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全球变暖,低碳经济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人们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变革,本文对传统能源的供热模式、清洁能源和可再生新能源供热分类进行了分析,并简要概括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热;分析
  中图分类号:X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5-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5.135
  Abstract: With global warming, the low-carbon economy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The low-carbon economy is based o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emissions, and low pollution. Its essence is to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and create a clean energy structure. The development of a low-carbon economy is a global change concerning people’s lifestyles, values and national rights. The concept of a low-carbon economy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and more clean an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B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Keywords: Clean energy; Renewable energy; Heating; Analysis
  城市供热是重要且普遍的民生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能源匮乏和环境问题,使人们面临巨大的压力[1]。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与非再生资源相比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可再生资源不仅资源丰富,还有利于清洁环保,其燃烧后排放的物质污染程度低或没有污染,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2]。所以,应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热有非常大的潜力空间。本文对能源供热模式和可再生能源供热的分类进行分析,简要概括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的发展思路和建议,具体情况如下。
  1 传统能源供热模式
  煤炭和油气是传统供热的主要能源,随时间的推移消耗巨大,这些非再生能源已经非常匮乏,且全球雾霾的加重,迫使人们寻找新的方式和技术来进行供热。我国传统的供暖方式是燃烧煤进行集中取暖,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则是自行燃煤进行取暖,城镇地区主要有两种供热方式:其一,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是比较广泛采用的供热方式,是以煤为燃料,在锅炉房燃烧发热,经过热水和蒸汽管网进行热网传热,供热官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各支路部分组成,其特点是燃料利用率较高,环境和社会效益较好,但其煤消耗量大,排放污染较严重,不利于环保;其二,热电联产供热,是我国北方采用的主要供热方式,是指发电过程中对部分能量转化为供热,发电厂燃烧燃料生产电能过程中,通过蒸汽带动汽轮发电机将热能传输给用户的供热方式,生产电的同时又能供热,具有运行效率高、节约燃料的优点。但热电厂的管理成本较高,其选址一般在城区边缘,供热距离较远,配置运输管线较多,中途热损耗较大,管线距离远,投资和施工难度较大,且设备使用时间越长,其维修费用越多,集中供热系统热损耗较严重,对资源有较大的浪费,再加上居民入住率较低,采暖系统很难正常运行。传统的供热方式受时间限制,不能随温度调节供热时间,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2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的分类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再生的環境型能源,其蕴藏在大自然中,利用价值极高,它消耗的资源很少,不会浪费再生资源,也可以避免产生废气污染物,投入的物力和人力成本少,对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有极大的作用[3]。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地热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
  (1)地热能供热。目前,我国地热能的运用比较广泛,其储存能量巨大,可利用其进行发电和直接用于供热。随着勘探技术的成熟,使用时不需投入大型的转换设备和大量的燃料消耗,所以,进行地热能供热不仅经济实惠,还能起到环保作用。(2)太阳能供热。利用太阳能供热有两个应用系统,第一热源是通过太阳能集热器提供的,第二热源是电辅助提供的。太阳能集热器比较适合低温水系统,所以低温水采暖系统中只要太阳集热能满足温度,太阳集热器将自动成为第一热源,第二热源即不工作,而当太阳集热不能满足温度时,第二热源进行补偿运行,直至恒温为止,一旦满足温度时,第二热源又将自动退出。(3)生物质能供热。当前主要有两种方式,生物质锅炉和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锅炉烟气排放指标较小,具有清洁效果,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能有效的代替传统的燃煤炉。我国的生物质热电联供技术比较成熟化,实际生活中只要结合当地的资源就可以实现,生物质热电联是一种以生物质为燃料的技术,不仅可提高系统的热效率技术,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对环保十分有利。
  常见的清洁能源供热模式为:
  (1)高炉冲渣水余热。是高炉炼铁的副产品,属于工业废热,水温70℃以上,受生产工艺影响,水质较差,可与电厂集中供热系统网串联,用专用的换热器直接加热回水,以保证供热和品质。其减排效果较好,整体较经济性,供热需求单位仅需低价购入,钢厂可获益热费,形成双赢模式。(2)天然气供热。其能源较优质、占地小、投资少、升温快、温度调节方便、供热稳定、效率较高,且不产生废渣、维护费用也低,但属于高端能源,价格偏高,经济性差。(3)蓄热电锅炉。多用于有丰富风电资源和峰谷差价较大的地区,是利用电供热的方式,以供电高峰和低谷的电费差价来实现经济效益,低谷时段对蓄热体进行加热,以蓄积热量供应全天的供热需求。其供热较稳定,能满足用户需求,没有污染物排放,维护成本较低,错峰用电还有利于电网的调度。   3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的发展思路
  随着全球非再生资源的减少和全球雾霾现象,人们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供热发展方向以可再生资源为主。近几年来,对可再生资源供热技术的研究不断突破和发展,贯彻绿色、清洁和环保为思想主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4]。
  首先,对可再生资源供热技术的发展上,应坚持优先使用可再生资源原则。可再生资源经济实用价值巨大,在建立工业园区时就应同时建立其供应系统,使可再生资源优先使用。对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地区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使用控制和循环再利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动建设可再生资源供应系统。其次,推广建筑建设可再生资源供热,完善可再生资源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将其运用在建筑上。应因地制宜的进行推广,结合当地特色选择可再生资源供热的种类及技术,运用在人群聚集较多的学校、医院、宾馆及写字楼建筑上。再次,将可再生资源供热技术应用在工业上,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改造中,要考虑可再生资源供热技术的结合,严格执行工业降耗计划,以实现当地的节能要求。
  4 推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的建议
  4.1 深入调查研究,排除障碍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涉及方面较广,涉及到城市、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每个地区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使用和需求方面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应用前,应做好调查研究,结合当地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需求计划,配置针对性的系统运行装置。对政府部门也要做相应的调查,排除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障碍,确保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4.2 科学推进,开发新技术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为了对资源和技术更好的利用,首先,应提供一个开发应用新技术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技术突破和创新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使新技术得以应用;其次,加大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技术研发的投资,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为研发新技术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再次,注重技术人才的培養和引进,技术部门应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提高整体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建设能力,大力引进国外技术人才,以获得先进的技术。管理部门对设备装置的技术标准应严格执行,保证供热系统的质量。在运营上,应结合当地资源和实际情况进行侧重点的选择,并先进行试点,确保可行后再进行大力推广。
  4.3 提高宣传指导
  当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建设投入后,应对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指导,采用宣传等方式让居民认识和掌握具体的使用方法,以减少不正确不合理使用给设备装置带来损耗,并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宣传力度要大,应深入人心,尤其针对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区,当地居民知识水平受限,容易造成盲目使用,应加大对特殊地区的宣传和指导,避免使用中出现各种问题。
  5 总结
  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资源和环境的平衡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改变了传统的资源耗费,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传统的供热能源消耗较大,积极推动和开展可再生能源供热的技术,是我国调整和合理控制能源结构的重要目标,也是建立低碳环保环境和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有供热稳定和环保的特征,能够满足城市和用户的供热需求,能有效提升居民用户的生活质量,应得到国家政府的政策大力支持和推进。
  参考文献
  [1]路燕.清洁能源供热与传统能源供热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6):3251.
  [2]韩建明,卫波.浅议清洁能源供热[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2).
  [3]王志刚.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在集中供热领域的应用探析[J].区域治理,2018(33):77.
  [4]李博涛.可再生能源供热发展思路和方向的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5):4200.
  [5]《建设科技》编辑部.促进可再生能源供热发展[J].建设科技,2017(10):1.
  收稿日期:2019-01-18
  作者简介:程娟(1980-),女,汉族,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保工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8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