培养。这样的模式体现出书院制下的学生社区具有“自治性”的新特点。其一,由于“支部建在楼栋上”,而学生的起居生活离不开宿舍楼栋区域,所以楼栋学生党支部可以自发地将相同楼栋的学生党员组织起来开展各种学习活动,非常便捷而有效;其二,“支部建在楼栋上”能够让群众更加贴近地监督学生党员,而学生党员和其他非党员朝夕相处,有利于他们增强自律性、提高自我要求、加强党性修养;其三,社区中的学生党员能够通过灵活多样的书院制管理模式,从被动接收教育变成主动获取教育,大大加强自我教育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其四,书院制下学生社区的“自治性”为学生党员也提供了个性化的自我服务平台,并不是单向地接收党组织的服务,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党员服务群众提供了广泛的渠道,提高了学生党员在组织服务方面的参与度,也拓宽了党员服务的受众面,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易于形成品牌形象。
  2 加强书院制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模式
  2.1 丰富组织生活模式
  组织生活是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基于书院制下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中呈现出的新特点,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丰富组织生活模式:第一,以志愿服务为引领,将党组织生活丰富化,学生社区可以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创建学生社区服务基地,拓展学生党员面向群众的帮扶服务项目,甚至还可以向外拓展社会志愿服务,建立《党员志愿服务档案》,培养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提升党性修养、陶冶个人情操;[2]第二,以建设楼栋党建阵地为抓手,占领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地,比如,由学生党员自发地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带入学生社区的每一个宿舍,通过“不忘初心跟党走”“打铁还需自身硬”等主题互讲或“红色家书”诵读等活动,使得党员自我教育和宣传教育深入楼栋、深入楼层、深入宿舍,让这些活动形式成为党组织生活的一部分,提升党组织生活的品质和效果;第三,以持续教育为基石,将“榜样”教育融合到党组织生活中,以先进结对帮扶、树立党员先锋、传颂榜样事迹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学生党员进行持续教育,以模范学生党员为排头兵,带头深入学生楼栋党支部中,成为党组织生活中的“强心针”,坚定学生党员信仰、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持续教育丰富书院制下学生社区党员组织生活。   2.2 创新宣传教育模式
  传统的党员宣传教育主要依托于“三会一课”,而随着新媒体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乃至如今已形成“燎原”之势,由此,创新书院制下的高校社区党员宣传教育模式也迫在眉睫。其一,可以打造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微平台”,在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平台、QQ群中,设立“社区党员微宣讲”“身边党员风采”“党员有话说”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栏目,定期在“微平台”上为学生党员们提供互动,让党员宣传教育贴近生活、深入人心;其二,可以由各楼栋党支部轮流承办“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既可以是红色故事创演,也可以是红色事迹演讲比赛,还可以是开展红色论坛交流等,让学生社区中的党员和非党员都参与其中,而这些活动也要同步直播或报道在“微平台”上,形成宣传教育的特色品牌活动,提升党员的认同意识;其三,可以开通“网络微党课”学习直通车,采用线上网络学习和线下直播学习并举的方式,通过“微平台”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3]
  2.3 完善考核评价模式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提升党员的积极性和价值感。由此,我们必须完善学生社区党员的考核评价模式。首先,以“责任到人”的方式严格党员考评,比如,可以在学生社区中让党员“亮身份”,明确划分“责任区”,让党员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也让非党员学生对其进行监督;其次,在楼栋党支部中考察学生党员落实学组织生活制度的情况,将每次组织生活和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记录在册,建立互评、互查机制;最后,要制度明确的《楼栋党支部考核标准》《楼栋党支部考核细则》,要有奖有罚,多层次全方位对党员进行考察,并且将每年的考察结果分为不合格、基本合格、良好、优秀四个标准在学生社区公告栏及网络平台公布,并将考察结果记载进入党员档案。通过以上方式能够优化学生社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4]
  2.4 采用“导师导生”结合模式
  书院制与传统的高校教育培养模式不同,大部分书院制高校都采用“导师制”,一般是一名导师负责多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培养、生活关怀等方面,那么这一举措也可以融入高校学生社区的党建工作中来,我们可以采用“党员导师制”。由党员教师担任“党员导师”,同时也由在每年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党员导生”,对学生党员进行结对帮扶,建立帮扶机制,精准有效地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全过程进行指导、教育、影响,用“导师导生”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合力强化书院制下学生社区的党建工作力度,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以取得党建工作新成效。[5]
  3 结语
  高校学生社区在基层党组织工作建设中已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书院制为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戰和机遇。如何充分利用书院制的特点和优势?如何将高校学生社区党建与传统的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如何充分做好书院制下高校学生社区的党员管理工作?这些都应当在工作实践中寻找答案。因此,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也成为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必然要求和努力方向。切实将党建工作新要求、新方式落到高校社区党建工作的实处,是为祖国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积极探索和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才红.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探索——以绍兴文理学院成章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199-201.
  [2] 陈标洁.论书院制视野下高校学生公寓党支部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8(11):67-70.
  [3] 徐倩倩.书院制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6):77-79.
  [4] 吴江.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4(9):108-111.
  [5] 温旭.书院制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的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4(2):54-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