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阐述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概念和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从明确课程准则、强化能力培养、推动课程开发以及落实教学管理等几个方面着重探讨了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途径,旨在为相关院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确保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14-02
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为主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介于学术研究与技能锻炼之间。传统的本科教学相对来讲过于保守,而高职高专又过于倾向能力而忽视研究,因此应用型本科应运而生,结合了二者的优势,满足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保学生在生产、服务以及管理岗位上能够脱颖而出。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概述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发展尚未成熟,一部分研究者将其称为一般本科,一部分研究生称其为中间型高校,但对应用型本科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良好发展的主要教育目的是达成共识的。所以,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应用经验,实现院校与社会的无缝衔接[1]。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柏林著名学者曾提出:高等教育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其探究能力的生成,实现教学与研究的融合,但拿破仑的教育观点与之存在明显差异,他认为高等教育应从实用入手,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两种意见的冲突导致法国教育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矛盾的状态。而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在早期是追求“专门教育”,而后产生了“学术兼并”的发展观念,虽然应用型教育以应用为主,倾向于技术,但教师应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探索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使学生能从研究中获取知识与技能。
(二)重视职业特色型人才的输送
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将研究与应用两种教育理念做出分化,生出两种院校类型。研究型院校的数量较少,强调注重研究;应用型院校数量多,针对性强,但多集中于地方,与当地发展形势紧密相连。应用型教育需要依靠行业文化的熏陶,如机械行业、化工行业、建筑行业、电子行业、计算机行业等,学生的发展目标清晰明确,院校也会从行业对接的角度出发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满足高等教育形势
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招生率呈上升趋势,为满足社会发展形势和历史要求,应用型本科开始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性培养,平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应用型本科不乏积极进取、能力出众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对这部分学生探索意识的培养,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与此同时,校内还存在一些学术研究能力弱的学生,一味要求学生深入探究学术知识,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因此,应用型教育应同时注重研究和技能两个层面,因材施教,确保教育满足当前发展的形势。传统应用型院校重技能而轻研究,所以应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结构,为行业和地方输送更多、更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二)满足国家创新理念
现阶段,国家强调科技创新,高等教育应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核心目标。目前,在这方面研究型高校略占优势,其教学资源丰富且具备科研实力,而应用型本科受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及生源质量等方面的制约,创新能力较弱,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略逊一筹。创新能力是现代化人才必备的一种素质,应用型院校也应肩负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责任,强化培养目标与课程的建设,在教育中既注重应用,又强调创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竞赛,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创新理念、改革教育方法,确保创新能力的全方位渗透[2]。
(三)满足个人发展需求
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等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又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强化专业知识的普及和渗透,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新时期,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满足岗位要求。综合素质涵盖团队协作力、抗压力、耐力、沟通能力、心态、操作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注重人才的个性培养,而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良好的教学模式。
三、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途径
(一)明确课程准则
应用型院校课程准则的制定应满足市场需求,将专业内容作为课程核心,承担人力资源开发的责任和义务,使专业配置更具适应性和实用性。此外,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判断新兴行业的优势和前景,明确专业配置的价值,优化专业群结构,使专业既符合学生的发展标准,又能满足未来行业市场的内在需求。若专业与市场脱轨,课程配置的有效性就会降低,还会阻碍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反之,若专业与市场之间衔接性良好,课程配置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就会得到保障。所以,课程应以市場为配置准则,确保高等教育的实效性。
近几年,创新性强的学科专业应运而生,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环境管理以及网络营销等,在考查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满足了市场的发展需求,由此可见,课程的设置并不是从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出发,而是要瞄准市场,通过专业的设置来强化师资配置,加大教学资源投入,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实力。 (二)强化能力培养
传统高等教育强调“学科本位”,但应用型本科应注重“能力本位”,这里的能力就是指现代科技的应用和开发能力。这种能力往往与行业相关,所以专业的设置需要从行业的角度出发,而专业能力应围绕行业的需求进行培养。“能力本位”应强调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的结合,通过理论来强化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活动可以是社会应用,也可以是课外活动,目的是通过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行业认知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根基。纵观教育史,近代高等教育已经开始重视技术的地位,但现代教育中却极度缺失专门教育,本科教学常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技术;重综合、轻针对,转变这种根深蒂固的守旧观念还需要漫长的过程。
教育部门、院校及教师等各方应形成合力,让学生打破“纸上谈兵”的局面,设置精品课程,注重创新性实践,在实战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对实践开放性课堂的设置,中、西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荷兰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自主讨论、校内外实习以及完成作业报告,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并不讲课,这种大胆的想法却让学生乐此不疲地沉浸在学习中,收获颇丰。我国传统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的理论性叙述占据整个课堂,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加上实习活动的开展趋于形式,学生多以参观和填写实践报告为主,实战过程几乎缺失。所以,笔者建议应用型院校可通过创办“就业一条街”来系统地、规模化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电子商务专业即可利用“一条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优化实践流程,确保“能力本位”理念的落实。
实践应用型教育的设置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1)设置实训基地,促进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的融合。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应循序渐进,从早期、中期及后期三个层面出发,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一年级为早期,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初步接触实践活动,促进创新思维的生成;二、三年级为中期,加入行业专题研究,通过多次校外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创新能力;四、五年级为后期,引导学生深入实践活动,通过多次有效的校外实践活动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对行业产生创新性认知。(2)产学研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多种方法强化教育,如学生可以参与合作企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教师前往企业进行深造学习,掌握先进的实践技艺;企业优秀员工前往学校开展讲座,将工作内容带入校园;企业与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聘请专业科技人员为学生培训授课等。
(三)推动课程开发
传统的课堂配置主要是围绕教材的编写和选择,虽然当前较为适用,但对于应用型院校来讲,应注重课程开发中的课程整合环节。现阶段的课程整合主要是“拼盘模式”,还处于发展初期,整合内容是将独立的课程按权重进行分配设置,组合成课程体系,对独立内容的整合需要依靠学生自行完成,课程本身的紧凑性不强。群集课程具有紧凑和完整的特点,能将两门以上的课程按群集形式分布,将课程中的关联性提炼出来,通过关联性的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提高[3]。
(四)落实教学管理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管理应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通过聘请行业资深者与专业教师的讨论,学校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如试行工学结合的教学制度,将一学年分为三学期,通过在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交替结合来完善教学制度,实习过程应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情况出发,学校和企业应设定审核标准,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及实践应用情况,实习完毕后企业应授予学生实习证明,也可以聘用优秀学员,这样激发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也实现了学校、企业与学生的“三赢”。
总之,应用型本科教学应结合市场人才需求,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强化创新能力与开放思维的培养,打破传统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局限性,从应用角度出发,为社会输送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改善课堂环境,落实实践教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文婕,张星海,阙斐,等.构筑高职教育“立交桥”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通讯,2015(14):20-24.
[2]杨璐,李作章.卓越教育生態下的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4(1):43-45.
[3]檀祝平.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3(24):80-83.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