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校企合作背景下“习惯—能力”双主线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背景下“习惯—能力”双主线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对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核心的分析,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基于校企合作背景,分别从充分运用校企合作优势,转变传统管理方式;顺应校企合作全新形势,实现管理的精细化;确保校企合作效果质量,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习惯—能力”双主线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路径,旨在能够依托校企合作,健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其管理水平,促进院校、企业及学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习惯—能力”;管理体系;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6-0052-03
  《全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概念界定为,依据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要求,让院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管理工作。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针对教育教学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组织贯彻落实、检查监管和把控质量,以此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广义层面上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可总结成,依据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与主要特征,按照高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对院校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组织、把控、安排、监管的全方位的工作过程。而从狭义层面上讲,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综合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等不同方面培育的管理体制,作为教育体系正常运行的核心而存在,具有协调、组织、控制的积极作用。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实效性、教育水平及教学成果。
  一、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核心重点
  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院校整体教学质量,推动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教学质量则是院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主要指的是社会、企业,以及教育人员对院校教育水平高低与成果优劣的客观评价,最终表现在高级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上[1]。教育质量包含三个不同层次的质量指标:其一是内部适应质量,即在教育教学中,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程度以及为日后职业生涯发展所做的准备程度。其二是外部适应质量,即高职学生满足社会、企业用人需求的具体程度。其三则是人文质量,即高职学生个人认知、爱好、情感、特点等的发展程度。高职教育要持续优化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素养和能力、促进教学深入改革,促进广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而这也正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对此,高职院校想要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质量,首要任务就是应了解教育质量的内涵,明确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建设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方向。
  二、当前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质量管理不够规范
  教学本来就属于一项较为复杂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工程项目,而教育教学管理通常是高职院校诸多工作中,作用最强大、组成要素最复杂的综合性工作。为了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通常在教育实践、常规性管理、院校基础建设、教育深入改革以及教育质量监管等各个方面,构建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规定不同专业教学的授课教师与校内各个部门都应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各项工作,以此来保障教育工作稳定运行。但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以往这些硬性的规定与保守传统的管理模式渐渐显露出新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无法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院校管理部门只是注重协同管理,管理思想过于保守,并未将管理切实深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也无法根据企业动态化发展以及学生的实习时间变化来及时调整课时与教学场地。并且,高职院校也并未引入优秀的技术人员,来对各个专业的实践操作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在学生考试分数与评价方面,都比较僵硬、保守,没有从学生现实需求出发,更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2]。
  (二)合作企业参与不够主动
  为了更好地促进广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许多高职院校逐渐开始采取校企合作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作为院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与不同企业间构建了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并且,为了能够让校企合作进行得更加顺利,某些高职院校还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在校内成立了校企合作机构、实践培训等部门。但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积极的一方始终都是高职院校,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可以合作的企业,主动和企业进行商谈,希望企业可以与院校携手培养专业人才,并且负责全部校企合作运行的不同部门人员也几乎都是高职院校的工作人员。可大部分企业并不愿意主动加入到其中,企业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企业参与性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虽然他们之间签署了有关的协议,但并未深入开展各项合作项目,也没有协同构建崭新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三)教学实践环节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娴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职业素养,对此,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对其构建了有效的体制,制定了详细的规定。但因为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及模式的严重影响,并且由于现阶段受师资团队以及实训基地等不同方面的影响,在实际人才培养中,教师依旧将核心工作放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并未得到切实有效的锻炼和提升,教师也没有将详细的体制有效贯彻落实下去。尤其是学生在校外以及企业当中进行实习锻炼时,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缺少实习管理,缺乏实习管理意识,进而影响了整体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质量。
  (四)教育变革效果不够乐观
  以往高职院校课程体制是在专业知识体系上构建的,虽然能够让广大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但对于实践工作而言,并未起到明显的效果,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与专业工作岗位间存在较大距离。对此,大部分高职院校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教育体制变革,对学生专业在市场当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和调研,及时掌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进而有效调整及优化教学内容。可在實际工作当中,却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将工作岗位真正需要的技术、职业素养与能力等要素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改革效果不够乐观。以往教育教学管理只是重视规范性、体制性,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日常检查和监管中,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课程变革中,严重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习惯—能力”双主线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充分运用校企合作优势,转变传统管理方式
  1.确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校企合作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佳选择之一,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有效模式,高职院校和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统一性。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充分做到从现阶段经济发展整体趋势出发,全面结合当地经济建设情况与优势产业,将具备高技能以及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两大要素,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价值导向。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应按照不同专业所需能力、职业内涵、道德素养等构建人才培养体制,切实培养广大学生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以此来实现学生毕业便就业、就业便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2.明确教育教学管理思想
  以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当下经济迅猛发展环境下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对此,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将校企合作视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将崭新观念贯彻落实当中,充分坚持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办学模式的开放化、教学全程的实践性、师资团队的综合性等指导方针。将专业课程构建、实践基地建设、师资团队培养等核心环节作为变革中的重要保障条件。突出专业建设内涵、教学质量成果管理,不断探索院校和企业合作中彼此双赢的教育教学管理对策。
  3.制定教育教学管理新体制
  在校企合作的积极推动与影响下,高职院校想要与企业构建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就应从企业的现实需求入手。详细来说,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应将企业行业发展态势融入到教学中,在原有教学内容合理继承的基础上,融入行业动态现实需求实施教学内容的变革与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首先,实现院校和企业协同办学,采取订单式培养。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整个过程,并按照协同办学协议向高职教育提供充足的费用与先进的设备,并构建相应的实践基地,同时要选派优秀的兼职教师负责部分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企业具有优先录取毕业生的权利。院校结合企业所提出的工作岗位培养目标,设定专业和培训内容,积极研发课程,依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并参加企业全新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工作,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其次,精品课程的创建。精品课程创建应从精心构建与精心运行两方面入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专业课程应采取与企业合作授课的方式,包含校内教师授课与企业负责人讲解两部分,利用构建的专业师资团队来打造精品课程授课队伍,加强院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将以学生为本、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专业领先、着重培养、资源融合等作为精品课程构建工作的基础性要求,从而全方位提高课程建设成效[3]。
  (二)顺应校企合作全新形势,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1.策划管理实现精细化
  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当中,应将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指标、科技、产品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企业知识内容的引进中,需要在职业岗位针对性与教学方案适应性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安排,知识内容的有效引进和合理的教学安排,是确保校企长期合作的重点,并且也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从就业方向、职业岗位、专业技能、专业课程建设、培养路径、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要素出发,通过企业选择管理精英作为主体来成立专业指导小组,对初步制订的培养计划实施专业性审核与适当补充,进而构成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以证代考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2.实习管理实现精细化
  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自身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提升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校企合作“习惯—能力”双主线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具体教学工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可利用与企业的合作,确定切实可行的实习目标,不断健全实习内容,丰富实习模式。在实习工作中按照企业具体工作设计出勤率、工作汇报、工作质量等考核标准,方便实习辅导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具体实习情况,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交流,有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4]。
  (三)确保校企合作效果质量,强化教育教学管理
  1.确保校企合作管理组织的地位
  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的有效构建,对“习惯—能力”双主线教育教学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首先利用院校双方共同挑选的专业辅导小组的内部成员,根据专业发展计划、教学整体规划、教学建设性意见等相关文件,对院校和企业合作整体任务的安排提出切实可行的方针。其次,构建企业人才管理部门,将专业的教师和企业人才归到对应部门,提出专业建设详细要求、人才培养计划、企业目标等,进一步推动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教育和服务有效互动,促进院校和企业双赢的终极目标的达成。
  2.制定校企合作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应针对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计划,考核的主要目标为不同级别的学院,考核内容应根据校企合作效果和教学成果来确定。在每年开学之前院校应明确总体达成指标,然后实施分解并下达给不同级别院校,按照不同专业特点与划分情况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在每学期结束后开展期末综合绩效考核。以此来构建出一个包含目标设定、目标实践、目标检测、目标反馈的院校和企业合作的完善系统,真正做到有章可循,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校企合作教育教学管理的道路。
  3.对实践教学进行全程监控
  校企合作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重点内容,实践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综合素养提高的情况。在各专业实践教学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应做到监督教师团队多样性构建,督促与管理小组充分结合院校理论人才与企业实践人才,对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实施全程有效监管。监督小组在实际工作状况、工作成果、教学目标实现等不同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并为广大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全新趋势和必然选择,利用校企双方对学生目标的双向规定,能够有效帮助广大学生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和作用,以“习惯—能力”为核心,结合当前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完善其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董凯.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校企合作教学管理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2.
  [2]宋燕辉,李丽.高职院校“校企一體、四化两型”开放式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研究——以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36—38.
  [3]马薇.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下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建设探析[J].才智,2015(13):33.
  [4]韩萍.简约教学“双主线简约互动”教学模式学习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201—2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8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