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的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评价是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包含着对学生的评价。随着教育的不断推进,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地变革,完善。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是高素质的学生呢?我们常说:“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许多好学生是教师评价的结果。
关键词:学生 评价
何为评价?中华词典云:“评价,即评价人的价值。”而一个人的价值缘何而来呢?自然是指这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益处。而我们的评价面对的只是未成年的孩子,处于发展中的孩子。他们的价值又怎么能够评价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的只是“评”。“评”是具体的,客观的,全面的,也是感性的。评中重要的不是教师面面俱到地将学生的表现冠之以优美的词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找到自信。
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古希腊人曾经把“能认识自己。”看作人的最高智慧。阿波罗神殿的大门上写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中国有句俗语:“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些都是在说明自知的重要性。
而且,认知自己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了解自己,而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是无法享受积极而快乐的人生的。
在我们的周围,常有这样的孩子:平时学习的成绩不错,但在考试时惧场,有的甚至不敢走进考场。这正是由于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而丧失自信的结果。
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曾说过:“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主要因为我认识了自己,认识自我才是自我发展的开始。”
二、学会赏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据调查,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表扬。作业写错了,被老师批评;成绩没考好,被父母批评;玩得时间长了,被爷爷,奶奶训斥。然而,在一个孩子成长的历程中,令他们记忆最深刻的不是长辈的批评,而是那些难得的赞扬。
我有一个学生叫马静娇(化名),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但是她的胆子很小,上课的时候很少举手发言。于是,我故意地在课间不经意地与她谈心:“老师很喜欢你,因为你爱学习又守纪律。每次上课时,老师都想叫你发言,可是你为什么不举手呢?是不会吗?”她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是因为害怕。我又给予她鼓励。当她再次地举起手的时候,我抓紧时机,进一步鼓励她:“马静娇(化名)今天真勇敢,请你来回答。”在她回答后,又给予表扬。慢慢地,她的发言越来越踊跃,人也变得更活泼更自信了!
心理学表明,儿童对于自己的评价大多源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的人给他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能行,就会在生活中树立起自信来。反之,如果周围的人总是给他传递一些消极的评价,如批评,指责,打骂等,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无能感,甚至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为此,作为教师,要学会赏识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对于那些特别的孩子,学习成绩差,调皮,倔强的孩子等,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学会欣赏仙人掌刺中的花。
三、注重自评和互评
评价者包括教师、学生或家长等。一项研究性学习活動一般都有一定的时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生这个主体外,还有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社会工作人员的参与。这些参与的人都可以就学习活动的某一方面加以评价。我认为,其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因为每个学生都在学习活动中投入了情感、精力,为研究付出了辛劳,所以应该让学生就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达进行自评、互评以及师生互评,这样更能突出主体性。
四、重视鼓励性评价
小学生年纪小,心理发展还未成熟,学习能力处于低级水平,再加上小学的学习只是获取知识的起步阶段,不能人为拔高要求,使得学生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和信心。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即使有不足之处也应当受到赏识和鼓励。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进一步地去阅读,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衷。
结语
总之老师要利用好课堂环境,抓住课堂机会,用好课堂评价,将会使自己和学生都得到快乐,得到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评价中看到希望,产生学习的动力,加深师生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1]张焰,黄希庭,阮昆良.从青少年学生的评价看教师的人格结构[J].心理科学,2005(03):152-156.
[2]章建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的评价[J].电子制作,2015(07):184.
[3]王松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的评价[J].才智,2015(23):109.
[4]陈亨锦,王凯,李承根.浅谈部分斜拉桥[J].桥梁建设,2002(01):44-47.
[5]方琰.浅谈语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01):18-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