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居民主体性视角下的民宿空间营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永泰县嵩口古镇民宿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距离模型与半结构访谈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了嵩口古镇民宿业发展中存在的居民主体性不强、政府关注度不足、民宿空间分布不合理及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将居民主体性概念渗透到嵩口民宿开发规划策略中,政策空间上强调政府主导下的参与式规划与经营政策扶持,改善民宿经营环境,提升主体积极性;地理空间上采用中心点法科学定位民宿开发面域,协调民宿开发用地,串联线性空间增强民宿通达性,打造以居民主体性为基础的乡村民宿特色点状空间。
  [关键词]民宿开发;居民主体性;空间营造;嵩口古镇
  [中图分类号]TU247.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相关政策的提出,乡村旅游出现井喷式发展,现已成为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民宿因彰显地域特色,较好满足新时期游客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的旅游需求而不断升温。民宿开发可盘活乡村资源、带动产业提升、改善居民生活、修复空间格局、传承特色文化,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本文拟以嵩口古镇为例,在分析嵩口古镇的民宿发展现状、居民对民宿的认知以及经营意愿的基础上,辨析民宿发展问题,将居民主体意识与民宿空间营造相融合,提出嵩口古镇民宿开发策略,为国内民宿开发提供借鉴。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嵩口古镇位于福州市西南部的永泰县境内,是永泰、闽清、德化、尤溪、仙游四市五县的交汇处,交通可达性较强,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浓厚,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特色小镇”及“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具有较大的民宿旅游市场。古镇坐山面水,大樟溪从西、北、东三面环绕,形成天然的护城河,并与沿岸山岭形成“龟蛇相遇”的绝佳风水格局;拥有非物质遗产“纸虎”和虎尊拳,系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元幹、闾山派道教宗师张圣君的故乡;村落空间格局保存较良好,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遍布嵩口核心保护区;具有蛋燕、锅边糊、清明粿等特色饮食。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为嵩口古镇民宿产业链条扩展提供了条件。
  2.2    数据与方法
  因嵩口古镇居民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差较大,乡村民宿分布现状缺乏定量分析描述。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与最近邻分析法相结合,定性定量、实地感知地解读嵩口自然、人文环境,调查民宿现状,了解居民的具体利益诉求,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全面性和针对性。
  2018年1月10日~19日,对嵩口古镇的民宿分布进行实地调查、地图定位并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测定各民宿间的空间距离,对全体民宿经营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职业分层随机确定调查对象,对嵩口古镇居民进行入户调查,了解不同职业人群对民宿经营的意愿,总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回收率93%。
  3    嵩口古镇民宿现状与问题
  3.1    民宿分布现状
  嵩口古镇现有民宿15家,房数200余间。嵩口古镇民宿呈点状分布,根据点状要素空间分布类型,引用最近邻距离模式进行测定。测出各个民宿点与其最邻近民宿点间的距离,取平均值,即表示临近程度的平均最邻近距离。当区域中的民宿点状分布为随机型时,其理论最邻近距离可用公式表示:
  (式1)
  式中:为理论最邻近距离;为民宿数量;为规划区域面积。
  调研共获取民宿分布点15个,区域面积为70.57hm2。根据公式求得理想随机分布的最邻近距离m。再测算出各个民宿点间的距离,得到嵩口古镇民宿点间的乌鸦矩阵。
  获取各民宿点的最邻近点及其最邻近距离,再根据各个民宿点的最邻近距离计算出各民宿点最邻近点距离的平均值
  ≈102.95m。最邻近点指数是量测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分布形态的常用指数,用最邻近点指数来表示实际最邻近点距离与理论最邻近点距离之比:当时,说明嵩口古镇民宿点状分布为随机型;当时,则说明古镇民宿点状要素趋于均匀分布;当时,古镇民宿点状要素则趋于凝聚分布。
  根据运算求得,即嵩口古镇民宿点空间布局大体上呈凝聚分布形态,主要沿省道203线和县道125线两侧分布,并在两线交汇处相对聚集,古建筑密集区与大樟溪沿岸等景点分布区仅零星分布;民宿整体布局虽呈凝聚分布,但仍存在部分民宿(如“近水山居”民宿最邻近距离744.8m)距其他民宿点或景点距离较远。嵩口古镇现有民宿,过度集中于交通线分布,缺乏对古建、滨水景观等优质资源的充分运用,距离其他民宿点及景点较远的民宿点影响产业发挥集聚效应与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整体空间布局不合理。
  3.2 民宿经营现状
  嵩口古镇旅游市场初步形成,民宿产业应运而生,已有部分先行者将租赁或自有住宅改造成为民宿经营场所,发展较快。但嵩口古镇民宿还在起步阶段,经营粗放、设计不规范、盈利能力不足等现象突出。
  租赁经营为主,居民经营意愿强。嵩口古镇民宿的房屋来源有“租赁”、“自有”两种方式,其中“租赁”占67%,“自有”占33%。民宿经营者以“当地人自主创业”为主,占比55%,其次为“返乡创业”占比27%,“都市异乡人创业”占比18%。根据现有经营占比来看,嵩口古镇居民对民宿经营意愿较强,部分居民已主动参与民宿经营当中。
  民宿经营低端化,建筑设计不规范。现有民宿“未请专业人士进行民宿设计”占比60%,多数民宿设计、服务管理雷同化;在线上营销方式中,“依托第三方平台”仅占比35%,第三方平台普及率较低;民宿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缺乏专业设计,营销模式单一。民宿客房数量占比情况为:1~5间为29%,5~10间为29%,11~20间为21%,20间以上为21%。超过半数(58%)的民宿客房数不足10间,但仍有部分民宿房间数不符合民宿国标中“单幢建筑客房数量不超过14间(套)”的数量规定。此外,嵩口现有民宿设计皆未通過相关消防安全审批。   古鎮名气不大,多数民宿未盈利。因嵩口古镇为新兴旅游地,品牌名气不足,致使民宿入住率不高。古镇现有民宿经营者中“盈利”仅占比37%,“不亏不赢”占比38%,“亏损”占比25%。多数民宿还未实现盈利,但古镇民宿经营者对民宿经营前景保持乐观态度,都表示愿意“继续经营”。
  3.3 民宿经营意愿
  当地居民在民宿空间营造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生活空间是民宿机能的主要核心。因此,了解居民意愿、提升居民主体认知有利于科学发展民宿产业,全方位带动乡村振兴。本研究对120位未经营民宿的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其主体认知与民宿经营意愿。
  权利意识薄弱,主体地位被忽视。91%的受访者表示嵩口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未征求过其意见,但所有的受访居民都对现有开发情况表示满意。居民对结果的满意并不能忽视以下事实:嵩口古镇居民的主体性地位被有关部门及规划学者所忽视,居民亦不注重行使自我权利。如何呼吁各方主体关注并尊重居民主体地位,鼓励、唤醒居民主体意识,是今后村镇规划与民宿产业开发的重点。
  民宿经营意愿较强,主题倾向较合理。受访居民普遍认为当前嵩口民宿经营状况处于勉强支撑状态,但都对嵩口未来民宿开发持乐观态度。调查中有62.5%的居民表示有意从事民宿经营活动,倾向于经营“农情体验型”、“家庭休闲型”、“休闲度假型”与“高档商务型”等主题民宿的分别占45%、23%、18%与14%。嵩口古镇旨在打造“慢”氛围的乡村旅游地,“农情体验型”、“家庭休闲型”等占比较高的民宿主题倾向与其旅游主题较一致,此类民宿主题有利于当地居民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民宿,民宿主题倾向较合理。
  3.4 民宿经营问题
  嵩口古镇民宿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府部门不够重视,民宿经营缺乏科学有效指导,致使当地民宿出现政策空间不畅通,用地缺乏规划,同质化经营等问题,进而限制民宿产业发展。
  政策空间不畅,民宿灰色经营。当地政府对民宿扶持力度不足,经营者需独自承担经营风险,致使部分经营者“小投资、粗经营”,进而导致整体产业发展滞后。
  缺乏合理规划,空间分布散乱。通过民宿空间分布调查可知,嵩口民宿用地缺乏规划,布局散乱,民宿点布局仅注重交通优势,缺乏对自然、人文景观的综合考虑;街巷通达性、绿地景观串联不足,植物配置单一;民宿导览系统缺失,基础设施无法同时满足游客与居民需求。
  4    嵩口古镇民宿空间营造
  针对上述民宿经营问题,基于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观念,从“政策”与“地理”两大空间入手,将居民的主体意识融入民宿空间营造,推动嵩口古镇民宿发展。政策空间上重视居民诉求,强调政府扶持民宿发展,营造参与氛围,激发居民主体意识;地理空间上运用计量手段科学选定民宿开发面域,串联线性空间,提升民宿通达性,点状空间融入主体意识,通过社区营造带动产业提升。
  4.1    政策空间营造
  政策空间虽属客体性影响因素,但对民宿开发的居民主体性带动而言,无疑是重要力量,地方政府的推动,是民宿产业飞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相关政策制定会影响当地民宿的经营模式、风格特点。营造良好的民宿经营政策空间,有利于增强居民主体意识,疏通政策空间,提升决策科学性,推动合法化经营,打造品牌名气,增加民宿产业收益。
  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增强居民主体意识。在政策空间营造中,应强调政府引导扶持,协调各方的利益诉求,促进决策权力均衡,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可实施的民宿开发方案。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学者,鼓励其与当地建立起“援助”关系,深度参与民宿规划设计,提升民宿质量;培训居民,提升服务水平。积极鼓励引导当地居民、社团参与相关活动、提出意见建议,让政府部门了解居民实际需求,使当地居民真正成为政策获益主体。
  4.2    地理空间营造
  在地理空间营造中采用自上而下的“面、线、点”空间营造方式,确定开发地域,打通道路系统,串联水系,建立居民主体乡村民宿营造机制,塑造具有“当地特色”、“主人情感”的民宿空间,将民宿空间竞争转化为空间集聚,解决嵩口古镇民宿空间布局散乱、产品同质化严重、社区营造不足、主体意识薄弱等问题。
  4.2.1    面域空间营造。为降低民宿经营风险,提高居民经营积极性,采用中心点选址法确定民宿开发面域,并协调用地现状,营造科学、可持续的民宿面域空间。
  确定开发面域,调整用地布局。嵩口现有民宿分布,总体符合中心选址法的定位结果。由此确定民宿面域空间开发范围:北至嵩口大桥,南至蕉林居,西至游船码头,东至“近水山居”,总规划面积70.57hm2。针对现状民宿产业用地布局仅重视交通而忽略其他资源优势等问题,进行用地类型微调。依据现有自然、人文景观的分布情况,在大樟溪沿岸及古建周围等资源聚集处增加民宿产业用地,促进民宿与山水、人文景观的融合;在古镇主入口处增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民宿产业的综合服务水平。
  4.2.2    线性空间营造。针对街巷通达性、绿地景观串联不足,植物配置单一等问题,在道路系统设计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部分提升街巷通达性。宏观层面加强省道203线和县道125线等对外道路与区域路网的交接、整合镇域周边资源;中观层面增强村镇道路与民宿点的通达性及沿线配套设施的布局;微观层面加强米粉街、横街、直街等古镇街巷与主要道路、景观带及民宿点的可达性设计,结合古镇街巷现状条件,因地制宜的制定街巷空间重塑策略,将街巷打造成为引导人流通往民宿点的空间纽带。
  4.2.3    点状空间营造。点状空间融入主体意识,通过社区营造带动民宿产业提升。民宿主人对民宿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生活经验、人文素养、创意与专长影响民宿点状空间与服务的风格。嵩口古镇民宿经营者主体意识塑造可效仿台湾民宿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居民主人翁角色的塑造,将民宿所在区位产业特性与灵感创造,如嵩口的李果、竹编、糕饼制作等融入民宿节点空间的打造与服务中,营造出具有当地居民的创造思维与乡土情感的民宿点状特色空间。引导当地居民建立乡村社区自主营造机制,形成民宿专营团体,协调统筹古镇民宿资源,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互相协作的古镇民宿空间集群。摆脱产品同质化现状,将空间竞争转化为空间集聚效应,使当地居民成为民宿产业的直接管理者与民宿发展的直接受益人。
  5 结论
  文章以永泰县嵩口古镇民宿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学的人本思想与空间概念,以居民主体性视角为切入点,将半结构访谈与最近邻分析法相结合,对嵩口民宿业发展现状与居民经营意愿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研究发现,嵩口古镇民宿旅游刚进入起步阶段,居民的民宿经营意愿较高,但仍存在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居民主体性重视不够、民宿业发展方式粗放、民宿空间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拟将居民主体性概念渗透进“政策”与“地理”两大空间进行空间营造。政策空间上,强调参与式规划与多方位扶持来调动居民积极性,促进民宿良性发展;地理空间上,提出“面、线、点”空间营造方式,采用中心点法科学定位民宿开发面域,提升线性空间通达性,打造富有地方特色与经营者情感的民宿点状空间。此种切实可行的民宿开发规划策略,有利于塑造既科学合理又具当地特色的可持续民宿发展空间,提升嵩口古镇民宿产品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恒.基于全域旅游的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旅游评论,2016(4):17-26.
  [2] 张立文,杨文挹.沟通式规划在义乌社区提升规划中的实践[J].规划师,2017(8):118-122.
  [3] 曾喜鹏.民宿:从民宿到民宿度假地发展[J].旅游规划与开发,2016(20):40-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0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