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进入校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是一个庞大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不仅给世界留下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价值连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伟大祖先智慧的结晶、心血的凝结、创造的沉积;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文化生命力的凝聚,是打开我们国家文化密码的钥匙;蕴含着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意志;体现了我们国家人民独特的思维机制和文化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展示我們生命生生不息、文化源远流长的神秘卷轴。本文针对非遗文化的基本情况以及它的保护和传承进行分析、提出策略,希望可以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非遗文化;校园;文化传承;落实行动;保护和传承
1 非遗文化的基本情况
1.1 非遗文化是什么
《中华上下五千年》讲述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将五千年来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改革和变迁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看到了历经沧桑之后变得越来越沉稳强大的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底蕴: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给世界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随着对非遗文化的日益重视和对非遗文化价值研究的逐步深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后,中国也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历代相传、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以及传统文化表演所需要的实物和场地,并且他们非常珍惜重视这些传统文化。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囊括的范围很广:有口头传统,有传统的文化艺术表演,有民间的民俗民风活动和礼仪庆典,有祖辈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艺技艺,有人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认知和实践活动等,各种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1.2 非遗文化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信息化、商业化、智能化、城市化时代的影响下,遗产地的美学价值大大降低。世界各地游客的大量涌入及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也导致遗产地的环境质量有所下降,生态系统也遭到破坏。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有很多问题,面临很多挑战。
第一,人们的重视度不够。有些地方的人们没有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浅薄地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只是专业人员的工作,应该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发展;有些地方的保护工作虽然在跟进,但是也敷衍塞责,没有从专业的、认真的角度去发掘,思想狭隘而且有局限性;有些地方的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没有切实到位,只有把玩、欣赏,忘记了保护,没有做到更好的经营管理和质量把关,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应有的权益保护等。
第二,缺少规划,开发过度。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后,人们盲目开发,各地方、各区域没有进行很好的统一工作,缺少完整的规划,在文化遗产发掘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除此之外,有的地方将文化遗产物质化,只追求遗产的数量和发掘,忽视了遗产的质量和保护,甚至为了博得人们的注意力、获得利益,将文化遗产变成了一种商业性的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这种利益化的开发,破坏性的发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是目前需要整改的工作重点。
1.3 非遗文化为什么要进入校园
第一,趋势所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尽快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学习借鉴国际社会的宝贵经验与先进理念,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走得更快、更远。非遗文化作为我们民族的文化象征,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彰显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深厚底蕴。在新时代,这种文化象征需要更多的人来了解和传承。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的精神和内容,需要新一代人的深入理解,形成全新的认识。其中需要对非物质文化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道德规范以及对校园文化的促进功能进行宣传和发扬。我们要正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培养民族精神的作用和培养文化人才的张力作用。这种文化趋势使非遗文化进入校园,影响新一代的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内的保护和继承,使非遗文化进入每个人的心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第二,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地方的领导将“非遗文化进入校园”作为一件大事,切切实实地落实到实际中去,构建了制定—审核—修改—完善—落实这样一个完整的活动体系,制定了明确的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形式等,将“非遗文化进入校园”的活动有效地展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打下强有力的基础。
第三,非遗文化形式丰富,价值宝贵。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手工艺、杂技等,而且他们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让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进入校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最大程度、最快捷地将非遗文化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1.4 怎样开展“非遗文化进入校园”活动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一般情况下,非遗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通过民间非遗传承人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延续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局限性,使得一些非遗文化逐渐失传。因此开展“非遗文化进入校园”的活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板报号召学生,开设校园文化专栏,设计宣传手抄报,设计校园网络文化,利用校园社团进行宣传等,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肯定和认同,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第二,开展多种活动。在加大非遗文化宣传力度的基础之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可以邀请文化遗产专家开设非遗文化讲座,进行文化熏陶;可以邀请文化继承人在校园内开展文化遗产展示和展览(针对传统文化技能,口头传承等),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弘扬非遗文化;可以进行小型的非遗文化汇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增强其对文化继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开展文化遗产课程。由于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可以将非遗文化编撰成书,编写文化教材,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有的初中课程开设了《中国·剪纸》《中国·戏剧》等文化课程,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娱乐,并且配备了专门的老师给学生讲解,加强学生和老师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学生在课内外都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学校可以通过课程安排和引导,培养非遗文化遗产的学习者、选拔繼承者,使我们的非遗文化能够在历史的画卷中恒久流传、熠熠生辉。
1.5 非遗文化进入校园的意义
第一,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学生的校园生活除了学习和一些社团文化活动等,比较单调和无聊。非遗文化进入校园的活动,可以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改变,丰富校园生活,拓宽视野。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感染,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底蕴。
第二,扩大非遗文化的保护影响。校园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也是社会成员比较集中的教育模式,更是实现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校园将学生从家庭教育转为社会教育。在校园活动中传授社会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观念,并在校园环境中进行更加正规严格系统的学习培养,是当下社会较为稳固的集体教育模式。通过在学校开展文化活动,将非遗文化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扩大了非遗文化的影响,让文化走近学生,熏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改善保护和继承非遗文化的整体情况,通过学生影响他们身边的每个人,使更多的人加强保护非遗文化的意识,对非遗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培养非遗文化的继承者。非遗文化在校园里的活动,可以给更多的人带来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了非遗文化的种子,慢慢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最后成为继承非遗文化的肥沃土壤,将非遗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作为一项重要的使命,使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1.6 如何对待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日益受到重视,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对待这笔财富,我们要做到保护和继承,让它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真正做到保存和传承,发展和创新。
2 有效开展非遗文化传承
2.1 文化是一种创造,传承是一种选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更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生生不息的化身,文化——是一种创造。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灵活现的动态的文化传承,不是只靠接受孕育它的物质载体,传承——是一种选择。
2.2 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民族和国家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更是我们国家文化积淀的需要。
第二,中华民族文化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历史的考验,经历了时间的洗礼,经历了风雨的打磨,它具备厚重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因此,走在新时代的我们,处于文化强国的我们,更应该努力传承优秀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2.3 如何进行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第一,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一场长期攻坚战,需要时间,需要合作,需要团结。非遗文化是中华人民共同创造的,也需要我们共同传承。我们要加强非遗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力量宣传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理念深入人心,尽最大努力保护我们的非遗文化。
第二,加强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制度建设。文化遗产属于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我国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全世界文明的财富。面对我国非遗文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国的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制度措施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法律制度建设,需要在原来法律制度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完善非遗文化的法律制度,将这份责任和使命落实到每一个部门以及每一个人身上,踏踏实实地健全法律法规,让法律制度成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强大后盾。
第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培养。如今的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人才层出不穷。我们需要结合时代需求,培养出合格的非遗文化继承人,使非遗文化的传承得以延续。这种文化遗产是依靠人来历代相传的,难免会出现特数情况,导致文化的割裂,遗产的损失。所以,要想很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关键是要结合信息技术,培养优秀人才,让文化的土壤越来越肥沃。
3 结语
非遗文化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繁衍生息的见证,是我们与历史风雨同舟的续写。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树立这种责任感,保护、传承、发扬我们的非遗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能够生生不息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嘉征.进入·纳入·融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若干思考[J].教师,2019(1):127-128.
[2] 陈昕.非遗进校园的实现途径与实证研究[J].美术大观,2016(12):172-173.
[3] 唐马六贵.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J].参花,2014(10):1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