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其中重要环节,作文写作在高考中也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高中作文水平的提升也是高中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但目前高中写作教学方面存在学生审题不准确、教师指导工作不足的现象,所以,教学工作者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起来,帮助学生逐步摆脱不会写作文的困境,让学生在学会写作文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作文;题目速解;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审题能力欠缺
  高考语文作文的写作根据题材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材料等,归根到底作文命题还是一种题目,需要学生对题目进行解析,准确分析出题者的要求并得出恰当的写作方向,这就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要求。能否准确地审题,正确地理解命题人的意识,是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然而目前部分学生的审题能力欠缺,对题目给出的材料做不到分析足够透彻,这也是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出题人的意思和命题的导向,自然也就更谈不上能写出好的文章了。主要问题在于,作文往往是最后写的题目,学生在审题时受急躁、活跃思维的影响,往往没有认真阅读要求和导语就急于写作,对于题目没有进行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导致审题不准,忽视了题目中的重要信息或者偏离了题目要求,出现南辕北辙、以偏概全的现象。
  (二)写作素材老套重复
  学生在写作时由于素材积累不足,因而在写文章时使用的素材集中在几个上面,并且重复使用严重缺乏,说到世界财富,就会只想到引用一些司空见惯的素材如比尔盖茨,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题目思想理解透了却无从下手,素材作为写作原始材料,是写作中填充框架的血肉基础。一方面,高中生所熟悉的素材无非是校园、家庭和接触不多的社会生活,因而書本知识成了学生写作素材的最主要的来源,造成了学生冥思苦想出的文章题材单调,且千篇一律没新意。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对文章素材的选取多局限于现代名人、古代诗人等经典人物,比如写身残志坚只会想到历史人物司马迁,想到文学家只会想到鲁迅、胡适,想到西方著名人物只会想到发明大王爱迪生。虽然这些杰出人物素材很有代表性,但这些材料人翻来覆去地使用,且不能超出前人的立意和文采,那么只会显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
  (三)文体表达能力不足
  除了审题、素材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写作中在语言表达方面还存在不通顺甚至于是病句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本身文字功底不够深厚,对很多词语的含义以及适用范围缺乏系统的认知,容易望文生义、硬拉硬扯、生搬硬套,文章看似内容丰富有文采,实则用词不当语句表达不通顺,成为辞藻堆砌的流水账。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不能很好根据文体的性质来运用表达方式,比如议论文中,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却像记叙文,虽然掌握了记叙文中详细描述的能力,却忽视了议论文对高度概括以及客观议论的要求。再者,还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语言失真、空话泛滥出现假大空的语言表达现象,归其原因还是缺乏独特的感悟和内心感受,文字功底差表达能力不足。在高中生学习的课程多、课业负担重的背景下,学生往往需求速度忽视了对文字功底的培养,造成文章结构不严谨、杂乱无章等现象,层次不够鲜明清晰、详略不得当、内容极为单薄。
  (四)教学指导模式化
  传统语文作文教学方式一般由教师讲解范文,列举一些范例让学生学习揣摩其中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结构,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写作技巧并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然而目前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仅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一定的作文训练,学生写作的机会也只是各个测验,日常学生的时间被各类基础课所占用,更谈不上对学生自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大,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大多数教师也只是随意的圈圈点点,甚至随意地“一阅而过”给出一个分数,具体作文的问题,教师没有及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对于学生的作文学习实际也没有一个足够深入的了解,使得学生只能自己摸索,对自己的实际问题也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分析
  (一)提高积累意识,拓展积累途径
  目前多数作文题目都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在有限时间内运用自身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发挥 “灵感”写出立意深远的文章。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善于发现、细心挖掘生活细节中的情感体验。例如,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课下集体生活中多姿多彩的情感体验,从别人的不拘小节里体会宽容的魅力,无意间看到的新闻热点问题也许会成为作文中灵光一现的素材线索,平时班级报刊周边的名人事例积累下来也是文章中需要的最新素材,只要稍加利用、糅合逻辑,就成了最真实的材料来源。素材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感受的触角伸向每一个生活角落,学会在细节中挖掘深刻的内涵,这样在素材的引用上就能超出前人的角度,发现更多值得描写的新鲜立意。
  (二)加强专项训练,提升审题能力
  高中作文尤其是材料作文或者话题的审题,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能够从短短几句话中领悟出题者的意图以及材料的中心思想,这也是一种精神创作活动。只有详尽、细致地理解、掌握题目的内涵,才能够正确地根据题目的含义和要求,明确行文的内容、表达的重点和作文的体裁。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只给学生材料或者主题,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比如给出题目“一路走来一路歌”,让学生根据这个话题自己想文章的立意,有的学生想到是可以从记叙文的角度入手,描写自己出游或者班级出游的记叙文,这是题目的浅层次,这个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往深层次去考虑,“歌”可以理解为“高歌”,不同于我们平日的唱歌,把它理解为精神层面的“高歌”试试,学生就会深入实际的考虑,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走向乐观生活的指向;又如以“孤独”为话题写作,学生学会了从深层次考虑,也许会考虑孤独的伟人,在追求事业、理想路上的孤独与坚定层面,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考虑“孤独”的记叙文该怎么写呢?结合生活实际可以从老人的孤独,盼儿女归来的孤独这个方面。用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从多角度多题材来思考的能力。
  (三)倡导个性写作,开阔写作空间
  作文训练不仅要培养学生灵活思考的能力,还要注意倡导学生畅所欲言、个性表达,教师倡导的万能素材、万能开头结尾模式,很有可能导致学生长时间的模仿和堆砌,失去了自主创作的能力。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不能压抑学生的思想,应该创造民主宽容的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地凸显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构思独特、感受独特、敢于质疑,在表达上可以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力,减少对学生写作思想和写作方式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不要在机械化的写作中泯灭了创作的天性。尽量选择开放性的作文命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主题,对学生产生的不同见解不要急于否定,要尽可能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抒发自己的独具的个性体验。例如在写材料作文“大树依靠自己种子旅行的故事”,不要限制学生只考虑大树会扬长补短方面,还可以从鸟兽的角度考虑,不要思想过于狭隘这方面,要为学生提供个性思维的路径,不要拿僵化的作文教条约束学生的思想。
  三、结语
  一篇好的文章是既需要作文的骨架,又需要可以和主题紧密联系起来的素材,这对学生的日常文学积累以及审美品位有很高的要求。作文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是作文的孵化器,思维是文章的核心,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辩证思维和评判思维,写出有序组织,生成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逻辑周密的作文文本。
  参考文献
  [1]王静.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作文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吕婷婷,女,1985年生,江苏海安,本科,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4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