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新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有较强的审美价值,更具有浓郁的感染能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民族声乐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占据了崇高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现状的分析,指出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浅析出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新模式,旨在让民族声乐发展走上更高的舞台。
【关键词】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民族声乐的概念
民族声乐,是我国各大专业音乐院校以演唱具有民族民歌风味的声乐作品为代表,在演唱形式上既要区别于传统的民歌、说唱、戏曲等方式,又要传承和发展这些传统的演唱艺术精华和特点,还要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形成了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民族歌唱艺术。民族声乐具有独特民族魅力,受到全球声乐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这几年来,涌现出很多民族歌唱艺术家在世界舞台上展露头角,对传播民族文化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概况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上音乐发展程度最早的国家之一。史料记载,在原始社会早期,中国就已经发现有音乐存在的踪迹。音乐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民族声乐作为一种传播力量,渲染着本民族最高的文化内涵,自然有着无可比拟的文化艺术力量。
不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音乐特点,形成56个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各個民族在音乐的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艺术形式,比如蒙古族音乐的粗犷,维吾尔族音乐的热情奔放,朝鲜民族音乐的流畅等等。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并形成了自己的音乐表达方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只有文化传承,并没有形成自己特定的文字,这就造就了不同形式的音乐艺术风格的独特展示。发展到今天,像蒙古族声乐,闽南声乐、客家文化声乐等等,这些都是在民族的基础上发展和延伸出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民族声乐兼具了小众的演唱风格和题材内容,也正因为这些多民族和多语言的民族声乐奠定了我国声乐的多样化发展模式。
三、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
民族声乐作为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更具有浓郁的感染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当前这个社会背景下,声乐作品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就必须不断创新内核和外延。
全球文化的多样化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促进民族声乐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这种国际潮流的指引之下,在小同国家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之下,相互学习和交流,协同力度的呼声在不断的加强。民族声乐也在这样的浪潮中不断的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以满足社会大众对于民族声乐的心理需求,并能在此基础上加入传统音乐的元素,借鉴那些成功的外来声乐的艺术经验和积极启示,形成我们自己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声乐,影响着世界,这样的艺术音乐才能受到更多人的认可,真正让民族声乐走上更高的国际舞台。
四、浅析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新模式
(一)民族声乐要想得到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就需要打造出综合能力强的专业的师资力量
在成功构建民族声乐的教育体系当中,培养多元化的声乐教育人才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在我国,很多艺术学校是以传统声乐教育为主,声乐教师和学生都是在研究传统民族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促进各种唱法的交流和互动。在民族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声乐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特点、声音条件采取相应的声乐训练方。在专业的声乐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可以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慢慢变成具有个性化和风格化的民族声乐演唱者,最终打造出一批具有多元化民族特色的专业的声乐人才,这样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优势,更可以推动民族声乐向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二)民族声乐要想得到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表达的根本要释放出最本真的情感的浓度
民族文化也是民族声乐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民族声乐教育中深刻的了解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文化结构,社会传承,生活习惯等等,了解每一首民歌的创作背景和要表达的最终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用心传达出歌曲真正的内涵。
民族声乐的发展常常伴随着当地的戏曲、说唱形式中取材。无论是在民族声乐的旋律上,还是在唱腔中,都具有地方特色。比如蒙古族的长调民歌,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和生活当中创造出来的,在野外牧歌时,抒发自己的本真情感,表达的是热爱草原上的蓝天、白云、江水湖泊等等。
(三)民族声乐要想得到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民通唱法正在以厚积薄发的力量发展起来
在经济和社会告诉发展之下,人们对于声乐的品味已经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民通的唱法逐渐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当中,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这也说明,民通唱法正在以厚积薄发的力量蔓延开来,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开辟了民族声乐发展的新纪元。
五、结论
我国民族声乐派一直在突破传统的唱法,吸收了传统美声唱法和气息美声唱法的经验融会贯通,还在这个基础上,吸收其它地方戏曲或者多种演唱模式。可以说是很成功的民族声乐演唱模式,这需要教师不仅有超强的理论功底,还需要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更好的理解民族声乐的作品这样才能强化作品,传导出一个民族声乐作品的真谛和内涵教授给学生真知。
民族声乐这门艺术,不仅源于人们的审美,还体现了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观念。这种审美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作用之下,人们的审美水平也会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得到相应的提高。
六、展望
民族声乐作为我国最为宝贵的遗产,需要更加珍惜和重视,并通过一切力量去把它发扬光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作为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更需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力量,用创新型的视角去发扬我国民族声乐的唱法,并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教授出民族声乐的独特魅力。民族声乐课程安排要尽量做到有系统性、针对性、目的性并行,并结合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培养出大批专业的民族声乐演员或者教师,积极地为民族声乐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促进民族声乐朝着更广阔的舞台走去。
参考文献
[1]陈春丽.浅谈中国声乐发展的多元化[J].音乐时空, 2014(12).
[2]王志昕.从原生态元音乐看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3]孟新洋.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1(1).
[4]马笛.浅析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声乐教育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
[5]马茜.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声乐教育探索[J].北方音乐,2015(16).
[6]秦翌月.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西音乐文化比较与融合思考[J].中国文艺家,2018(12).
作者简介:芳洁(1983—),女,蒙古族,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呼和浩特市艺术学校,研究方向:声乐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3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