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比原著阅读,让学习力生长看得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文章通过孙悟空三次棒击白骨精的过程,赞扬了他聪明机智,对师父忠心耿耿的美好品质。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入手,通过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巧妙把握其中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原著阅读;《三打白骨精》;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由《西游记》中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 猴王”这个章节改编而成。改编后的课文摒弃了原文里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的叙述风格,而以现在的白话文代替。文章通过孙悟空三次棒击白骨精的过程,赞扬了他聪明机智,对师父忠心耿耿的美好品质。同时,其他人物形象也很鲜明,白骨精的阴险狡诈、诡计多端跃然纸上,唐僧的迂腐和善良也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馋嘴贪吃的猪八戒也有一些戏份展现。
  对于叙事类的文章,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说三要素入手,比照原著阅读,品读细节,通过分析文本环境描写的作用,反复手法的运用,作者精妙准确的语言,巧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相机进行读写迁移运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扎实地训练学生的阅读力。
  二、案例描述
  (一)初识环境,设定基调
  师:在《西游记》的故事中,《三打白骨精》是其中比较精彩的篇章。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生1:在这部分,主要人物已经出场了,我看到了师徒    四人。
  生2:唐僧感到饥饿,孙悟空便去摘桃,为下文白骨精的出场做好了铺垫。
  生3:我看到了当时的环境挺特殊的,从文中的“山势险峻”“峰岩重叠”可以看出来。
  师:俗话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在原文中,这里的环境描写又是怎样的呢?对比读一读。
  【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
  (二)分析人物,品味细节
  1.学习“一打”,初识人物
  师:读一读悟空第一次棒打白骨精的文本,用不同的符号标出人物的表现,写下你的批注。
  生1:我来说一说白骨精,如“不胜欢喜”“自言自语”“摇身变作”“径直”“特地”等词,感觉白骨精真狡猾,想欺骗唐僧,而让唐僧上当。
  生2:孙悟空真厉害!白骨精刚要实施诡计,他便及时赶  来,“火眼金睛”“举起”“当头就打”“劈脸一棒”等词,看出来孙悟空的聪明机智。
  生3:我觉得从“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青烟逃走了”更能看出来白骨精的奸诈。
  生4:唐僧很善良,从“连忙扯住”“责怪”“这才”等词可以看出。
  生5:老师,我读到了八戒“夺过罐子就要动口”,感觉猪八戒真贪吃!
  师:同学们读得真到位,解读得也很细致。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同学们练习绘声绘色地朗读。
  2.由扶到放,学习“二打”“三打”
  师:孙悟空第一次棒打白骨精,同学们通过关键字词的感 悟,读懂了不同的人物性格。自学突破“二打”和“三打”的经过。
  出示相关表格,里面标示出了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让学生边读边练习填写,然后再次总结人物性格特点。
  在孙悟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互动学习、讨论,对人物形象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是对文本语言特点的一个细化和梳理的过程。
  (三)探讨情节,读写迁移
  师:《三打白骨精》这个小说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作者在故事情节描写上有什么秘诀?
  生1:我觉得作者故事情节描写一波三折,用“三打”表现出人物的特点。白骨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充分说明她的诡计多端,阴险狡诈啊!在这过程中,也能看出孙悟空的聪明机智和唐僧的善良迂腐。
  生2:我知道中国许多传统故事里都有“三”,如刘备三顾茅庐,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这样的目的是一环扣一环,吸引读者兴趣。
  师:情节描写过程中,作者的用词也是非常准确生动的,比如……
  生1:孙悟空的“三打”(“一打”是“劈脸一棒”;“二打”是“当头一棒”;“三打”是“抡起一棒”),每次语句都不相同。
  生2:白骨精三次被打(第一次用的是“妖怪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青烟逃走了”;第二次是“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第三次是“妖怪化作一堆骷髅”),三次用词都不重复。
  师:同学们解读得非常到位,正是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语言的准确生动、细腻传神,才成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使得“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经久不衰。
  师:故事最后,孙悟空第三次怒打白骨精后,并没有写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想象,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写下来。(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特点。)
  师:原著中是怎样描述的呢?读一读《西游记》,讲讲自己喜欢的故事,为“大话西游”交流会做准备。
  三、案例反思
  这是一篇精彩纷呈的叙事类故事,人物形象在一次又一次的故事叙述中得以鲜明突出,情节也是跌宕起伏。对于此类文本的教学,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充分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 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把握人物形象,深化对文本思想的感悟。在本课教学中,笔者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来展开教学的:
  (一)从环境描写入手,认识到环境对于小说的作用
  在笔者通过回顾上节课的教学概况后,正式解读文本时,从文本的开头部分,让学生找出给我们交代了哪些信息,然后,主抓环境描写,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描写对于叙述类文章的重要作用,即为下文人物白骨精的出场做好了铺垫,即在这样一个惊险峻峭的地方,肯定寓示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给精彩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二)细节教学由扶到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凸显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在具体细节的展开环节,笔者主要通过以下策略进行:首先,在孙悟空第一次棒打白骨精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方法,即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之处,去认识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复杂的性格特点。而且,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细细感悟。在品读、感悟之中,对文本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在“二打”“三打”的环节中,教师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开展自学互助活动,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对人物特点和情节进展有了逐步的了解。
  (三)结合文本归纳写法,重视对文本写法的迁移运用
  教材中精心安排的文本,我们不仅需要进行细致解读,还需要从文本中学习写法,做到能够迁移运用。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带领学生分析细节描写的妙处,给学生传达这样一种观点:即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他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诸多细节来做说明,把內心对人物的认识通过细节直观地显现出来。其次,关于反复手法的运用和用词的准确生动,通过分析“三打”的次数之多、用词之准,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掌握新的写作技能,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墙内开花墙外香”,让学习力生长看得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3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