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组织好班会的几个要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中,班会是最主要的教育和管理平台。班会与日常管理工作相配合,能保证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的系统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本文结合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实际,就小学班主任如何组织班会进行了探讨,梳理了几个要点。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班会 要点
班会以集体为单位组织实施,通常有固定的时间和周期,能保证教育管理的“面”,并保证班级教育活动的系统性、规划性和有效性——班会与班主任日常管理教育活动、与学生个体教育活动相配合,实现班级管理教育的科学、高效、高质。
但有些小学班主任在组织班会时,往往会出现随机、无序、无效的问题——班会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不仅学生的综合素养建设出现了缺口,而且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也变得非常忙、累。所以,抓好班会,既是对学生成长发展负责,也是给班主任自身工作提效提供了支持。[1]
下面,梳理了一些工作经验、心得,供大家参考、交流。
一、班会要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确实有些班主任在班会的价值挖潜上做得不够,他们组织班会非常随机。要问他,“你这次班会搞什么呀?”她回答,“还没想好呢,到时候再说吧”——其实,此时离班会开始已经不到一节课时间了。试想,这种到课堂上“现抓”的班会,能起到多好的作用呢?所以,这些班主任到了班会上,无非就是批评几位一段时间里表现有问题的学生,然后再强调一下班级纪律,提提要求而已。这和日常班级管理没有什么区别。还有的班主任实在不知道在班会上搞点什么,干脆就把班会改成了教学,自己是语文教师,就上语文课,是英语教师就教英语。或者是干脆让学生们自习、阅读——每周就这么一节两节的班会时间,就这么浪费掉了。[2]
其实,班会与日常管理有很大区别。日常管理通常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班会是排在课程表里的,可以实现预期教育、规划教育,尽量不让学生出问题,并且对他们进行系统地素质培养。班主任在开学之初,就可以把一个学期的班会内容进行规划,第一周培养纪律意识,第二周培养团队意识……甚至,有心的班主任可以从一年级规划到六年级,形成一个班会教育体系,一年级主要通过班会引导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学校学习环境,三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社会理念,六年级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升学素质衔接教育——整个小学阶段的班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的效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班会要办成属于学生的班会
很多教师在处理师生角色定位上,都是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对立面。认为自己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是学识的权威,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自己高高在上,威严不可冒犯。而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服务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特别是一些班主任,因为有了“班主任”这个“官职”,这种官僚心态就更严重。面对学生不是“吹胡子瞪眼”,就是横批竖评,不给学生一丝自觉发展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班主任的管理,而是不配合并认同了班主任所传导的理念,其素质得不到有效建设。
所以,组织班会的时候,建议班主任尽量少用长篇大论的说教,而多采用让学生参与、体验、感受的教育形式,让学生成为班会的主人,让班会成为学生喜欢的发展环境。对于心智还没有发育完全、感性大于理性的小学生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比如,我们要组织一个“爱国主义”的主题班会,可以在开班会前,请班级干部、骨干一起商议用什么内容、什么形式来开展;比如在班会上,让学生进行讨论、表演或体验性的游戏等等,让他们在交流互动和娱乐中体验到所要学习的理念。班主任则只需进行适当引导即可,主要任务是保证班会活动的流畅有序。
三、班会组织要注重形式多样性
小学生的成长心理是与成年人不同的——成年人几十年在同一岗位上进行重复工作,也很少出现“罢工”的问题,一是心智上达到了相应水平,二是有利益和责任驱动。而小学生则没有生活压力,而且心理上还没有那么理性,他们喜欢活泼多样的学习形式,对单一的形式很容易出现疲劳感。就算是班会采用了游戏的形式,但每次都是游戏,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那么,班会的效果也就会打折扣。所以,我们寓教于乐也好、体验教育也罢,都不能按着一种形式不放。在班会的组织形式上,要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常换常新,保持班会的吸引力。比如这次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团队协作精神,下次则改成表演小品剧的形式来让学生体验友谊,再下次就又变成小组比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培养——此外,演讲、辩论、手工、演唱、诗歌朗诵等等形式都是可以根据需要采用的,哪一种形式,都比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有效得多。甚至,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外去,进行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参观学习等等——形式多得数不清,只要班主任有心去做,一定能做出一道又一道不重样的教育“美食”。
以上,从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出发,就小学班主任如何组织好班会,充分发挥班会在班级管理教育中的作用,梳理了三个要点,希望能对广大同仁有所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玉明,梁秀香.我国中小学班会课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5(1):28-31.
[2]刘煜民.当前小学主题班会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1):147-1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