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例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取游戏化的教学策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能够让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更具趣味性。基于此背景,对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1-0153-01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化的体育学习与体育活动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提升,而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则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体育游戏完美地将游戏与体育活动相融合,教师利用体育游戏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还能够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借助体育游戏,营造学习氛围
有兴趣就有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學生能够自发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趣味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比如,一位教师结合体育课程的内容设计了一个叫做“打兔子”的游戏,教师在游戏前,将学生按性别分为两大组,组内成员“石头、剪刀、布”,输了的成员作为“兔子”,赢了的学生围成一个大圈,输的学生站在圈里面,赢的学生用软的空心薄皮塑料球当做气枪。被球打中的学生就退出圈子,然后站在打中他的学生后面跟着一起移动,游戏每十分钟一局,比一比谁打中的猎物最多。学生通过猎物和猎人之间身份的转换,交替进行奔跑,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游戏结束之后,成为猎物的学生要做20个仰卧起坐,这样作为猎物的学生也得到了足够的锻炼。
为了使课堂游戏充满趣味性,教师可以为游戏设计恰当的情景。比如,一位教师对“投掷垒球、铅球”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巧妙利用红军的故事为学生创建了一个情景:“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打仗时什么最厉害吗?”“红军投手榴弹非常厉害。”“我们今天来学习红军的绝招,把铅球当作手榴弹,看哪位同学投得最远!”于是,学生受到老师话语的激励,学生纷纷开始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反复练习之后学生很快掌握了投铅球的技巧。
2.借助体育游戏,习得体育技能
学生对于游戏充满着热情,如果教师在进行体育授课时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会觉得体育课枯燥乏味,教师的讲解与演示动作学生甚至根本没有用心在听,在自己练习的时候也只是敷衍了事,根本没有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学效果自然不佳。但是,教师如果可以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体育练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迅速被调动,游戏舒缓了学生紧张的神经,在游戏的过程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自然而然学习运动技巧。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耐力跑训练时,学生往往会因为乏味辛苦而叫苦连连,但是如果教师在训练时能够与游戏结合,让学生进行“绕杆接力赛”的游戏,并且让学生进行小组比赛,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全神贯注,完全感觉不到辛苦,感受到的也只是游戏的紧张和快乐,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可以请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游戏来训练学生的不同基础技能,比如“老鹰捉小鸡”运球、往返运球比赛等等,在趣味性的游戏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教师激发,从而主动参与到了游戏中学习篮球技术。
3.借助体育游戏,推进学习进程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组织学生科学地进行游戏,及时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进行游戏设计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基础水平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一位教师在对《前滚翻起立》进行教学时,先请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热身运动,帮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各个部分。在学生完成热身运动之后,教师为学生讲解前滚翻起立的动作诀窍:“先用脚蹬地,然后低下头,最后团身翻滚。”由于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为学生进行了分步的示范,示范完成后请学生进行练习。但是,在实际练习时,学生由于从未尝试过这样的动作,导致心理恐惧,无法完成动作。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教师请学生进行了障碍赛跑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树立起了自信心,教师抓住机会再向学生演示前滚翻起立,学生鼓起勇气进行了尝试,终于成功完成,教师表扬了学生的勇敢,并对其他学生的动作进行了检查。
课堂需要所有学生进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体育游戏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踊跃参与到游戏当中,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将体育游戏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科学地对学生的各项体育技能进行训练,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超,范清惠.启动室内体育游戏应对极端天气[J].中国教育学刊,2017(07)
〔2〕张怡梅.有效开展室内体育游戏四部曲[J].中国学校体育,2016(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5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