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创业角色扮演的引导激励机制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现在正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重困境。为了缓解这一状况,政府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路。为了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各高校也在逐步开展大学毕业生创业教育,构建各种类型的创业引导激励机制。这些引导激励机制的建立不但要符合我国整体的社会创业环境,也应当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6-0010-03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校园毕业走向社会,这一不断增长的数字带给政府巨大的就业压力考验,而日趋饱和的就业市场使得大学生就业愈加艰难。为了缓解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减缓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政府与社会对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激励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很多措施,但是真正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数量十分有限。鉴于此,创业角色扮演引导激励机制作为一种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且行之有效的机制,就非常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背景
  面对我国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传统经济转型对于我国来说迫在眉睫。面对这一情况,党中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面对这一号召,承受着巨大就业压力的高等学府纷纷响应并加入到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浪潮中来。虽然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努力地进行毕业生创业培训,都在进行大学生创业引导与教育,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各大院校对于创业教育还未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从而导致创业引导机制在我国并不健全,无法有效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这也使得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较低。
  二、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难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部门与其他西方先进国家高校接触交流的增加,政府对鼓励大学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鼓励大学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虽然在这样的利好下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有很多实际困难摆在大学生创业者面前。
  1.创业人才储备短缺,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率较低。尽管随着社会氛围的改变,我国大学生创业者比例在逐年递增,但是从整体上而言,大学生创业者比率仍处于低位,这种情况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水平较低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处于短期培训、讲座阶段,并未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我国高校创业文化与氛围亟须改善,只有这些教育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大学生才能快速有效地获得更多的创业知识与创业经验。另外,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缺乏校企合作的引导模式,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轻实践重课堂、轻经验重知识的教育模式,导致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
  2.我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狭窄。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金融机构借贷、国家专项创业贷款、风险投资以及自有资金这四种,而这四种融资渠道对于大学生来说获得资金也并不容易。首先,金融机构的借贷需要抵押,而抵押物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说比较难以获得,所以大学生即便获得抵押贷款,数额也不会很大;其次,国家专项创业贷款宣传范围小,导致很多大学生并不知道这样的政策,而且过于烦琐的申报手续也使得大学生获得这类资金资助比较困难。而风险投资一般针对有潜力的大中型项目,其对于资金的回报率要求较高,并不适合大学生创业融资[1];而家庭自筹资金受家庭情况影响大,对于大学生创业规模限制较大。
  3.高校缺乏与企业合作的意愿。我国高校目前缺乏与企业的正式合作机制,这与我国高等学校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导致很多企业并不愿意主动与高校进行项目合作,而高校由于传统的体制原因也缺乏主动联络企业进行合作的意愿。
  三、大学生创业引导机制的定位
  首先,大学生创业角色扮演引导激励机制定位应当以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是该引导机制得以有效实施的必要基础和首要前提。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大学生已经跨越了青春期,具备了成年人应有的成熟的思维能力,这个时期正是开发其创造潜能、提高其创造力的最佳时机。这个时期的大学生认知能力已经从形式思维向思辨思维发展转变,甚至还具有了一定的元认知能力,所以这个时期他们在自我认知与自我意识方面正在经历一个由分化向统一迈进的过程。在这个时期,他们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有意识地锻炼和强化自身的意志力,这些都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精神基石。
  学校与政府在通过创业角色扮演这一机制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学习的时候,应当将这种机制上升到教育的高度,使其与其他学科具有同等的教育地位,这样才能使得创业教育得以科学化、系统化地发展。创业引导教育应当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循序渐进地将创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们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不应当将创业角色扮演机制简单地定位为单纯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是应当围绕着创业学的种种因素科学地展开。创业引导机制的开发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创业角色扮演这种引导激励机制的定位既不能太高深而脱离实际导致其失去实践意义,也不能太浅显从而失去其作为大学生学习内容的教育意义。
  大学生创业角色扮演这种引导机制不但要重视实践,也应当在专业教育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创业教育不但应当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性,还应当具有理论教育的学术性,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创业引导机制不但能够让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进行实践,还能够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挖掘出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课题[2]。
  创业角色扮演这种激励机制不仅应当定位于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还应当着眼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方向,培养他们开拓未来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不但可以为社会带来经济活力,也能有效地帮助政府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走向社会是一个长期而充满曲折的奋斗过程,這不但需要引导机制教育他们如何进行创业,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与思维,提高创业者自身的素质,使其能够充分适应诡谲多变的市场环境,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创业引导激励机制的建立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无论是从其个人角度来讲,还是从家庭抑或社会期待角度来讲,对大学毕业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要求都比较高,作为创业引导激励机制的创业角色扮演活动需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自身特点,在充分提高其创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应当有效激发其创业热情,提高其创业积极性。大学生对于梦想的追求要远远高于一般创业者,他们有着自身独特的创业理念和精神坚持,这种性格和心理特征对于创业引导激励机制的建立有着正向促进作用。
  高校在进行引导激励机制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将大学生所要求的自我成就感与创业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在创业道路上同时获得充分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大学生由于受自身所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在创业过程中其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远远大于对金钱的需求,因此大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不但需要满足其现实生计需要,更需要满足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梦想的追求。因此,在进行引导激励机制建立时,要格外重视大学生这种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的心理特点。
  在我国,大学生创业者与一般社会创业者有着显著区别,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普遍较高,文化素养也高于一般社会创业者,所以在进行引导激励机制建立时应当将参与激励置于首要地位,将物质激励作为辅助措施。只有充分满足了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才能促使其长久地坚持创业之路。当然,激励机制建立时应当将虚拟环境与现实相结合,考虑到实际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可预期的困难和挑战,创业角色扮演所模拟出的创业情景也应当合理地创造出种种阻碍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力,使其充分了解到创业过程中的艰难困苦与不确定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对于创业这一充满曲折和考验的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使其不会在刚一踏上创业的道路时就被未曾预料的困难吓倒。
  五、大学生创业角色扮演引导机制选型
  在我国,大学生创业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自雇型创业、专业型创业以及产品创新型创业。这三种创业类型各有优劣,所以建立创业角色扮演引导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三种类型各自的特點,根据这三种不同的类型模拟创业情景,因材施教,让不同特征的大学生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创业类型,以便更好地发展自身的创业之路。
  1.自雇型创业。是指大学生创办一个小微型企业,一般来讲,这种企业以个人或家庭为主体,极少雇佣员工,属于自收自支。这种企业一般依托于社区或者互联网,生意半径较短,规模有限,基本属于一人店或者家庭经营,雇佣人数一般不超过一人。正是由于自雇型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规模较小,却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所以我国政府近年来也开始注重这种创业形式,与此同时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扶持政策。正因为自雇型创业企业需求资金较少又灵活简单、高度自主,所以很适合缺乏社会经验且资金短缺的大学毕业生,但是这种自雇型企业虽然具有很多优点却无法改变其资源有限且规模过于弱小的情况,虽然这种形式在创业前期经营相对容易,但是却很难扩大经营规模。
  2.专业型创业。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这种创业类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大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创办与之相关的公司,例如管理咨询或者财会服务,这种公司主要为企业或其他机构提供商务性的服务;另外一种则是面对市场中的终端消费者,为其提供与其专业相关的服务,比如法律咨询、心理咨询、营养咨询等等。但是这种类型的创业公司具有较高的知识技术门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很难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而这种公司一般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普通大学毕业生来讲其知识储备和资金储备都十分有限,很难在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3.产品创新型创业。一般进行这种类型创业的大学毕业生都会拥有一种或多种技术、专利或者独立知识产权,他们以生产销售相关产品进行企业经营。一般来说,产品创新型企业有两种主要经营模式,一种是开发生产新型产品,另一种是开发全新的营销模式,而这种创业模式虽然发展前景较好但并不适合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无论是开发新型产品还是全新的营销模式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支持,显然普通大学毕业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六、创业角色扮演引导机制发展方向的建议
  1.政府要加大对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除了在融资和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之外,还应当加大对于大学生创业培训教育的投入力度。在高校教育层面应当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的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更多师资力量,建设实习基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多种类型的创业引导机制。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当肩负起优化社会创业环境的职责,将各级政府的创业扶助政策与高校对接,构建高校、企业和大学生的三者资源共享平台,营造大学校园内的创业文化[3]。
  2.提高大学生自身创业素质,增强大学生创业认知水平。大学生拥有了更高的创业认知程度就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创业,还会更加主动学习创业相关知识,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可以提高学生面对创业失败时的承受能力。这样的教育还能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责任感与事业心,使得大学生创业行为得以健康持续的发展。高校应当进一步探索创业教育体系,使得创业教育成为终身性的教育,与此同时,还要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培养体系。
  3.政府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时,由于财政情况不允许,使得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学生创业者能够获得融资帮助,所以政府应当考虑引入民间资本,拓宽大学生的融资渠道。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当推动各地方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探索校企合作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合作模式。
  七、总结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环境相对较差,大学生创业教育并未系统化、规范化,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创业率较低。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加大对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建立更多层次的扶助渠道,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而作为大学生创业摇篮的高校,不但应当将创业教育系统化、规范化,还应当积极建立各种大学生创业引导激励机制,从而促使更多大学毕业生踏上创业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永芳,陈雪娜,卢光莉,等.决策者角色及相关因素对风险偏好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33(3):548—551.
  [2]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68—72.
  [3]钱永红.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44—1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9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