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巴塘弦子舞创作发展现况与时代审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巴塘地区的弦子舞蹈随着时代审美的发展,出现了与多种艺术形式的手法进行尝试与融合的现象,其中,以舞蹈创作发展后的巴塘弦子作品为典型,本文“由小见大”对此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因当代舞蹈创作者对选定的民族舞蹈题材的自身文化解读可能存在个人差异,使编创的舞蹈作品面临着不能将其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得到正确的展现的问题,看似甚微的现象也可能影响到当今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走向与审美。
  【关键词】巴塘弦子;发展现况;时代审美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巴塘弦子舞创作发展的现状
  巴塘弦子舞是藏族民间舞蹈艺术精华之所在,既雅俗共赏又老少皆宜,非常适合热爱舞蹈的人群接触与学习。
  (一)巴塘地区的发展情况
  在当今信息社会,善用媒体、科技等技术无疑是打开巴塘弦子对外宣扬的最好方式,如今,通过网络的搜索引擎即可看到一些与巴塘弦子舞相关的报道。2011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民歌中国》节目,有一期专题内容介绍了来自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塘弦子。2013年,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第156期节目,将纪录片拍攝的视野带到了“弦子的故乡”巴塘,为观众解读了关于巴塘弦子的故事。2012年,由四川康巴卫视播出的藏历年新春晚会“弦舞巴塘”,更是向广大观众讲述了巴塘的历史,从地名的由来到歌舞的荟萃,最后落到文化的传承与盛情的邀请,将巴塘这块宝地多年酝酿的绚烂文化真真切切地捧上了荧幕,晚会的播出在全国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借助一些新闻媒体报道和网络节目的传播,为更多的社会民众带去了巴塘弦子文化的认识和近年来发展的现况。这些赞誉是多年来巴塘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重视的成果,化作深藏在巴塘人民心中无以言表的自豪感。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巴塘弦子,在巴塘县当地如何进行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从巴塘弦子传承人洛松达瓦和一些民间老艺人的口述中对近年来巴塘弦子舞的发展状况做一番介绍。洛松达瓦所在的金弦子艺术团,成立时间为2002年,是由巴塘县文化旅游局管理下的群众性半专业性质的表演艺术团体,在巴塘县也承担起促进和发扬弦子舞蹈的工作,以活跃城乡文化生活,传承弘扬“谐舞”艺术、培养“谐舞”骨干人才为宗旨。达瓦介绍艺术团日常的工作,包括在各城镇、村寨举办一些“谐舞”主题的比赛,艺术团的成员则可以通过比赛给予群众在弦子表演上的专业指导及进行文化惠民的弦子歌舞演出。巴塘县政府在当地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谐舞”课堂,对学生进行弦子舞蹈、弦胡演奏技艺的兴趣培养,在艺术氛围浓郁的环境中让下一代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产生根深蒂固的热爱之心。另外,遇上每年喜庆佳节的日子也是全县人们表演和接受弦子舞熏陶的重要时机,成千上百号人欢聚时刻,一起围圈而站,在自娱自乐中跳起轻快的弦子歌舞,全民影响力更为广泛。洛松达瓦还提到2016年8月在四川省康定市举办的第四届康巴艺术节,在表演开幕式中来自巴塘县的弦子舞蹈表演,琴声悠扬、舞姿绚丽。300多名民间弦子爱好者完成精彩的演出,幕后的编排人员都是由当地的老艺人及艺术团的舞蹈老师担任,历时两个月之久的排练,圆满地向来自各大藏区的观众展示了巴塘弦子舞的艺术魅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金弦子艺术团紧张地投入到由政府出资打造的巴塘弦子专辑《花语月夜》的筹备中,不久之后也会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达瓦表达说:“这些年期间,在当地人民齐心共进的努力下,正在将巴塘弦子舞朝着大好的光景上指引,让自己的民族文化发展得更加的炽热。”
  (二)舞蹈艺术作品创作的发展情况
  将淳厚质朴带着泥土芳香的巴塘弦子舞进行舞蹈作品创作的再造,是民族民间舞蹈不断适应时代审美趋势的一种发展方式。早在20世纪上半叶,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戴爱莲女士最先接触到了巴塘弦子,是于1945年曾前往当时属西康省的康定,学习和记录了巴塘弦子,根据所学的巴塘弦子舞蹈内容,戴爱莲女士融入了个人舞蹈创作想法,创编出了歌舞节目《巴安弦子》,1946年在重庆公演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迅速在内地城市中流传,并传向了海外华人社会。戴爱莲女士是将民间巴塘弦子舞蹈搬上舞台表演的领头人,在这之后出现了由四川省甘孜州民族歌舞团主创的大型歌舞剧《康定情歌》,在2006年代表四川省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在《康定情歌》的表演中融入了一段巴塘弦子舞的男女表演,舞蹈中男子拉着弦胡发出的悠扬琴声,跳着欢悦的舞步出场,女子拖着圣洁的水袖,轻轻晃动着身姿,踏歌而来。这段舞蹈的编排者李小平将巴塘弦子的女子动作元素进行了巧妙的发展,给观众带去了视觉上的美宴。李小平老师谈及个人舞蹈创作经验时认为,编导应该注重自己的生活体验经历,之前曾多次前往巴塘地区对弦子舞进行采风观察,寻找舞蹈创作的灵感。在发展弦子舞蹈动作上,李小平根据自己心中对巴塘人民气质的定义,将女舞者上半身的舞姿幅度加大,将民间弦舞中“仰”和“挺”的姿态变为了舞台上的“躺”腰动作,在行走中加上胯部的摆动,配合着节奏缓慢的抒情弦子音乐,使女舞者的身姿曲线得到凸显,符合巴塘弦子舞的曼妙翩然、绵绵回旋的舞蹈风格,让舞蹈素材做到了舞台上最大化的表现,又不失民间弦子舞蹈的独特韵味,成为了让观众惊叹美妙的一次舞蹈加工。2005年由四川省舞蹈学校教师李楠(现任职于四川音乐学院舞蹈系)创作的巴塘弦子舞蹈作品《弦歌悠悠》,在中国第五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中获得了第二的好成绩。在李楠的舞蹈作品中尝试打破了民间巴塘弦子给人以幽静规矩的舞蹈程式表演,侧重让女舞者的水袖舞动飞扬在舞台的每一处空间,让创作发展的弦子作品更显舞台张力和水袖运用后的画面丰富流畅。
  二、巴塘弦子舞蹈创作与时代审美
  时代的美好让广大群众有了时间和精力对舞蹈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因受到时代发展过程中科技、信息、技术为生活带来的变化,对舞蹈的审美眼光也逐渐变高。从起源到发展至今,有了一定年限的巴塘弦子舞,无论是它的内容、形式或是规模与过去相比必然是有了不同呈现的景象。作为新时代的舞蹈创作者,要将现实生活中带着土风气味的弦子舞蹈加入一些符合时代审美的创作气息,必需要立足于熟悉巴塘舞蹈文化、体验民间生活、表达群众心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作出充满生命力的新时代舞蹈作品。创作时,从舞蹈主题上迎合时代的发展,选择一些生活中对真、善、美的表现,使创作出来的巴塘弦子舞作品有正确的思想传递,使民族深厚的舞蹈文化通过舞蹈艺术的手段有了更为多样的呈现状态,借助科技、媒体的渠道更快地传播给大众。在进行巴塘弦子舞蹈创作的道路中也有一些是需要创作者看清和舍弃的东西。如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中对高难度舞蹈技术技巧的加入,就需要创作者对动作进行慎重的采用。在“弦子的故乡”巴塘县,家家户户的老人与小孩都热衷于跳起弦子,唱起歌谣,弦子的普及和受欢迎程度向我们说明了弦子舞蹈动作的简单和易学的程度。所以,在进行舞蹈肢体创作时,要考虑根据传统舞蹈发展而来的舞台化动作,应该注重在民族舞蹈的风格性上下足功夫,而不是在舞蹈表演的难度系数上加入一些不符合巴塘当地人民生活和气质行为的技术技巧,只是为了博得观众的叫好和掌声。以盲目追求舞蹈专业技巧的作品现象已经出现,我认为,这很可能极大地破坏了民族舞蹈自身的韵律美,没有向观众传递出正确的民族舞蹈神韵与文化内涵的认识,很有可能带坏了观众在舞蹈审美中对演员技术技巧层面的追求,而忽视不同民族的舞蹈因地域差异形成的舞蹈风格特色和韵味。
  参考文献
  [1]杨玲多吉.中国首届藏族弦子热巴艺术高峰论坛(论文集)[D].四川省藏学研究会、中共巴塘县委、县人民政府、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2(1):6.
  [2]康.格桑益希.巴塘藏族民间“谐舞”的传承形式研究[J],西藏艺术研究,2012.
  [3]应杰.论巴塘弦子舞蹈的表现形式[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12).
  作者简介:邓舒文,硕士,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表演系副主任,研究方向:舞蹈教学及编导方向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