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品之作。学习古诗词对于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熟悉古典文学、了解中国历史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古诗词的作用的发挥,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本文主要探讨目前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古诗词;策略
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也要学习古诗词所含有的情感。古诗词是诗人智慧和情感的结合,具有一定的音乐美感。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但是在实际古诗词教学中,“死记硬背”“答案式灌输”“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等方式是常见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达到古诗词教学目标。本文就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死记硬背。大部分初中老师都是要求课前预习,课上简单的讲解,课下要求背诵,默写的时候保证不会写错字,这样的方式都是为了考试做准备,属于“功利性教学”,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简单机械式的背诵和默写,并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古诗词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以得分为教学目的,没有重视诗人想要抒發的情感,处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是有限的,情感经验也不是很丰富,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诗人的身上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第二,重内容,轻感悟体验。所谓的感悟体验,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分析,然后直观地体会古诗词中想要表达的情感。现在的老师在教学古诗词时总是一字一句的来解析,把诗人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拆得支离破碎。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古诗词的字面意思,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例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只是了解字句的解释,不进行情感的体验,看不到诗中的情景交融,怎样能了解曹操内心的壮志凌云,心怀宽广?
第三,将单一的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也不同,所以当他们去阅读同一篇古诗词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感悟,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在讲授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一诗时,会向学生提问:这首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如果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就会对这首诗有一定的了解,有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诗词主要是写诗人看到泰山时的所见所感;也可能会说是在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古诗词具有多样性的美,需要多方面的品读,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标准的答题方式,但是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可只是一味的灌输答案式的知识。
二、教学策略
第一,有感情地学习古诗词。诵读是一种直觉体悟诗词且能够调动眼、手、耳、脑等共同活动的一种方式,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诗词中的文字美和语言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来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登飞来峰》这一首诗,教师在诵读的时候可以用高昂、有气势的音调,将诗人的那种政治思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神情状态表现得得淋漓尽致,给学生带来乐观、自信。此外,在诵读古诗词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例如,在诵读《蒹葭》这首诗时要把握住诗词的节奏韵律,将主人公追求爱情过程中的欣喜、迷茫、失落的情感表现出来。
第二,要领悟诗词的美感。诗词作为一种生活和情感表达的文学载体之一,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能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一种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古诗文讲究咬文嚼字,往往一个字就能够提到升华情感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如:“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造化钟神秀”中的“钟”,“海日生残夜”中的“残”。所以,在赏析时,诗词中的“诗眼”“词眼”的分析和理解非常重要,但切忌咬文嚼字不是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逐字逐句的翻译只会让完整的诗词变得支零破碎,也会破坏读者的审美体验,感受不到诗词的美,领悟不到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
第三,通过了解诗人来加深理解。在理解诗词的时候,需要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的一些事情,才能够真正了解到诗人想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即利用课外辅导书、电脑提前了解所学诗词的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经历的事情。例如,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望》这一首诗,当了解了诗人当时的国破家亡的背景之后,通过诗中短短的两句话就能够体会到诗人那种国家破灭后的那种伤感之情,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第四,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如果学生想要了解诗词真正表达的东西,还需要深入了解,这就需要教师来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当学生学会古诗词鉴赏之后,就能够体会到古诗词中的绝妙支出,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鉴赏古诗词主要包含三个步骤:第一个是察象,也就是说要把握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象和人物,首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个是审言,就是通过细细品味诗句,体会诗句语言和结构上的精妙之处;第三个是品意,就是体会诗人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例如,元曲作家马致远所写的《天净沙·秋思》,里面描绘了很多不同的景物,这些景物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诗人通过景物的逐次渐进,将内心的愁思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体会到了在旅途过程中的那种孤独寂寞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感悟
教学是教师进行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古诗词中既有表达爱意、幸福美满等的喜悦之情,也有郁郁不得志等的悲伤之情,这些都是古诗词的真善美。教师应做到对古诗词中各种美的对象进行深挖,让学生尽量多的接触到各种美,并引导学生感悟美,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的诗词都是不同的审美对象,当学生学会品鉴诗词之后,就能够在自主阅读中也能够体会到诗词的美。因此,教师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美、体会美的能力。
古诗词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感悟美的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词中的情感和人生哲理。想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起发现、体会古诗词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胡宜海.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其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 赵向丽.新课程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2(17):37-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0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