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教师为学生讲解课本知识,还需要教师拓展他们的视野。研究性学习的出现,既满足了新课改提出的要求,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浅谈数学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贡献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渗透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将研究性学习运用其中,既可以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实践
众多周知,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认识知识的基础,而实践则是智慧的开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探究过程。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材的教学内容开展实践动手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与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究活动求轴对称的特征,以及可以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界中的美妙以及對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先借助PPT软件为学生出示一张缺少左耳动物的头像,以此激发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你们有观察到这张动物少了什么吗?”随着教师问题的提出,班级的学生迅速开始仔细观察起来,很快就有学生积极地举起手来说:“老师,这张图片上的动物少一只耳朵。”这时教师就可以抽选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将这张动物的左耳朵贴上去。当然,学生在贴耳朵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眼睛蒙起来,引导学生将耳朵贴上去,学生由于眼睛被蒙住无法将动物图像的左耳朵贴到准确的位置。教师就可以借此向台下的学生提问,台上学生将动物的耳朵贴到准确位置了吗?这时台下学生会说:学生未能将动物的耳朵贴对称,以此引出所要教学的内容“轴对称”。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轴对称图像,动手折一折、画一画,调动学生数学实践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发现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发现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具体来说,发现教学法也可以称之为假设法和探究法,这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学习数学知识,促使他们可以掌握数学知识内容。另外,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性的反映,抽象性是它的一个特点,在概念教学中,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知识时,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以及可以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一千万亿(1015)次运算,它工作103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我们如何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懂得了要计算这道数学题需要先计算出计算机的运算次数,进而为后续的教学情况铺垫了扎实的基础。
三、游戏激趣——调动学生参与探究
游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游戏化情境,点燃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此外,游戏教学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学课本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画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可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以及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学习好奇心,体验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可以经历数学思维的过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出示中国象棋棋盘,利用学生熟悉的中国象棋创设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以班级学生在教室内的座位表为坐标轴开展教学。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教学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才可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引导的工作,进而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奕生.“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
[2]董鹏.高中数学中研究性学法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7).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5884.htm