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声乐教学中“共同音乐参与”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声乐教学中一直都是以传统教学为主,近期很多高校开始尝试现代教学模式,把信息化、情景化、场外化等等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声乐教学中来。“共同音乐参与”模式具有全新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真正的做到解放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得学生在教学中得到真正的价值,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共同音乐参与;审美能力
  “共同音乐参与”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通过发布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课堂中积极对学生进行鼓励、启发,强调把学生融入到课程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由师生共同完成,师生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关系,这样的形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提高作用,尤其是启发式教学更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共同音乐参与”教学法的特征
  在音乐教育走入素质化教育的今天,高校声乐教学中很多传统的方式都在逐渐被淘汰,这并不是说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对的,而是这些教学方式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因此本文提出采用“共同音乐参与”教学模式来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局限性,其实“共同音乐参与”教学模式是有着极大的优势的,其优势总结为三点。
  首先,让教育回归到理性的位置,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使得学生从教学主体地位上升到教学的环节中,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是最为核心的思想。
  其次,这种共同性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思想放在桌面上,让学生的目的与教师的目的形成碰撞,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从隐形到显性,并且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明确的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尤其是在引导的环节中更是打开的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提升的学生的学习声乐的信心。
  最后,“共同音乐参与”更加具有科学性、自由性,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方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并不是单纯的依靠教师的讲,或者学生的学,如果单纯依靠教与学,那么对于学生的素质养成也是固定式的,这点在本质上是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但是“共同音乐参与”则不同,它彻底的突破了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而是形成了教師与学生的平等位置,这样的意义便是让学生真正的高度自由化。
  总之,“共同音乐参与”是声乐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方式,也是现代教学方式影响最为深远的,同时教师可以更加课程的内容,来安排具体的每节课的形式,以此来保证教师和学生全部融入到音乐学习氛围之中。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共同音乐参与”的重要性
  (一)“共同音乐参与”打破了声乐教学的传统模式
  高校引入“共同音乐参与”打破了声乐教学的传统模式,使得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在环节中给予了学生高度的自由化,也改变了师生教学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是人性的一种进步,更是教育国际化的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的改善过程中,高校“共同音乐参与”应以提升全体学生素质为目标,对相关音乐内容进行合作探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管理体制的充分完善。在高校声乐教学的不断完善过程中,高校应为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学提供良好基础,积极的组织各种集会、讨论会、音乐会、辩论会、答辩会、研讨会等等,并且设立相关的奖励制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的好方式。
  (二)“共同音乐参与”积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共同音乐参与”教学模式最为重要的就是可以迅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纯的由教师去引导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参与到创新中,这两点之间是存在着本质的差异的。前者依然残存着传统教学的遗留,而后者则是完全的现代教育理念。高校“共同音乐参与”方式的出现,这种教学模式提前使得学生进入到实践阶段,并且有意思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使得学生不在单一的就是学,也是参与到教的过程中,因此创新精神也就在这种互动下逐渐产生了。
  (三)“共同音乐参与”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天赋能力的提升
  声乐艺术是一种自我释放的方式,其实也是一种发现美的方式,有人说:“生活中出处都是有美,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去发现”。“共同音乐参与”模式有着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把学生们集中在一起,然后共同来探讨相关的美学问题,这样一来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思想,拓宽了想象力和洞察空间,促使新的音乐思维在人群中形成,这其中包括旋律、节奏、节拍等,为音乐赋予新的节拍和想象力,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锻炼。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赋,有的学生天赋要好,理解力快,表现力更是到位,但是这是一种天赋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优势,那么如果教师让学生们在一起进行思考、交流、帮助,是不是可以把这种天赋变成一种后天训练的方式,以此形成后天声乐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陶芸燕.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英语教师,2017,14:72-74.
  [2] 常继红.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迷,2017,07:131.
  [3] 欧静兰,吴皓威,印勇,朱冰莲.“信号与系统”课程小班互动式教学实践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03:47-50.
  [4] 易伶.高校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应用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06:17-18.
  作者简介:刘喜梅(1973-),女,广东广州人,乌克兰敖德萨音乐学院毕业,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声乐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3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