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策略探微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当前,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认知、教育理念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特别是具体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等一系列专业技术类的结构内容都比较薄弱,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乡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乡村小学教师的整体职业资质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具体的岗位要求不能有效匹配,这已经对我国的乡村基础教育改革质量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程度的阻碍。从根本上有效提升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和教学水平,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师资质量差距,使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得到切实有效的本土化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基于此,着重分析和研究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的相关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 键 词] 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62-03
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称之为的本土化(Localization)又被称作“本地化”,它主要指的是某一事物经过相应的转换,变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一个过程。本土化主要是展现各种异质多样性和特定情境要素的一个过程,使相关方面能够充分呈现出本土化的特征,其最佳的效果是既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适应本地的要求,又可以最大限度上保持资源本身原有的特定情境含义。 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主要是指在“全球意识”这种浪潮的影响下,借鉴更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方法,把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通过优化和改良,有针对性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使之与现有地区的教育技术实现沟通、融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主创新和融合,创新出具有当地特色,并且有原生性意味的教学技术。
一、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的主要内涵
(一)乡村教师与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的含义界定
从社会学的层面出发,针对乡村的概念主要指的是行政区划乡镇所辖的地域实体,它的外延内容所指的主要是以乡或者镇政府所在的区镇为中心,其中包括它所管辖范围内的所有村庄,从这个层面来看,乡村小学教师主要指的是县政府驻地之外的镇、村学校教师,同时也涉及农村的街道学校教师。所以乡村小学教师主要指的是同一个县范围内的涉农街道和镇、村的整个教师群体。从教师的来源上看又可以进一步细化,分成两种类别,分别是本土乡村教师与非本土乡村教师。其中本土乡村教师主要指的是集中居住在同一个区域,有着共同的地方文化,并且使用同一地方語言的乡村教师整体,与之相反的是非本土乡村教师。在本文中所提到的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主要指的是在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培养和培训基于类似文化背景、血缘关系、生活习惯并具有共同的地域认同、价值认同的本乡本土的乡村教师。针对培养的范围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本土乡村教师候选人的职前培养和在职乡村教师的本土化培训。前者所涉及内容包含乡村教师培养的本土化招生、教育和就业,而后者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含在职教师的本土化教学、管理、培训和文化渗透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内容。针对培养主体而言,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与相关院校息息相关,院校负主体责任,但是同样不可或缺的还有县级政府的保障与监管,教师自身在本土化培养进程中也要负起相应的责任。针对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的主要路径包括内容、手段、方法以及机制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化培养的“化”,有着明显的性质转变的意思,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本土化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职前与职后互相连接,并且要多方合作。
(二)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观点
1.本土化培养并不是乡村小学教师的专利,它是城乡中小学教师补充的基本渠道
对教师进行本土化培养,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对稳定教师队伍,凝聚教师团体的文化氛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只是在当前,有针对性地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乡村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师本土化培养显得更为紧要,势在必行。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州都要组织开展相对应的家乡教师项目,从农村地区选拔学生到当地的高等教育机构、教师教育机构等相关单位去进行实习,毕业之后回到自己家乡中的农村学校进行任教。美国部分州的学区地方教育委员会有明确的规定,必须是居住在本学区内的教师才能被聘请任用。
2.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并不是降格迁就,而是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应有之义
针对乡村小学教师进行专业能力的本土化培养,其直接原因是从根本上有效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的教师,其根本宗旨是为了有效培养出具备更高质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要想实现这样的规格要求,就需要乡村教师在专业品性方面更高,专业能力足够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更加扎实,特别是对小学乡村教师来说,要具备适应、胜任全科或多科教学的基本能力,切实有效地充分做到“一专多能”。
3.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是为了有效确保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而不是限制流动
我们从根本上着重针对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进行本土化培养,其根本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有效提升乡村教育的吸引力,通过多种举措多管齐下有效降低优秀乡村教师流向城市的几率,培养出数量更充足、更加稳定的乡村教师队伍。
4.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之举
着重针对乡村教师进行专业能力的本土化培养,不仅能够有效消除乡村教师数量不足、结构失衡等相关方面的短期问题,从长远发展来看,更是有效实现和推进乡村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关键举措。 二、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的主要策略
(一)针对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理论要本土化
目前,在针对我国乡村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照抄照搬普通学校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评价标准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内容,并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到乡村教师的成人身份往往是用一种儿童学习的理论来解释成人教师所遇到的学习问题,这就在根本上造成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的本土化培训过程中,要把成人教育和培训理论和儿童学习理论有针对性地结合,发挥成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这是对其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资源、对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和培训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要从根本上确保乡村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自身参加培训的具体需求和根本目标,并且对自身的学习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根据当地相对较完整成熟的理论系统和培训体系,以及具备个性化特色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名人轶事或名胜古迹等,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师自身特色,科学合理地安排相对应的培训模式,融合让学生更有感受力的内容,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训教师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以自我为导向,可以灵活自由地选择集体面授、远程培训学习、自学方式等一系列相关的培训方式。
(二)教育技术的本土化
技术层面主要指的是教师在具体的备课或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相关的技术问题,而教学层面的问题主要指的是在具体应用相关的教育技术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和教学行为息息相关的问题或者困惑。例如,在引进和应用教育技术的工作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具有本土化特征,融入本土化的特色中,西方发达国家某些方面的教育技术十分先进,但是因为教育现状的不同,他们通常是小班的形式,10人左右,而我们是大班的形式,有的40~50人,甚至百人左右,在引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往往就会有很多的不规范,要想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把教育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同时,在确保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文化培养的过程中也使其教育技术能力更加本土化。
(三)从根本上有效确保校本培训实现本土化
目前在我国乡村教师的本土化培养体系中,教师的校本培训是在职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它主要是以项目教师所在的学校为基础和立足点,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相关的各类资源,最主要是为了在最大限度上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教育能力和教育理念,这种模式是一种全员性的校内活动,校本培训所涉及的范围具体到每一个教师,而且能够充分地考虑到个性化的差异。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在同一个院系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具体情况,组成一个小班级来进行集中的学习,并且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有效处理本校教师在课堂内外所面临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这种模式完全以共同关心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和中心点来展开讨论,与广大教师在教学和各项工作過程中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能够使全体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和激发,在展开校本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邀请校内外的教育技术专家、教育技术中心培训教师等相关方面的人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能力指导。例如,有的学校在针对校本教材进行编写之前,要对本土化教材资源进行筛选和改造,可以对学校资源进行整理,结合该校的《闲暇教育》校本教材,创新《实践教育》校本教材。同时,整理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掌握他们的特长和爱好,使其直接参与到教材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成为校本教材的直接受益者,也要利用好社会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可以组织编写组的同志实地参观该地工业园、特色农业种植园、特色农业养殖园、地方历史文化名人、地方文化古迹、发展规划等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为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更丰富更具体的本土化内容素材。
(四)乡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课程的本土化设计
乡村小学教师自身要积极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并从根本上有效掌握其基本技能,在职前的培养课程方面也要进行本土化设计。在培养课程方面,所涉及的基本知识主要包含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基本研究方法等一系列相关方面,针对相关方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同时有效确保其具备与之相对应的基本技能,其基本技能主要包含相关计算机以及信息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文档编辑处理、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以及Google、百度等网站搜索、多媒体教学工具的选择与开发、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等相关内容,并能够把相关方法进行灵活有效的应用。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教学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可以有效借助互联网的功能查找相应的资料,进行电子教案、学术论文等方面的编辑和撰写工作,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和生活管理。同时,教师在自身的职业生涯和专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进一步与时俱进,与信息化、知识经济保持一致的节奏,对生活方式、工作岗位、知识结构等一系列相关方面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减弱其稳定性,迎接新鲜的事物,体现出适者生存的能力。在针对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武装自己的头脑,接受新鲜的事物,不断学习新鲜的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会读书,学会从书中去汲取能量,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针对这样的情况,相关学校要把读书作为教师发展的常规要求,切实有效地为教师提供读书的机会与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要求教师认真阅读,并有针对性地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让教师在读书过程中感受到精神的启迪,并体会到本土化培养的重要意义,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专业化素养和专业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学校方面要积极有效地营造出本土教师和非本土教师互帮互助的关系,使同伴互助模式成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机制,互助的教师之间也可以形成一种伙伴关系,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和专业成长能够起到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与教师的职业发展终身相伴。 (五)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共生,确保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效果
教师教育是师资培养的“母机”,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本土化与地方教师的培养机构息息相关,通过相关的教学实践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教师教育综合化、开放化的浪潮影响下,很多中师或者师专被迫进行转制、改向,甚至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消亡。从表面的形式上来看,教师教育的层次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从质量方面来看,却不够理想。针对这一点,知名学者顾明远先生曾经说过,“师范教育的机构改革虽然进行得非常神速,但是教师专业化水平并没有多大程度的提升”。乡村教师补充难、补充质量不高,在当前的乡村教育改革中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先生曾经指出,“教师教育自身的价值应该定位在自觉增强中国意识,承担起社会责任,把目光由紧盯着国际先进经验转向对现实针对性的本土关怀,把重点由技术创新和培养手段转向面向中西部和农村的教育观念革新,真正培养出在当地能够留得住、干得好的优秀教师”。所以培养计划的项目,教师也不能追求过于高大上的格局,或者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做法,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的实际。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相关地区仍然要坚持师范独立办学的传统,在师资相对比较紧缺的地区重点建设一批地方性中师、师专和师范本科院校,从根本上来讲,这才是有效解决乡村实际问题的突破口。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地方师范院校要紧紧围绕乡村和本土化目标,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候选人。
乡村小学教师要切实有效地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所长,经常性地为乡村自治机构開展农民技术培训、妇女妊娠期教育辅导、乡村环保宣传教育等,甚至能够亲自动手,帮助乡村百姓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难题和烦事,“进得课堂,下得厨房”“既通耕种,又事教化”,真正意义上为乡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样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样也能够从根本上重新树立乡村教师在乡间群众中的乡贤能人形象。同时,也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共生,教师专业能力呈现本土化效果。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地对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策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从分析中可以很明确地看出,在各项农村问题中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本土化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是一场持久战,必须要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宏观引导,各级政府要持续推动,教师自身要勇于承担改革的重任,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重视乡村教育、真正尊重乡村教师的良好氛围。只有通过这样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建设一支专业能力过硬、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探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现实路径[J].方略,2015,6(9):78-80.
[2]李慧,赵佳娜.河北省乡村教师现状及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河北企业,2016,8(2):69-70.
[3]高青春.乡村教师发展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J].新课程研究,2016,3(4):36-38.
[4]陈先哲.支持乡村教师,输血不如造血[J].江西教育,2016,8(1):39-40.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